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忠大愛是為仁,大孝大勇是為義——題記
四大名著的《水滸傳》總算給我啃完了。書總是能讓一個人懂得道理的,我揀了揀,希望我的文章能給大家對《水滸傳》這本書能有更大的興趣。
提到書就不得不提到這本書的作者。《水滸傳》的作者名為施耐庵,據說他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老師。他為興化白駒場人(今屬江蘇)。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后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他一生為祖國鞠躬盡瘁甚至參加了軍事活動。由于他不滿當時朝政存在的一些腐敗與黑暗,由此寫下了這本《水滸傳》。
本書講述的是山東梁山泊上108位好漢干的一番轟轟烈烈的壯舉。為首的是人稱“及時雨”的山東鄆城的好漢宋江,帶領了包括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等一群能文能武的好漢,先是聚義,在有被當時的政府招安,最終卻被腐敗的貪官給一個個殺害,揭露了當時政府的昏暗。
書中的108個好漢是個個為能文能武的才人,但凡不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燕青盧俊義的文武兼備。光說那個魯莽野性,天真爛漫的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表面上他看上去只是個在戰場上晃兩下的戰士,可深入地看他卻鮮明地從骨子里透出了個“義”字。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等等,這都是我們所說的“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少年賴寧17歲時便舍身救火,即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是我們中國人民的驕傲與自豪。
不知大家記不記得《走西口》中那“大孝大勇是為義。”如果所有人都能“大孝大勇”,那么“義”字便會永恒地祝福中華!
這便是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