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小說看完了,感覺小說比電視劇要好,邏輯性,深度上都是,甚至可以說和電視劇想要表達的都不是完全一樣的內涵。
死啦死啦和虞嘯卿有相像的地方,就是作為軍人的犧牲精神,但兩個人從本質上是不同的。死啦死啦歸根結底是草根,而虞嘯卿不是,所以,二人在對生命的珍惜程度上,尤其是對別人生命的珍惜程度上有天壤之別。虞嘯卿是天之驕子,天降大任型的,他應該是不怕犧牲自己的,同時也覺得別人的犧牲是天經地義的。而死啦死啦則不然,也許是緣于他的特殊的家庭環境和特殊的職業背景,顛沛流離,歷盡滄桑,對于亡故的人,他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對于生命,他有自己的理解和尊重。
在他看來,沒有誰應該為了死而死,一定意義上來說,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珍惜和尊重的。死啦死啦讓我感動的兩個舉動,一個是在虞嘯卿的團部受審的時候,說的那些話;第二個是小說里才有的情節,迷龍被賜死后,死啦死啦一次次去迷龍的家里,明知道上官戒慈在茶里面下了老鼠藥,還是喝下去,然后出來以后再痛苦地嘔吐和洗胃,然后再去喝,再吐,再喝,再吐。直到看到上官戒慈一點點地走出失去迷龍的陰影,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念。他是以這種自戕的方式來希望得到上官戒慈的原諒。其實,這也是對生命的珍惜,逝者已逝,生者在記掛逝者的同時,還要繼續好好的生活下去,這也才是對逝者最好的紀念。最后,死啦死啦拒絕北上而要求西進去跟殘余的日軍作戰。在我的理解中,他是覺得自己的炮灰團的犧牲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更多人更好的活著。我想,這部小說,想表達的還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戰爭的反思。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在站在正義的立場上時,是需要犧牲的,必須犧牲的,犧牲也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但如果戰爭淪為了某些人利益獲取的工具,那是否值得戰爭,是否值得犧牲就要好好思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