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簡單來說就是語言和文字。這看似簡單的“語文”二字,卻存在于我們生活的點滴之中。生活因為有了語文更顯精彩,語文在生活中充實著內涵。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語文,我們的生活處處有語文。
回眸那遠古時代,語文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從原始先民們的刻畫記事到黃帝時倉頡造字;從夏商時獸骨上的甲骨文到西周毛公鼎上的金文;從書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到宋徽宗的痩金御體,無不是用文字記錄下中華文明的歷史,承載起我們燦爛的文化。“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言行以文字為載體給了我們諸多啟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易經為我們開啟了探索宇宙和哲學思想的大門。老子的《道德經》,司馬遷的《史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些浩如煙海的文學史集,科學著作,無不是用文字來傳承。
從歷史走到今天,我們的生活就更離不開語文。你聽,教室中傳出朗朗的讀書聲;你看,書法家揮毫潑墨,虬勁的漢字立顯于宣紙之上。在珠穆朗瑪的峰巔、在南極的冰原,又是漢字宣示了我們中華兒女的到來。作為學生的我們和語言、文字就更親近了。這不僅表現在語文課上學習語文,其他課程也是由語言和文字來教授。讀書用語言,作業用文字,即使學英語翻譯不也是漢字嗎?十幾年后,當我們發表論文,作學術報告時,用的也是語言和文字,而絕不僅是公式、定律和各種模塊。
當我們走在都市車水馬龍的街道上,那鱗次櫛比的商鋪,新老字號比肩而立。“六必居”、“全聚德”、“老蔡記”,看了匾額上的金字就讓你垂涎欲滴。“金水路”、“黃河路”的指路標志,讓你在蜘蛛網般的都市道路上也不會迷路。
生活中的點滴使我們處處感受到語文的存在,同時也在感嘆語文的重要。我們離不開語文,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語文不僅是我們學習的基礎,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品。當我登上泰山之巔,看到那浩瀚的云海、巍巍的群峰,使我情不自禁引出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名句,為祖國壯美的河山而喝彩!當我泛舟大明湖,微風中小船從碧綠的荷葉間滑過,“……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耳邊仿佛響起李清照的吟誦聲。當我站在北固山頭,那“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戰爭場面,使我頓生豪氣。
這些千古流傳的名句,讓我慷慨激昂,壯懷激烈。陶冶著我們的情操,蕩滌著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豪放,也使我們細膩。“……一切就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朱自清先生的語句,給我們展開了一幅春的畫卷。“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這曼妙的詩句,讓我們感觸到徐志摩細膩的情懷。
文字賦予了生活中許多的美好,也給予了我們更多的啟迪。小時的一本《魯濱遜漂流記》讓我閱讀至今,他那遇到困境不自暴自棄,始終頑強抗爭的精神時常激勵著我。他從絕境中尋找生存之路,從孤獨中尋找快樂,從絕望中尋找希望的樂觀生活態度,給我鼓舞,給我信心。《伊索寓言》里妙趣橫生發的故事,給我們到來笑聲的同時,又給了我們人生的啟迪與警示。
我熱愛語文,語文貫穿著我們整個生命,滲浸在我們心靈的深處。讓我們從語文中汲取營養,讓我們享受語文帶來的愉悅。我們生活在語文的世界,生活在快樂語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