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中午,我和姐姐、朋友一起去游覽了聞名天下的道家之源——函谷關。
下車伊始,首先映入我眼簾的便是老子金身像了。真高大啊!他高約28。09米,重約60噸,全身金光閃閃,十分精致,發鬢,衣帶都清晰可見,衣袂飄飄。左手持一卷《道德經》,右手背在身后,目光深邃和藹,像是在為蕓蕓眾生祈禱。他莊重嚴肅,儼然一副圣人的模樣。可見,這設計家為此雕像花費了不少功夫呢!
欣賞之后,我慢慢地繞過了老子金身像,繼續觀看其它美景,沿途看見了氣勢浩大的《道德經》,拾級而上,經過了太極山門,觀賞了老子書寫《道德經》的太初宮,踏著青石小路,來到了雞鳴臺。
怎么會有雞叫呢?難道函谷關還養雞嗎?我很奇怪。姐姐看我疑惑不解的樣子,連忙為我講解了其中的小故事:孟嘗出使秦國,秦王留他為相國,孟嘗對齊國忠心耿耿,決不答應,秦王扣留,門客就用白狐裘賄賂寵妃,經秦王妃求情,終被放出。可秦王明文規定:雞鳴開關,日落閉關。另一門客便學雞打鳴,孟嘗終于如愿回到齊國。
聽后,我恍然大悟,可為什么會有雞叫呢?原來,有一個公雞像,只要投幣,就會叫,難怪如此呢!
我又沿函谷古道走向了函谷關關樓,此時,已近黃昏。啊!我不禁為它驚嘆起來:它有兩座關樓,雄偉壯麗,在夕陽之下變幻無窮,我輕輕閉上眼,仿佛聽到了金戈鐵馬的聲音,士兵們嘶喊的殺聲,再次睜眼,關樓在夕陽之下格外瑰麗,殘陽襯托,讓它美不勝收。函谷關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還真不是騙人的啊!
殘陽西下,我要回家了,慢慢走出了函谷關,大家都依依不舍地坐上了車,我在心中想著:函谷關,你就是靈寶的名片,在這,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你為靈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家鄉——靈寶,謝謝你,美麗的函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