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燈又叫天燈,傳說是古代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發明的,距今已有1700年制作歷史,后人把它稱為孔明燈。孔明燈當時用作軍事信號燈,孔明借此調兵遣將,打了不少勝仗。現在,人們用于中秋節點放的“孔明燈”,是仿造孔明發明的“孔明燈”,但意義不同。
中秋節點放的“孔明燈”也叫“許愿燈”,在中秋佳節祭拜圓月點亮時許愿,寄托人們的理想和愿望。
中秋之夜,月亮圓圓的,象一塊雪白的圓盤掛在天空中,雪亮的光線普照在大地上。我們一家人來到縣城的三區花園里,只見三區花園里燭火通明,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人們有的團坐在草坪上,有的在草坪上鋪上紙張,點上蠟燭,放上月餅和各種糖果,一邊賞月,一邊吃東西,思念著遠處的親人,洋溢著一團“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氛圍。
不一會,人們便放起了“孔明燈”,各形各色的的“孔明燈”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陸續升起,只見一團團的火球在天空中飄蕩,帶著人們的各種愿望,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最后成為了一束小小的火光在空中一閃閃的,如同一顆顆小星星。這時,坐在我身旁的爸爸告訴我有關“孔明燈”的原理:“孔明燈”能飛上天的原理正如熱氣球飛上天空的原理一樣,當氣溫達到一定的溫度時便可以利用熱氣推動用絲綢制作的氣球飛上天空。在現代,人們放“孔明燈”是為了許愿,他們先把愿望寫在孔明燈的燈罩上,然后再把它和支架組合在一起,燈罩下的支架上有一塊燃料,把它點燃,把“孔明燈”舉在天空,當燈罩里的氣溫足夠時,“孔明燈”便能帶著人們的夢想飄向遠方。
然而,不是每個“孔明燈”都能成功飛起,看,有的“孔明燈”剛飛起就落了下來,有的則掉入水塘中,有的卡在樹上,待燃燒到熱度后才又慢慢升空,有的被風吹到石橋上,涼亭角上,過了一會兒便掉入水塘中,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孔明燈”還沒有達到能飛到高空的熱度。因此,人們在等待中、歡呼中,想辦法拿下不能飛上天空的“孔明燈”,又繼續點燃它,又耐心地等它燃到一定熱度才放開它,讓它升空,于是,人們又是一片歡呼。
今年中秋節之夜,我過得很愉快,也過得很有意義,因為,我也點放了“孔明燈”,我的“孔明燈”帶著我美好的愿望飛到高空,飛到很遠很遠,很高很高的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