提到揚州,外地人最熟悉的莫過于“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和“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了。讀過李白這兩句詩的讀者都知道煙花三月的揚州風景如畫,而聽說過“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的傳說的朋友大都認可了古時揚州的富饒,然而真正能了解揚州的人恐怕還實在很少很少。即使是揚州的市民,對于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大概也是喜歡的多,能說出她的若干魅力的少吧。最近偶爾在網上讀到廣成子所作《廣陵賦》,覺得無論是文采、修養、胸懷以及對揚州的那份理解都應該是令人贊許的,然而在下面唯一的一篇評論卻只有兩個字“無聊”。
我不知道是寫作者的無聊,還是這位評論者的無聊。
那么,揚州到底有什么值得人們欣賞和品味的地方呢?茶余飯后,假日閑時,我常常喜歡到街頭巷尾、園林寺院隨意逛逛。就連深藏小巷無人知的小盤谷,幾年前并不對外開放,我就一個人尋了去央求看門的老人讓我進去逛了一圈。在我認為,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對自己的故鄉概括得很精當,那就是“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也就是說,揚州之美,美在歷史的兩千多年和改革開放以后的最近二十多年。
追溯揚州兩千年的歷史積淀,這里有吳王修筑的城堡,漢王安息的陵寢;這里有隋煬帝銷魂的瓊花,乾隆爺欽賜的名泉;這里有李太白牽掛的孤帆遠影,王安石守候的月夜古船;這里有鄭燮勾畫的翠竹,石濤堆疊的山巖;這里埋藏著史督帥的錚錚鐵骨,安坐著鑒真大師的金身慈顏;這里有唐宋明月,明清林園;這里有揚子江頭的廣陵潮涌,古運河畔的玉簫琴弦;這里有享譽世界的漆器玉雕,冠絕古今的木印雕版;這里有香飄四海的淮揚美食,蜚聲五洲的理發刀剪……說不盡,道不完,人文古揚州,光彩照千年。可以說,揚州古城,從吳王夫差修筑的邗城、開鑿的邗溝,到清末鹽商富賈建造的私家園林,整個就是一座充滿古色古韻的歷史博物館。
放眼二十年日新月異的新揚州,到處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藍天飄白云,飛鳥囀花園。全國文明城是她的標簽,聯合國人居獎是她的名片。老城區古色古香,曲巷幽然;新城區流光溢彩,闊道平川。
經濟騰飛,東南西北矗立起一座座工業科技園;文化發展,男女老幼涌現出一個個表演藝術團。漫步于揚州城,無論是東關雙街的青磚古道,還是明月湖上的如虹大橋;無論是瘦西湖景區的亭臺軒榭,還是柏油路旁的假山花木,都給人一步一景、景隨人動、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特別是早晨或晚上,揚州的街邊公園、河畔廣場,到處是練拳、跳舞、唱歌、拉胡琴、放風箏的男女老少,一派民富國安、喜氣洋洋的升平景象。而且不管是車水馬龍的公路上還是人們活動的場地上,都是那么清潔,那么悅目,充分顯示出在經濟騰飛的同時揚州人的精神面貌正發生著悄然變化。
尤其值得品味的是,一個現代文明的新揚州與具有兩千多年文化積淀的老揚州結合得是那么的和諧、完美。揚州城就像一位江南美女,她身上既充滿高貴典雅的古典氣質,又洋溢著現代時尚綽約的風韻,而蜿蜒流淌的古運河則是披在她身上的一條柔滑素潔的絲帶——這就是揚州的魅力。
上一篇:《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