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坐在老梧桐樹下,我和奶奶聊起了童年。我從躺椅上爬起來,高興的說:“奶奶,我覺得我很幸福!
吃的東西各式各樣,天天、頓頓都不同,有白米飯、有用面粉做成的各式各樣的面條、有地上走的,水里游的,還有各種蔬菜,可以說是要什么有什么,水果都是天南海北各個地方的特產,真是太美味了”。奶奶嘆了一口氣說:“你們現在就是好呀!交通既方便又快捷,我們雖然隔著一座山,自從國家給咱修了路,方便了好多,你只要一放寒暑假就能回來,多好!哪像我們那個時候呀,可憐呀,八九個人擠在一張炕上,天天也吃不上白面饅頭,更談不上米飯了。一天有什么吃什么,還是有了上頓沒下頓的;衣服一年也做不了幾件,一件衣服往往老大一穿,還要給老二老三穿,破了也只是打補丁;要說吃肉,一年到頭,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買幾兩肉,那些年,真是艱難啊!”說到這里,我沉默了,的確如此。
想起我們從歷史書上學到的知識:那些年,剛改革開放,國力不強盛,科技不發達,人民不富裕,1961年還曾鬧過饑荒,餓死過好多人。后來是共產黨的領導,使人民富裕了。我的家住在永壽縣一個小村里,但我依稀的記得七八年前那坑坑洼洼的路,那一個個削瘦的同學。今天,我又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小村莊,但眼前的一切令我大吃一驚,給了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平坦的公路修到了家門口,家家屋頂矗立著一個個紅色的衛士——太陽能。同學們也面色紅潤,健康多了。我百思不得其解,這是怎么回事,誰給我們村投資了?
這時,旁邊有一個和我以前關系挺好的同學向我說明了原由:在我轉學后的那年夏天政府就派了人來我們村視察,過了幾個月后,三、四輛隆隆的機器開進了我們村,□、修路、傳播莊稼新品種和新技術等一同進展了起來。一年后,村子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生活有了起色,有了希望,我們的臉上更是喜逐顏開,在學校我們也享受到了特殊的待遇:蛋奶工程。總的說來,還是政府的政策好呀。和奶奶的童年比起來,我們真的很幸運、很幸福。為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今天起我要——為中華之崛起努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