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形成姓氏,并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雖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于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后,是按父系來標示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于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后才逐漸消亡。
在中華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經》?!栋偌倚铡繁臼潜彼纬跄赍X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很像一首四言詩,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百家姓》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如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等等。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益。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斷發展,同姓異源,或異姓同源等情況十分復雜?!栋偌倚铡吩缦仁占怂陌僖皇粋€姓氏,后經增補到五百余個。但據有關報道,研究姓氏的專家從古今文獻上能夠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內的數千個姓氏。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斷出現新的姓氏。如為孩子取名時,取男女雙方兩個單音姓合成復姓,又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
上一篇:八一建軍節的詩歌:人民的衛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