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年級時的班主任是張老師。她大約50多歲,帶著一副老花眼睛,花白的頭發總是梳理得整齊服帖,給人和藹可親的感覺。
記得剛做小學生的我自理能力很差,上課常常要小便,是張老師的耐心,讓我度過那些難堪的日子。
第一天上課,張老師正在做自我介紹,我就舉手說要尿尿,張老師先楞了一下,但并沒有給我難堪,只是對我說快去快回。
下課后,張老師把我拉到教室門口,一邊微笑著摸著我的頭一邊對我說:“上課不可以隨便出去,否則會影響同學們上課的注意力。”我雖然明白了這個道理,但要我做到上課不去上廁所畢竟有難度。細心的張老師就耐心地幫助我,她常常在下課時提醒要去小便。在張老師的幫助下,我終于能夠做到45分鐘內不去上廁所,這對我來說真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從此以后,我便漸漸適應了學校緊張的有序的生活,這一切都是張老師耐心幫助的結果。
我最感激張老師的還是她把我領進了“作文的殿堂”。
一年級下學期,張老師帶著我們養蠶。盡管張老師一看見那肉糊糊的蠶就想吐,但她還是和我們一起觀察蠶的成長。
張老師一邊教我們養蠶,一邊教我們寫觀察日記。開始,我們根本無從下筆,張老師看出了我們的問題,就給我們設計了一次生動有趣的作文課。
那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作文課。張老師讓我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蠶卵是什么樣子的。于是全班50個同學七嘴八舌、爭先恐后地描述自己眼中的蠶卵。
“蠶卵像一粒一粒的黑芝麻。”
“蠶卵像一粒一粒的魚子。”
“蠶卵像衣服上的黑斑點。”
“蠶卵像一個個漢字。”
“蠶卵像一幅亂七八糟的畫。”
“蠶卵像橡皮擦出來的橡皮屑。”
張老師先肯定了我們每個人的發言,然后對我們說:“只要把這些文字組合在一起,就是作文。”我們便豁然開朗,天真的我居然幻想著自己也能寫出洋洋灑灑美妙的文字來。正是張老師這些生動活潑的作文課,激發了我對作文的喜愛之情。
在張老師的啟發下,我完成了《種大蒜》、《養蠶》等觀察日記,還寫了一些童話故事。張老師一邊指導我的作文,一邊鼓勵我多讀多練。二年級下學期,張老師建議我將兩年來寫的文章做成一本書,并給我看其他班級同學編的書。于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有自己的書。
現在,我已經美夢成真了,我有了自己的書——《七歲之癢》,張老師還為我的書寫了序言。《七歲之癢》記錄了我的成長經歷,我非常珍愛,每當看到這本書,我就想起張老師。
也許,在我今后成長的道路上還會遇見很多像張老師一樣的好老師,但是,我想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的啟蒙老師張老師。
上一篇:最新演講稿的自我介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