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廣西地處祖國西南邊疆。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尚未成立前,這里貧窮、落后、愚昧,如同一塊不引人注目的巖石。經過五十年的發展,如今堪稱一顆璀璨的綠寶石。
綠寶石,首先得名于“綠”。我感受過被稱為東方巴黎——上海的繁華,游賞過有“地上天堂”美名的蘇杭,卻對廣西獨特的美景情有獨鐘:桂林以“奇峰異嶺”和“秀麗的兩江四湖”聞名天下;綠城南寧掩映在蔥郁的樹林中,不愧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婀娜多姿的柳江河以平緩的水流和干凈的江面贏得.F1水上賽艇節的舉辦權;沼氣的科學使用使農村遠離了撲鼻的臭氣,滿天繁星般的各種樹木如雨后春筍飛速生長,一座座山野又成了動物們的天堂;污染大的發電廠積極更新無煙的設備,天空重現湛藍;城鄉清潔工程使農村與城市煥然一新:路邊的小販蕩然無存,街道、村道整潔明亮,新鮮的空氣會讓你陶醉于此。
隨著東盟博覽會的舉辦權落入南寧,廣西大門向東南亞的敞開,綠寶石開始閃亮。
倍受交通不便困擾的廣西人們得益于“村村通工程”,永遠告別過去3點鐘起床,打著手電筒翻山越嶺上街的苦日子。今年八月我回舅爹家,驚喜地發現原來那窄小、凹凸不平的泥路搖身變成了寬大的水泥路。坐在舅爹的摩托車上,感覺就像坐在火車上一樣平穩。擔任村委主任的舅爹笑呵呵地對我說:“阿銳,還記得05年春節你回來時在這條路上做的好事嗎?當時三馬車顛簸厲害,你索性跳下車,不停地把路面的石頭搬到路邊哦!你一邊擦汗一邊狠狠發誓:長大當上科學家后一定回來把路修好。好外甥,謝謝你的心意啦。現在,不但通往舅爹家的路已經修好,更偏僻的山村也有水泥路來走嘍,真正實現“村村通”啦!
勤勞、文明的廣西人們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用智慧和汗水讓寶石璀璨奪目。
解放前,廣西人們非常迷信,有病就求巫婆神漢,糧食不豐收就燒香,有心事就去算卦……現在的廣西人們只相信科學,只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們不但勤勞耕耘,還大膽走出山門,到外面去淘經驗、淘技術。種甘蔗、種水果、養蠶等農業不斷得到發展。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農民伯伯們紛紛告別了破爛的茅屋泥屋,住進了寬敞舒適的樓房,一件件家用電器滿目琳瑯。最令我震撼的是我表姑村,他們村叫“干落”,村民們說是老一輩自樂:“窮得干凈利落”。去年底,泥草房消失得無影無蹤,全村53戶人家全部住進了堅固、漂亮的樓房。表姑家還買回了電腦,裝上了寬帶網,在網上銷售他們村種植的佛手瓜、西紅柿呢。
廣西不但摘下貧窮的帽子,也甩掉了落后的步子。越來越多的著名品牌誕生于廣西,如:漓泉啤酒、田七、兩面針、金嗓子、南方食品等,這些產品不但暢銷全國,而且還走向了世界。
每年暑假,我都要和爸爸媽媽到各個省市游玩,去感受不同的民族文化。我的自豪感隨著所走城市的數量越多而越強烈。我的自豪感,來自于我那文明的廣西壯族父老鄉親們。廣西人們淳樸、熱情、大方。公交車上的文明是廣西文明文化的最大亮點,在這里,人們尊老愛幼,互相謙讓,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到了發揚光大,讓每位來到廣西的游客銘記于心。
勤勞和大膽創新,讓我們輝煌50年。我堅信,只要我們廣西人們繼續發揚現在的美德,堅持用智慧和勤勞來建設,這塊綠寶石,一定會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