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材料從范圍上分,可分為集體事跡材料和個人事跡材料。集體事跡材料是體現群體的先進事跡。個人事跡材料是體現個體的事跡材料。 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誠實守信的人物事跡精選四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誠實守信的人物事跡篇1
? ? ?我是農大附小語文xx,一直在教學一線工作。曾被評選模范班主任、優秀教師等。這些榮譽背后,是我多年如一日始終踐行著“誠實守信、以質量求生存”諾言的行動。
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此言道出了誠信的重要性。在我看來,誠信是一種責任,一種美德,一種力量。一直以來,我堅持以“學會誠實守信,做到誠實守信”為行為準則。因此,我一直用誠信來面對每一位同事、每一位家長、每一位孩子,盡心竭力為孩子、為家長、為同事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盡管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在平凡的事跡中卻透著點點感動,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日常的生產、工作中,我處處率先垂范,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答應同事的事情都努力做到,看到誰需要幫忙,就主動去幫忙。工作時與同事誠信交往,做到了“四個互相四個不”,即:互相支持不爭權,互相信任不懷疑,互相尊重不刁難,互相配合不推諉。正是因為高度地彼此信任,我們之間的工作總是十分默契,合作起來時那么愉快。
堅實的教育能力基礎,是家長信任的源泉。作為一個小學教師,我認為孩子們的淘氣、不聽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對自己失去信任,領導和家長對自己失去信心。要取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就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把“信賴,往往能創造更美好的意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去信賴家長朋友,和家長、孩子做最為誠實信守
的朋友,相互勉勵,共同教育孩子。同時也取得了家長們的信任和支持。
我不僅積極主動去取得家長的信任,還時刻嚴謹教學,嚴格遵守教育法規和教師道德標準,教學內容無論大小,為確保所有孩子都能達到最佳學習狀態,我每天刻苦鉆研教育教學方法,嚴把課堂教學關,幾乎利用了所有的時間,把自己負責的教學范疇研究個透徹。
幾十年下來,我堅持以一顆誠信的心來面對自己的事業,把誠實守信記在心上、抓在手上、體現在行動上。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的人物事跡篇2
有人說誠信是和煦的春風,帶給大地無盡的暖意;有人說誠信是夏日的雨水,帶給人們無限的涼意,我說誠信是一張不容背棄的人生契約。
——這是寫在xx小學xx工作筆記本扉頁上的一段話。
xx雖然沒有做過像林海燕那樣拒接私吞大款彩票,也沒做過拾到巨款再去尋找施主的大事件,但他卻時刻要求自己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做誠實守信的一個人。
xx1991年9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本來可以找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但是他卻毅然選擇了教師這個工作。很多人都勸他說:“你一個老師整天這么繁忙,就沒想換個工作?”他總是說:“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他要對學生、學校負責,要講求誠信。”在xx教學的這21年里,哪里有需要他就調到哪里,從來沒有提出過意見,總是服從領導的安排,任勞任怨,踏踏實實工作。
參加工作之初,他在條件十分艱苦的謝灣村小學工作,親戚朋友都勸他離開那里,調回鎮小,但他卻沒有那樣做。他總是反勸大家說:“領導派我來這里是對我的信任,我不能不講原則,不講誠信,既來之則安之。”
在xx二十一年教育生涯中,時刻對學生報以誠信。只要是說過的話一定會向學生兌現。周波的轉變就是我眾多誠信教育案例中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周波,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親因在老家交通肇事外逃到異地與他的媽媽重組了新家后,有了周波。十年后案發,爸爸入獄。當時他才十歲,對于一個十歲的孩子,親眼看到自己的爸爸拷上冰冷的手銬,對他的內心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能夠站穩,并一路走好呢?時間證明了xx的擔心是有必要的。周波由原來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變成了偷拿媽媽和同學錢的孩子,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這樣一個可憐的孩子,他決定用誠信來打動周波。答應周波作業寫好就為他貼一顆紅星,他獎給了周波;要求周波在室外不打鬧就為他講一個故事,xx送給了他;教育他說話算數,就和他一起做游戲,他滿足了周波。在用自己親身做法感染周波的同時,告訴周波也要像老師一樣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一學期下來,xx看到了他的轉變,但xx覺得還不夠。澆樹澆根,育人育心。于是,他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在周波生日那天,給他買一個小生日蛋糕,中午放學后,xx和同學們一起給周波過了一個快樂的生日。在蠟燭點燃的那一刻,生日歌響起的瞬間,xx看到了,周波的眼睛濕潤了。許個愿吧,周波哽咽著說,“我明年還想過生日。”對于一個缺少父愛,家庭殘缺的他,xx知道這是他發自內心深處的想法。此時xx己經感受到誠信給周波帶來的快樂,友情給周波帶來的決心。xx悄悄的對周波說:“如果你能從心里徹底的改掉拿錢的毛病,老師就請你到家中做客,為你過一個更加難以忘懷的生日。”周波不做聲,只是一個勁的點頭。在誠信的呵護下,周波也能和其他同學一樣健康的成長。
