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木屐聲》中,小娘舅的姿態就已潛在地出現,并在此后的創作中日漸凸顯?!靶∧锞恕钡慕巧矸菁炔皇蔷痈吲R下的俯視馴化,也不是幼稚淺顯的孩童般會話,可以說“小娘舅”是一個年輕的成人,也是一個成熟的少年,他與外甥有著共同話題,同時又能夠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人生經驗,時常幫助小讀者出點子、指路子,與讀者進行精神交流。這樣一個值得信賴尊重的亦師亦友的小長輩,對讀者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作家深知關愛往往比說教更能抵達兒童的心靈,充滿魅力的小娘舅,始終貫穿在作品中或隱或顯,他總能夠貼近讀者,敞開心扉娓娓道來,贏得小讀者的信任和青睞。這種亦師亦友的敘述姿態是金曾豪的首創,也是作者提供給兒童文學創作的一個新角度,是他對中國兒童文學的一大貢獻。兒童文學讀者有這樣一位善解人意、引路護航的“小娘舅”是他們的幸運。
“小娘舅”他不同于爺爺奶奶,不同于阿姨小姑,更不同于父母,也不同于老師,他在文學創作中自始自終的小娘舅姿態是獨具特色和魅力的。
祖輩面對家族命脈的繼承人,對于孫輩的愛護,通常是無所不容的,有時甚至忽略了對錯觀念,呵護至極的“隔代親”常常帶來過度的溺愛,不利于子孫的成長。阿姨小姑是家族中的女性長輩,她們對于侄輩的愛大多是纖細的,溫軟的,柔和的,這種愛憐中更多透著一種柔軟細膩的母性氣息。而對于父母來說,子女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是他們人生的成功杰作,父母對于子女的珍愛,通常是沉醉其中的欣賞,同時作為自身直接的理想寄托者,父母有時對子女的要求又是專制苛刻的,這種欣賞和專制都是非理性的,可以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來形容大多父母盲目感性的愛。
老師作為一種社會職業,角色身份賦予了他們責任和使命,他們對學生的關愛更注重是在教育和培養上,師生之愛是深沉的,常常伴隨著嚴厲和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