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每一個人最重要的支柱,不論大小,都能給人溫暖,讓人充滿自信。我有一個溫馨的家,它沒有別墅的清凈優美,也沒有高樓大廈的巍峨豪華,但它到處都充滿了愛,充滿了歡樂。家里有操勞的爺爺、勤勞的奶奶、忙碌的爸爸、兇巴巴的媽媽,還有仗朝之年的太奶奶。
每天早上,爸爸或媽媽充當我的鬧鐘,把我叫醒;每當我下樓走進餐廳,奶奶做的,熱騰騰、香噴噴的早飯已經擺在桌上了,有時,趕爸爸的“班車”來不及了,爺爺還會幫我吧早飯“打包”好外帶著吃。
放學了,太奶奶的嘮叨就來了,“貝貝幾歲了?”“在哪兒上學?”“放假了嗎?”……。傍晚,爺爺從菜地上回來,便伴起了廚師的角色,做飯之前還常常問我想吃什么。討厭的作業時間又來了,媽媽不厭其煩地叮囑“趕緊做作業,仔細點,別老是玩橡皮。
”他們做的這些我并沒感覺特別,好像那就是他們的職責一樣。直到去年冬天,我才體會到他們的關懷。那一天,媽媽接我放學,在一個紅綠燈口,我們的車被一輛大貨車追尾了,后備箱壞了,要修很長時間。
媽媽的車壞了,爸爸的車,爸爸又開它出差了,沒了車哪兒都去不了,上學怎么辦呢?
我心急如焚。想了一會兒,媽媽對我說:“你必須去姑姑家住幾天,等爸爸出差回來,讓爸爸接送你。”沒別的辦法了,我雖然依依不舍,但只好同意了。
因為從沒獨自住在別人家過,第一天我很新鮮,哥哥帶我去超市買了生活用品,第二天沒了太奶奶堆積如山的問候和媽媽每天的催促,我覺得格外輕松。第三天,爸爸出差回來了,給我打了電話,當爸爸問我想不想回家時,我忽然覺得很難受,眼淚禁不住落了下來。接完電話我繼續看書,可是怎么也看不進去,家里的點點滴滴浮現在我眼前,我再也堅持不住了,給媽媽打了電話:“媽媽,我想回家了!要不你明天來看看我也好!”媽媽只有在電話那頭不停地安慰我,邊上還聽見爺爺奶奶在問:“是不是住不習慣了,想回家了?”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他們平時那些普普通通的事,其實并不普通,里面包含了對我無限的愛和關懷。
我會更愛我的家,愛家里的每一個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