樸實光可鑒,誠信亮人生。xx說,他愿意像燈泡一樣,毫無保留的發光,給人照亮!他雖然過著知足者常樂的樸實生活,但是卻用“盡本分、守信用”的人生信念照亮著自己人生的道路,也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誠實守信的人物事跡篇3
xx,男,56歲,中共黨員,x市xx區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
“我是一名公務員,把老百姓捧在手上,把老百姓舉過頭頂是我的信念,是我的承諾。”xx堅守這種信念與承諾,幾十年如一日,為民政事業默默奉獻。
xx為實現諾言,在全區率先提出了“應保盡保,應幫盡幫,應業盡業”的工作思路,建立了救助與就業雙向聯動機制,使8000多名申請低保但有勞動能力的人走上了工作崗位。他在全市率先提出了“政府推動、民間運作、社會參與、百姓受益”的發展社區慈善事業的思路。在全區建立了18個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點和13家社區慈善超市,并幫助華東師范大學建立了全國高校第一家經常性捐助接收點和慈善愛心屋。慈善幫困達到了10萬余人次,募集善款2260萬元。
xx率先探索建立了“政府購買式”、“家庭自助式”、“鄰里互助式”、“功能輸出式”等多種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建立了“十分鐘為老服務圈”,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助潔、助樂、助托”等服務,受到了老年人的歡迎。實施獨居老人“守望工程”,為獨居老人提供全方位的關愛服務。率先開展“扶手工程”,解決老年人上下樓梯難問題。他還率先在公務員中建立以“助困、助老、助殘、助醫、助學”為主要內容的義工服務隊伍,并實行公務員義工服務“一冊通”,即公務員憑義工服務手冊可以到本區57個義工服務點進行義工服務。義工服務手冊被老百姓稱為“群眾滿意記錄冊”。
xx推出了“醫療擁軍”措施,方便部隊官兵就近看病,解決了軍人子女讀書難和軍嫂安置難的問題。他建立了全市第一家“婚姻家庭健康咨詢室”,免費為婚姻當事人提供婚前體檢、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咨詢服務,還建立了“離婚勸和”機制,接受勸和咨詢的當事人,勸和率達到52%。在為民政服務對象提供優質服務中,他在機關干部中實施了“五心工程”,即對最可愛的人要熱心,對最困難的人要關心,對老年人要孝心,對年青人要育心,對民間組織的法人要誠心,提出了全面建設“百姓民政”的目標。2004年普陀區民政局被評為x市人民滿意公務員集體,普陀區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
xx2006年被評為x市優秀共產黨員,2007年獲得x市民政系統第三屆孺子牛獎金獎,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誠實守信的人物事跡篇4
張xx,男,1969年出生,棲霞市觀里鎮觀里村農民,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碩士,現任煙臺市博士達農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年來,他在黨的富民政策的鼓舞下潛心于BSD蘋果生產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創建BSD蘋果生產示范基地,成為棲霞市蘋果新技術種植推廣帶頭人,帶領全市果農在創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一、主抓科技培訓,創建正諾品牌,帶領農民走出一條科技發展之路
張xx,一個土生土長的農家孩子,自幼就對土地、果樹懷有深厚的感情,自1998年開始涉足農資行業,2001年注冊成立煙臺市博士達農化有限公司,公司以銷售推廣綠色無公害農資為主,面向全市果農鄭重承諾:“凡因質量問題對公司造成的損失由公司全部負責賠償”。
由于果農相對文化知識較少,對果樹病蟲害的發生規律不了解,假冒偽劣農資不能辨別,果農雖有很高的生產熱情和以果致富的愿望,但對蘋果優質豐產、穩產高效的果園管理技術還不掌握,許多作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顧此失彼,這些問題給農民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果農自己卻找不出原因來。
張朋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每年都要組織果農專業知識培訓,為果農講解病蟲害發病規律,并且在每次打藥之前都安排公司專人負責向果農發短信,指導農民合理用藥,科學掌握用藥時間,到目前為止張朋義共組織農民科技現場會230余場次,直接被授課果農達13.8萬人,極大的帶動了果農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
