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這么一句話“百善孝為先”。中國自古就有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孝是我們炎黃子孫滲入血液的內在品質。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黃香的人,她十分孝順父親。夏天天氣熱,她便拿著扇子為父親扇風;冬天天氣冷,她便先上床睡在父親的棉被窩里,等捂暖和了,她便起床讓父親睡。這充分體現出了她真摯的孝心。
周文王從小就以孝順出名。每天,他日出的時候向父親請安,日落之后向父親稟告一天里發生的趣事,倘若父親身體健康,他就喜形于色;倘若父親不舒服,他就憂心忡忡,晚上多次起床探視,直至父親病好以后才回去睡個安穩覺。古代這樣的事還有很多。。。。。。
比起古代人來。我們現代人真是自愧不如。
現在有些人在家里把自己當作公主、皇帝。經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忙都忙不過來。好像順序反了,變成父母孝敬兒女了。
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拉扯大,供我們上學。父母為了滿足我們的物質要求,一天到晚為著工作忙碌著。如果我們身體不適,父母更是心急如焚、徹夜難眠,守在我們的床前。有的人卻還視父母辛勤勞作而無動于衷,眼睜睜看著他們為我們累白了雙鬢。
如果我們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面對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能熟視無睹嗎?難道那還不足以讓我們向父母盡一些孝道嗎?
孝,這種情感是無法用多么精美的文字來褒獎的。孝可以視作兒女對父母的愛所做出的回報,它可以使兩代人之間沒有隔膜,能心心相印。
我們常常替父母做些家務,幫父母錘錘背;父母過生日時送上一聲祝福,或只是輕輕的一聲問候;父母回家后,遞上一杯暖暖的熱茶……都能另父母高興,欣慰。她們會覺得我們長大了,懂事了。“烏鴉反哺,羊有跪乳之恩。”如果連這一點都不愿做到,那與衣冠禽獸又有何區別呢?甚至連動物都不如。
孝是有得的重要表現,一個人倘若不孝,有如何稱得上有得呢?即使有再高的學歷,又有誰敢把祖國這位偉大的母親交給他呢?他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愿意孝順,和談振興中華,承擔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重任呢?一個孝敬長輩的人,才能熱愛生活,勤奮工作,為社會做貢獻。
親情,人世間最美的情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真正做到“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