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賞過世紀公園上空各國煙花爭相綻放之景,可曾聽過中國古典民樂融合了西方元素后的視聽沖擊,可曾見過那近日時裝展上酷似中藥包的摩登皮包。我說,融合就是創新,就是進步,融合就是推動世界發展的有力燃料!
學習需要融合。達爾文說過,關于方法的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學習亦是如此。從初中到高中,我當了多年的學習委員。有人說,理科和文科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但總難以掌握分界點。我卻認為文、理科看似不同的學習方法相互融合才是王道,在我看來最有價值的學習方法正是這“融合”二字。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不應該是獨立的個體,用理性的思維整合文科的知識體系,用感性的語言重組理科略顯枯燥乏味的專業術語。如此,便能學得毫不費力。
文化需要融合。在文化的融合中,我首先想到的是外國作品的翻譯。中外語言體系存在差異,如何用通順自然的漢語完成對作品的全新詮釋成為關鍵。今年暑假的時候,我依往年的習慣制定購書單,其中有列夫?托爾斯泰的兩部作品。我的一位朋友知道后,推薦我購買草嬰翻譯的版本,我接受了他的建議。隨后,我用一周的時間閱畢《復活》一書,真得喜歡上了草嬰的翻譯。他是中國最早進行托爾斯泰作品翻譯工作的人之一,影響了一代中國人對托爾斯泰作品的解讀,而且我相信這種影響還會繼續。只有文化得到好的融合,它才能更好地傳承延續,讓更多人了解!
政治更需要融合。最近,有一個話題總是維持高關注度,那就是“中國能否拯救歐洲”。其實不止歐洲,以美國為例,美國國會議員不斷提出加速人民幣升值,美國佬的心思人盡皆知。但有一個問題卻是中國人民的疑問——我們真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嗎?至少我的答案是:不可能。在世界經濟發展持續低迷的今天,美國及歐洲霸主們不能一面指望中國的發展能帶動經濟復蘇,一面不遺余力地炮轟中國政治,而是應該放下架子,拔掉心中那根由來已久的刺,與中國一起,融合各國優勢,謀發展、推動共同進步!
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融合成為必然的趨勢,它迅猛也最有力,在各個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人類發展中亙古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