張xx也深深明白肥料對于果農豐產的重要性,時刻心系農民疾苦的他力爭讓老百姓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肥料、生產出最好的蘋果。所以他以“用良心做合格肥料”為己任,總是在化肥生產第一線兢兢業業。他主持開發出的品種有42%的長效緩控釋肥、32%的全元氨基酸肥、34%的有機無機復合肥、果豐寶復合肥、土壤改良型腐植酸鈣等,每年可為農民增收1000萬元以上,企業創收超500萬元。這一切都為棲霞蘋果產業化科技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以德立企,擔當社會責任,嚴把食品安全生產關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僅已經吃得飽,而且要求吃得好,追求食品安全成為現代生活的一大基本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開始實施,正是順應時代、關注民生、深得民心的大好事、大喜事。食品質量和安全是企業的生命線,也需要一個“人人以之為恥”的大的社會環境。食品安全涉及生產、銷售、流通等各個環節,從食品生產者的角度思考,必須把好首要的關口,張朋義經常想只有我們每個從業者都以這種道德律令為內驅動力,我們棲霞的蘋果產業發展才能夠走向健康發展的道路。
每年3.15金盾打假護農活動時,張朋義都發動職工配合工商執法人員到集市等公共場所宣傳食品安全法,宣傳推廣生物農藥、有機肥料,帶領果農進行蘋果安全生產,經國家農業部多次抽檢,棲霞蘋果生產符合國家規定食品安全生產要求。
三、傳播綠色科技,服務現代農業
在張xx的帶領下博士達集團全體員工艱苦奮斗,始終以發展服務綠色無公害蘋果產業為己任,以政府科學的前瞻思想為指導,先后扶持培養560名農民成為果業新技術推廣員。張朋義帶領全體技術員工深入田間采集土壤樣本,在實驗室埋頭苦干,積極倡導“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對每個農戶的每一塊土地,全部建立檔案,根據不同土地的特點生產出不同含量的化肥,為農民節省成本。借助科研院校、名優企業優勢向廣大果農提供果業技術與產品,所做工作一直受到眾多果農與各級政府部門的信賴與鼓勵。公司多次被省市工商局授予“山東省農資經營優秀誠信企業”、“山東省消費者滿意單位”、“煙臺市農資經營誠信企業”、“煙臺市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全國優秀農資經銷商”等稱號2010年公司被棲霞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2008年張xx又光榮的當選為棲霞市人大代表,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棲霞市最具愛心慈善捐助個人2010年當選為棲霞市工商聯副主席,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24年當選為煙臺市人大代表。
四、從“綠色”到“有機”,倡導“企業+農戶+基地”的模式,帶動農民致富
當人們還在對綠色食品津津樂道之時,張朋義早已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有機蘋果”生產上。張朋義作為一個杰出的企業家,有著深遠的戰略眼光,他認識到有機產品生產將成為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農藥化肥產業的未來走向。所以他重點攻克這一難題,投資建設了200畝有機蘋果生產基地——BSD有機蘋果樣板示范基地,首先使用有機蘋果專用肥,并采取了“企業+農戶+基地”的模式,引導農民開展現代觀光農業。
這一模式不僅對全市生態有機蘋果管理上水平、上檔次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而且為在新形勢下探索做大做強蘋果產業提供了寶貴經驗,值得各蘋果產區借鑒。通過示范園有機認證的獲得和有序運作,將形成一套完整的適用于棲霞蘋果生產的運作模式和管理經驗,用以推廣到棲霞市部分蘋果種植戶,從而帶動棲霞果業由傳統向有機方向的轉型。五年后,全市培養生態有機蘋果十萬畝,將直接增加農民收入50多億元,因此生態有機蘋果具有非常大的經濟效益,必將為棲霞國民經濟、農民收入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五、致富不忘鄉親,情系社會公益事業
近幾年來,公司發展壯大了,張朋義始終沒有忘記回報感恩社會,四川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就召開會議帶領全體職工捐款1.4萬元,及時的向災區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政府正大路道路的改造他又帶頭號召帶領全鎮企業捐款38.5萬元,保障了道路準時高質量的完工,解決了困擾多年出行難的問題。2009年公司又建成化肥廠一處,年生產能力5萬余噸,計劃實現利稅200余萬元,吸收困難下崗工100余人,緩解了部分社會就業壓力。同年設立專項義捐基金,用于救助社會失學兒童、特困家庭,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2010年六一兒童節向兒童贈送圖書100套,同時他又積極支持農村文化事業,2008年投資拍攝了山東省最長的一部DV電影《把婆婆家出去》,以棲霞實地實景敘述了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全市農村巡回放映后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010年公司與市宣傳部文明辦、市呂劇團舉辦了“相約博士達,走進新農村”鄰居節慰問好鄰居、救濟困難戶社區活動,在全市農村巡回演出20多場次,推動宣傳了農村和諧的良好氛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