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的名字叫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夫子于公元前551年在一個歷史悠久且名聲顯赫的家庭呱呱落地。
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主張“仁”和“禮”兩部分。“仁”就是要愛人,要廣泛地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應該強加于人。具有仁德的人,無論在多么困難的環境下也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不隨波逐流。“禮”就是要求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為政以德”,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國。體現了孔子這位大學者,對政治方面早已有了認識。
這也體現了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孔子這位大學者一生的道路充滿了艱苦坎坷。他想去參加齊王的宴會時,因為穿的衣服不是高官貴族的衣服而被拒絕,把他趕出門外去,他20歲當上縣令后,他一心為百姓謀利,可是卻受到了一些大臣的排擠,而被迫辭官返鄉。雖然他無官可做,三他并不為此傷心煩惱,而是在家鄉開了私塾,讓貧苦出生的農民也可以讀書。最后孔子還周游全國,廣收門徒,其學生有3000人,而其中的有72人非常有名氣,可見孔夫子對中國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孔子有許多的言行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寫出了孔子早已領悟出了學習的方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寫出了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讀書人,不能沒有弘毅的堅強意志,告訴我們要有夢想,有目標。
有目標,才有動力,有動力,才能實現目標。孔子對我們國家的知識和人們個人修養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積累了大量學習和做人的經驗教訓。對于我們來說有很重要學習價值,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有益的養分,為我所用。孔子,一個充滿知識文學的人,在中華五千年中沒有哪位人能與他相提并論,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我們未來的目標,我們應向著這一目標,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勇于為理想而追求的精神。
使出我們最大的努力爭做像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哲學家------孔子,一樣的人,讓我們向著這個偉大的目標而前進,沖鋒,打敗刀山火海般的困難,取得成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