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五千年文明很隨著這個古老的民族在黃土地上生生不息,被譽為我國四大名著的《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正是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誕生的,我對這龍騰虎嘯的鼎立之勢有之濃厚的興趣。
讀罷四大名著,《紅樓夢》太亂,缺乏幾分理智;《水滸傳》是一幫烏合之眾,不值一提;《西游記》不夠現實。我覺得只有《三國演義》合我口味,這個冷靜、理智人才倍出之時。
《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羅貫中老先生將這一段歷史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將一個個歷史人物展現在我們面前:智謀超人的諸葛亮,仁愛的劉備、勇猛的張飛,傲氣的關羽、奸詐的曹操。。。。。。智謀、膽識、勇氣、權術。。。。。。。不停交織變換,將這段歷史活靈活現的躍然紙上,展說開來。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周末七國紛爭并入于秦,秦亡之后,楚漢紛爭并入于漢,漢朝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一統天下,光武中興,傳至漢獻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一場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歷史拉開了序幕。
讀罷“孔明借東風”被諸葛孔明的淵博知識和靈活的腦筋所折服。登上七星壇,向天借東風,借來東風給予周郎便,使周瑜成功破曹。當周瑜派兵追殺孔明時,又為孔明的先人一步所折服,已令趙云先行等候,使周瑜計策失敗,但他成功借東風,使擁兵百萬的曹操最終黯然敗走華容,元氣大傷。
讀罷“關云長水淹七軍”為關羽的智謀所高興,以為又會出一個文武雙全之人,誰知關羽太傲,失掉荊州又敗走麥城,一代英雄落了個悲慘結局。若他當時將女兒嫁于孫權之子,便不會落此下場,只怨他沒聽孔明之言: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讀罷“火燒連營”心中疑問不禁油然而生:劉備此時究竟是喪弟之痛蒙蔽了他的眼睛,還是根本就沒有謀略,如果后者,那足可以說明蜀國是諸葛亮的而非劉備的,都是孔明一人之力建成。但劉備的用人藝術和領導才能卻高人一等。
三國時期的風起云涌,龍騰虎嘯,使我深刻認識到人才是一個國家的重心,膽識是一個國家的靈魂,而領導才能則是這些的主導者。
《三國》之精彩豈是這區區幾百字能說盡的,若想仔細了解,請從書中領略三國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