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畢業時,瘋狂的看著作文書,其中的一篇名叫《等待戈多》的高考滿分作文令我感慨萬分。但是看一篇作文并不能讓我完全的,透徹的理解戈多。戈多是什么?為什么要等待它?后來上網查了查才發現戈多的寓意竟然是那么的深。
其實,戈多只是一個存在于每一個人心中的多元化的個體,它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死亡。只是我更喜歡將戈多想想為希望,永遠也等不到的希望,畢竟戈戈和狄狄到最后也沒有帶來戈多。
高一的壓力大的驚人,以至于讓我無法想象高三時那個蓬頭垢面的自己。
希望就像等到戈多的可能性一樣那么渺茫。
以下是關于書中的一些原句以及書評,覺得很有道理:
或許生活就是很多人在那里荒誕,互相荒誕造成的一種可喜的假象。
作者用走路象征著人生的歷程,而在人生中,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毫無目的,相互之間也無法理解、溝通地聚居在了一起。
作者反復宣揚的,是人的痛苦不能靠別人的拯救、安慰或自身的奮斗而解除,只能靠別人的痛苦來解除,人類的生存歷來就是如此。
世界上的眼淚有固定的量,有一個人哭,就有一個人不哭。笑也一樣。
命運對于人類說來,就是這樣的絲毫無法把握無法預測。誰也無法知道正在發生著什么,誰也無法知道將要發生什么。人不知道自己生存的意義是什么
人在現實生活中受盡苦難,甚至連笑也不敢笑,但人又不知道自己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人類奮斗過,掙扎過,但這種奮斗、掙扎毫無用處,而且,既然對外界對自身毫無所知,所以,這些掙扎、反搞也就毫無作用毫無目的,而且顯得可笑。
正因為人對自身迷失,所以,他們放棄了自己所有的權力,把希望寄托在外在的力量上,而且,在他們眼中,任何處在的力量都是十分強大可怕的。
生活的全部意義就是等待,但是,這種等待也依然是一種絕望的等待,戈多一直未能出場“希望遲遲不來,苦死了等待的人。”
無論等待是多么痛苦,多么令人膩煩,多么可怕,但等待的東西卻始終不來。其實,即使戈多來了,又能如何?……所以,美國圣昆延監獄的犯人看過《等待戈多》之后會說:“即使戈多最終來了,他也只會使人失望”。
后續:我只是希望,3年后我等來的戈多不要讓我太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