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科赫是德國著名的醫(yī)生和細(xì)菌學(xué)家,有一天,他被馬到皇宮去為國王看病,你給我看病,不能像看別的病那樣,國王說,請原諒,陛下。科赫非常平靜地說:“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國王。”
在我們某些人眼里,羅伯特·科赫真是一個傻帽兒,就算你平時真的對病人很好,在你心里一個國王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此刻國王在你面前,你也要說假話,哄他高興,國王高興了還會少了你的好處嗎?然而科赫沒有這樣做,他說出了自己的心理話,在權(quán)勢面前,堅持讓自己的心靈站立的原則。我們需要讓心靈站立,在權(quán)勢面前如此在金錢,榮譽面前也同樣如此,金錢可能使我們屈服于物欲;一次性使用的榮譽可能讓我們忘記生命最終的目標(biāo)。你要想堅守自己就必須犧牲這些被世俗看重的東西,并且在這種犧牲中高揚自己的人生信念。
讓心靈站立需要一種胸懷。一個胸襟狹隘、只知道為自己打算的人,一定是一個喜歡見風(fēng)使舵,時刻準(zhǔn)備讓自己的心下跪的人。因為他追求的是利益,追求利益,必須懂得識別天時地利的人和,懂得利用誰,團(tuán)結(jié)誰,孤立誰,批擊誰,只有那種心懷大眾,把自己的生命自覺地與社會意識結(jié)合在一起的人,才會寵辱不驚,以堅守自己的靈魂的是非作為生命的最高目標(biāo),他們追求的是真理,真理不會察顏觀色,無論世界怎么變,它都以自己獨有的面貌存在著。
讓心靈站立也需要底氣。懸崖上的松樹不懼外界的壓力和誘感。只是以本質(zhì)的執(zhí)著,堅守在別人無法堅守的地方,它才令人敬佩。然而,不是每一棵樹都可以躋射懸崖,懸崖少土,需要一棵樹擁有刺穿巖石的力量;懸崖上少水,需要一棵樹用心靈澆灌自己,所有這一切都不是那些生長在平地里的樹所具備的,樹是如此,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要本事沒本事,要品質(zhì),沒品質(zhì),他不投機,不選擇一種風(fēng)險最小的途徑,又怎能討到自己的飯票呢?當(dāng)一個擁有了在世上立足的一切,要顯露才華的時候,他是才華最出眾的;要顯示品質(zhì)的時候,他是品質(zhì)最優(yōu)異的;他要做到讓心靈站立,也就順理成章了。
讓自己心靈站立以真誠和堅守去面對生活,這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標(biāo),達(dá)不到這一點,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