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始終做到三貼近服務建設新農村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人民法庭工作在基層,直接體察農村、農業、農民的實際問題,熟知當地民情、民意、民風,是其它機關不可代替的,人民法庭通過便民優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預防和解決糾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農村和諧穩定,促進著“三農”科學發展。
針對我庭地處農村的實際,我們深感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肩負的責任。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始終做到“三貼近”,做好“三大員”。
即:貼近農業、貼近農村、貼近農民;做維護農村穩定的“消防員”、服務三農的“服務員”、普法工作的“宣傳員”,為轄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法律服務。工作中,我們強化了涉農案件審理,認真審理好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妥善調處婚姻家庭、財產侵權及鄰里沖突等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事糾紛,為農村治安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關系和諧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今年以來,田柳鎮各村干部群眾新農村建設的熱情非常高漲,但苦于沒有資金,無處下手。我們主動與黨委、政府、村干部聯系,為他們出謀劃策,籌集資金,建設新農村。
田柳鎮邢姚三村原來村貌較差,村干部想修路但沒有資金。思路決定出路,經多方考慮研究,在法庭的指導下,功對該村木器市場承包經營權進行拍賣,籌集資金一百多萬。
利用這部分資金,該村修建了村內道路,安裝了路燈,建設了文化廣場,村容、村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這個村成了田柳鎮的新農村建設先進村、樣板村。該村的成功操作為其它村提供了范例,打開了思路。
很多村干部紛紛前來法庭咨詢,我們與村干部共同研究,出點子,謀路子,盤活土地資源,搞好新農村建設。通過我們為農村的法律服務,帶來的巨大變化,我庭在轄區農村的威信進一步提高,受到轄區黨委、政府、老百姓、社會各界的好評。
在服務農村的同時,我始終加大服務企業發展的力度,壽光新龍電化公司的型材銷售多發生在一些建筑企業,常有拖欠現象。貨款的拖欠會影響產品的銷售,特別對方是一些效益較差的企業,貨款的拖欠,更會影響我們企業的發展。
如梁山縣一家建筑公司拖欠新龍電化公司貨款近百萬元,新龍電化銷售人員多次到梁山協商,該企業老板多次答應還款,多次打協議而一直不還款。了解到這家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有很多客商也要起訴該企業后,我帶領庭上同志,迅速出擊,搶在其它法院前頭,到梁山查封、凍結該企業七個銀行賬戶。
迫使該企業老板帶款前來新龍電化協商還款,現在該企業拖欠的貨款已全部還清。自今年以來我參與審執結涉及企業的合同糾紛案件93件,標的達600多萬元,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00多萬元,為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提供了幫助。
我們還強化了便民利民措施,探索民事速裁機制,簡化訴訟程序,最大限度地便利農村群眾訴訟。充分發揮了民事簡易程序及時、簡便、快捷解決糾紛的功能,不斷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走普通程序簡化審、簡易程序快捷審的路子,想當事人所想,急當事人所急,依法能快則快,防止久拖不決,以使當事人處于爭議狀態的權利義務關系盡快恢復為正常的社會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通過流動法庭的形式,適時開展巡回就地辦案,方便群眾訴訟,縮短法庭與農村的地理距離,拉近法官與群眾的心理距離。切實履行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職責,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我庭的案件呈現出“兩升一降”的良好趨勢,即:明顯地提升了調解結案率和當庭自動履行率,而使申訴信訪量不斷下降。針對農民法律知識欠缺,性情偏激,遇事容易上火,矛盾糾紛容易激化的特點,我庭主動“把法律知識送到炕頭,把法庭審案搬到村頭,讓矛盾糾紛化解在田間地頭”,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我庭還推行了雙休日、節假日值班收案制度,保證群眾能夠得到及時的法律服務。工作中堅持“四心一準一快”接待法,即對每一位前來求助的群眾做到熱心,聽訴問題細心,做思想疏導工作耐心,解決問題誠心,答復問題和處理意見準,處理快。
對不屬于法庭處理的事情也不一推了之,而是為其指明正確的解決途徑,努力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架起了與人民群眾聯系的橋梁。我們積極參加“人民法官為人民”實踐活動和“幫千企、走千村、訪萬戶、服務三保”活動,不斷滿足社會,尤其是基層群眾的司法需求,幫助化解金融危機下遇到的各種法律難題,維護社會穩定,增進社會和諧。
發揮派出法庭構建便民訴訟網絡的優勢,成立“假日流動法庭”,在農忙時節,深入田間地頭、進村入戶,巡回辦案、就地開庭、當場調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全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和諧,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法官為人民”的服務宗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