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腸粉店的旁邊,有一位賣豆腐干的奶奶。開頭簡明,干脆利索。那位奶奶看起來不老,所以不能叫老奶奶。不過她頭上的銀灰色的頭發,體現出了她的艱辛。那位老奶奶嘴邊長著一顆志,額頭已經布滿了皺紋,頭發已經禿了一個洞,用幾根頭發遮掩著,她的眼睛帶著銳利的目光,使她看上去很兇,可是,他的內心卻很淳樸。描繪外形細致,具體,這樣自然就有了表現力量了。
每次,我和爸爸去那家腸粉店吃腸粉的時候,總要去買幾塊豆腐干。她賣的地方很簡陋,一根竹竿撐起一塊布,擺一個用煤炭加熱的爐子,上面擺一個鐵鍋,周圍放幾個盆子,里面放著豆腐和做豆腐干的餡,當然還少不了夾煮熟了的豆腐干的筷子。幾句描繪,表現出工具的簡單,指向”艱辛“。那位老奶奶她不為了掙錢,因為她不像別的店鋪一樣,想盡一切辦法讓別人跟他買東西,她甚至連一塊招牌都沒有,也沒有吆喝,只是靜靜地做豆腐干,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她做豆腐干是給自己吃的呢!呈現人物經營獨有的風格,因為不同,也就有了個性,增強了可讀性。
那位奶奶對我很好。我經常去買豆腐干,久而久之,她會在袋子里加上一兩個豆腐干,然后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把袋子遞給我。我對她感激一笑,她也沖我一笑,就望著我離去的背影,目送我離開。無聲的動作,表現出她的“淳樸”,呼應前文。也許是因為孤獨才出來賣豆腐干的吧。這么多年的歲月已經把她變成一個不愛說話的人。她靜靜地,靜靜地做她的豆腐干,也許這就是她活著的樂趣了。我愛吃豆腐干,更愛吃那位奶奶包的豆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