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路遙
路遙,原名王衛(wèi)國,1949年12月生于陜北清澗,因家貧,7歲過繼給延川縣的伯父。初中3年他基本是靠同學們的接濟,才讀完中學。1991年,他用6年時間完成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一年后,年僅42歲的他因肝病猝然離世。很多熟悉他的人都說,“路遙是自己把自己累死的”。
路遙好友 著名作家 高建群 :他創(chuàng)作的時候,我陪他去黃陵店頭煤礦體驗生活,我說那還有更大的礦井,機械化的礦井,他說不,他就要看原始的礦井,將來主人公在這,他的生活氛圍勞動在這。看完后關起門來,他叫我做聽眾他來講,他說在動筆之前他要把這個故事要反復地講,講到什么程度呢,連他也糊涂了這個真的還是假的,分不清了,這個時候再來動筆。
路遙好友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詩人 曹谷溪:比如他寫到田曉霞死了,他自己痛哭流涕,路遙是一個參與意識非常強烈的角色(作家),但他必須使他自己孤獨地和他創(chuàng)作的人物一塊說笑、生活、夢幻。
《平凡的世界》以黃土高原農村孫少安、孫少平兄弟的奮斗為線索,全景式地書寫中國1975年至1985年10年間的城鄉(xiāng)社會變化。路遙希望通過這部小說,獻給“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為了這部小說,路遙甚至逐年逐月逐日查閱這十年間《人民日報》的合訂本。
路遙好友 陜西著名作家 高建群:他找我,他說要把10年的.人民日報看一遍,我說孫少平孫少安跟這個(政治)關系又不大,他說即使關系不大,但是人物在事件發(fā)生中,世界在發(fā)生什么,咱們作為作者要有一種感覺。
1988年5月25日,路遙終于在陜北甘泉縣為《平凡的世界》畫上了最后一個句號。他從書桌前站起來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手中的圓珠筆從窗戶里扔了出去。此刻的路遙已經淚流滿面。他再一次想到自己的父親,想到父親和莊稼人的勞動。
23年前,路遙去世了;23年后,路遙和《平凡的世界》依然在中國人的心里占有重要位置。他不屈不撓向往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念成為許多人的精神財富。
路遙好友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詩人 曹谷溪: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呼喊出土地和人民的聲音。
路遙好友 著名作家 高建群:那些人物性格也都很鮮明,而且很多人看著哭著想起了自己,因為它強烈地有那種時代感。
紀錄片《路遙》原聲:“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民的兒子,我個人認為這個世界是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當然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但永遠也是一個偉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