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到底我是做錯了什么?”這一系列“受傷”事件,給接近尾聲的中國團隊再度敲響警鐘,我們應該如何去保護運動員的成績不被無端的“黑掉”,這在今后世錦賽、世界杯、奧運會上,都是一個新課題。
語言不通是硬傷
中國人都知道,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最起碼,對于經常要參加世界大賽的中國運動員來說,還不如學好英語管用。
“當時比賽的時候我確實看到過海德勒在跟裁判交流什么,當時我感覺肯定是出現了什么問題了。比賽么,我肯定是只關注自己,精力是全部放在自己身上的,對于外界的東西沒有注意太多。”張文秀賽后這樣說。
不客氣的評價,即使張文秀真的想去聽,多半也是聽不懂。參加世界大賽,絕大多數的中國運動員不能像姚明、李娜等這些國際級明星一樣,能夠較為熟練的用英語和裁判、其他運動員溝通。真要是遇上個啥事,頂多問句“WHY?WHAT?”裁判給你解釋一番,如果不加手勢的話,估計自己都是云里霧里的,你還怎么去和別人理論。
中國選手太文雅
國內的綜合性運動會上,肯定有這樣一個環節:下面請運動員代表宣誓,緊接著一個知名運動員(名氣視運動會級別而定)跑上臺,“我們堅持公平競賽的原則……服從裁判……尊重裁判……”
中國運動員在倫敦奧運會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不哭不鬧,張文秀也只有生悶氣的份。
但是看看別人國家的運動員是怎么做的,一有問題,首先圍住裁判,大有不改判不讓你走的架勢,這叫先聲奪人。
然后就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像韓國“坐地姐”不滿裁判判罰不下場,一坐一小時,最后雖然申訴失敗,但是不能指望這種招數一回兩回管用。最起碼下一次,裁判對這位“坐地姐”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不然再讓她不爽,她可以坐上二小時的。
缺少專業人辦專業事
中國軍團都講究按章辦事,但是對于申訴這一事情,估計很多代表隊都沒有準備或準備不足。這樣的英文申訴,不說準備個“銅牙鐵齒紀曉嵐”,起碼也得是專業人。
張文秀的教練呂奎剛在談及這次“改判風波”時表示非常不理解。他說:“我執教鏈球十多年,這是第一次碰到在一場國際大賽中運動員投出七投。”第一次看見七投,說明準備不充分;其次既然出現了七投,為什么在申訴書遞交之后,還是會被大賽組委會無情的駁回。
最為不解的是,呂奎剛竟然還說:“張文秀今天的表現非常棒,在這四年中她付出了很多的辛苦。不過目前我們也只好尊重國際田聯的裁決。”
如果有可能的話,把張文秀的申訴書在網上曬一曬,再找個英文好的律師,看怎么能夠打贏這場“官司”。
坊間也有傳聞,要申訴先交錢。中國隊很多項目不申訴,是因為不想交錢。這純屬無稽之談,看看自行車隊就知道,他們仍然鍥而不舍的在打著官司。
朝中無人難辦事
四年前的北京奧運會,身為東道主的中國運動員幾乎無人被欺負,但是怎么到了這屆奧運會,卻是屢屢受氣,而日德卻是申訴必勝。
雖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國際體育組織中的“中國高官”人數在逐步增加,但是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他們的話語權仍然不夠重,尤其是田徑、游泳、自行車等歐美流行的項目上。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自行車金變銀、鏈球銅牌成第四了。
運動員在競技場上的較量是全方位的,場內因素應該占到90%,場外因素會在10%。給這些中國驕傲創造一個公平競賽的環境,“中國高官”們還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