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我看見了一個賣蠶的小販。
于是,時間大門開啟,記憶倒流,思緒停留在了讀二年級時的一件事上……陽光灑進紙盒,照在蠶身上,它雪白的身子,在陽光下顯得晶瑩剔透。它頭前有一個個褐色的圓點,腳上有好多粘粘的毛,胖嘟嘟的,十分可愛!為了讓它在黑夜里顯得特別一點,我在它的背上用發光筆做了個小標記,綠色的,閃閃發光,有趣極了!蠶所在的紙箱在陽臺上,陽光充足,蠶就趴在箱子上曬太陽。
它背朝上,身子微微縮著,很享受的樣子,像在夏威夷度假一般。蠶很貪吃,一大片桑葉不到兩分鐘就吃完了。它吃時的模樣非常滑稽,身子側著,兩只前腳緊緊地抱住桑葉,頭歪著,大吃特吃,生怕被人搶了似的,真是叫人忍俊不禁!我印象最深的是蠶結繭。它結繭時不吃不喝,找個角落開始搖頭晃腦地吐絲,絲細長細長的,剛開始是液態的,隨后細絲遇到空氣后便凝結成固態絲。它就這樣吐啊吐,大概兩天后,綠光看不見了,蠶開始結繭了。
這兩天中午我饒有興致地看著它,可能是看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睡夢中,我看見那只蠶結繭后變成了飛蛾,它飛向了爺爺的打火機,剛碰就倒下了,我哭了,我罵它:“臭飛蛾,爛飛蛾,為什么要飛蛾撲火,那樣你會死的!嗚嗚……”我驚醒了,醒時,臉上濕漉漉的。我走向蠶,看見它已經結成了繭,靜靜地躺在那兒。我小心翼翼地從密密的絲里拿出了繭,仔細地看著它,看它什么時候能破繭成蝶,可是兩天過去了,還不見它有什么動靜。我等不耐煩了,幼稚的我做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我拿起剪刀在它頭上剪了一個小口,好讓它快點變成飛蛾。正當我焦急等待之時,奶奶走了過來,她吃驚地望著繭,隨后摸了摸我的頭,和藹可親地對我說:“怡怡,你怎么能去剪它呢?這樣它會死的。
其實,大部分的蠶是不能變成飛蛾的,只有少部分的能成功,你這樣做也是無濟于事啊!傻孩子,明白了嗎?”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也十分后悔我干的這件傻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通過養蠶這件事,以及多年來,老師對我孜孜不倦的教誨,使我真正地明白了這句話所蘊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