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的讀書感言 是天堂還是地獄
今天,我在《學前教育》雜志上看到這篇文章。
是文章的題目首先吸引了我,引起我強烈去閱讀的興趣。
因為在我們以往的慣性操作中,認為只要制訂好計劃,班內三名教師認真組織實施就可以了。
教師就像一根指揮棒,指到東孩子就得向東,幼兒完全不知道教師有什么安排,幼兒是一個盲從的狀。
所以我們各班級在每個活動前后的環節銜接很亂,幼兒常常在班內追跑打鬧,教師要一刻也不能閑的看住孩子,要孩子集體的喝水,集體的上廁,幼兒完全失去了自主,沒有自主的空間。
針對課間自由活動混亂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這樣反思:我們給幼兒自主的空間了嗎
我們有提供給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做事的條件嗎
幼兒知道在這個環節可以做什么嗎
于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動區講評時都將問題拋給孩子:“活動結束后我們有什么事可以做呢
”洗手、小便、喝水等等。
“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們等待,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呢
”根據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豐富了一些簡易活動材料。
這樣一來,活動結束后幼兒可以看、可以說、可以玩,多了許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兩節活動課間的環節就顯得順暢多了。
針對每次活動在不同的場所,需要幼兒在短時間內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問題。
如何讓幼兒預知呢
作者還是把問題拋給孩子:“我們每天上課的地方都不一樣,怎么才能讓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里呢
”通過幼兒的討論,最后決定用圖片的預知方式來告訴幼兒,下一環節要準備什么。
于是作者在班內開設了一個“溫馨提示角”,每天早飯后都將當天上午的活動要求、場地安排用圖片的形式告訴幼兒。
如上閱讀活動,就放一張書的圖片和一張小椅子的圖片,幼兒一看就知道老師需要他們搬椅子到上閱讀的地方上課。
通過作者這兩方面的闡述,我們可以貫通的使用這種方法。
在一日活動的其它環節中,如:戶外活動前,通過提示牌讓幼兒了解去哪兒,站幾路隊,要帶什么
音樂舞蹈要到哪里上
要帶上道具嗎
數學活動要到珠心算室嗎
要帶上書嗎
等等。
做到讓幼兒預知下面的活動,了解自己要做的事情,讓幼兒從小學會有計劃的支配安排自己的時間,形成有序做事的習慣,對幼兒的成長很有幫助。
【篇二: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心得:讀《給教師的建議》】“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蘇霍姆林斯基語)”很多時候在琢磨“后進生”這個詞語,細細想來不得不佩服中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用詞的準確在于含蓄地給了差生一個稱謂。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不安和羞愧。
且不說加德納提出的七種智能,就每一個學生而言,他是一個生命,是生命就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
我們非得給他們畫上一條線,再打上一個印,末了還起個好聽的名字。
“后進生”對應“先進生”是不言而喻的兩群人。
是什么讓他們不同,做教師的都心知肚明就是成績,就是分數。
盡管我們批評了很多年唯考試和成績論(),而且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一年又一年,但考試依然是考試,分數依然是分數。
“語文數學考高分就一定能做一名好廚子
”“語文數學不好就肯定妨礙他成為出色的修理工
”錢鐘書的數學不及格,他同班數學好的,有幾個寫出了《圍城》
上帝讓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每個人的面貌、個性、特長、給這個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樣。
但我們每個人恰恰都要和上帝對著干,把每個應該不一樣的,培養成一樣。
我們用標準的大綱、標準的教材、標準的評價、標準考試規范大家,我們不允許不一樣,不鼓勵不一樣。
這是我們教育的最大的缺陷。
任何一個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必須有特色。
“鶴善舞,牛能耕,老鼠生來就打洞。
”我們生活在一個健全的社會,我們需要科學家,也需要負責的送奶工。
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給每人一個發展的空間。
盡管這是一份夢想,但我依然堅持。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在《幼兒教育》雜志上看到了這篇文章,是的,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如果要偏愛,那就偏愛每一個幼兒吧。
”愛每一個孩子,是幼兒群體特性對幼兒教師的客觀要求。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一所幼兒園,少則幾十,多則數百個孩子。
在這些孩子中,由于受遺傳因素和家庭環境的影響。
會形成許多差異:容貌有俊有丑,智商有高有低,氣質有動有靜,性格有活不呆,動作有靈有拙,語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熱有冷,習慣有良有莠......這些內在的和外在的差異,呈現出幼兒群體特性的客觀存在。
對此,幼兒教師應有足夠的認識。
在實際工作中,要尊重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一視同仁,公平施愛,不能憑自己的好惡厚此薄彼。
否則,一些孩子得到偏愛,一些孩子受到冷落,就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后果:得到偏愛的孩子容易形成處處不同于他人的優越感,助長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受到冷落的孩子往往會灰心泄氣,感到失望,無助和自卑,致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難以擺脫的陰影。
我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個孩子漂亮活潑,老師們都特別喜歡她。
對她又是親又是抱,處處關心照顧她,結果使她一度變得任性、高傲和無禮,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鬧。
另有一個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老師對他關愛較少。
有段時間他竟不愿參加集體活動,認為自己什么事也不如別人。
這使我深深認識到:對幼兒的偏愛和冷落,會帶來不少負而影響。
正確的態度是,力戒偏向,充滿熱情地去愛每一個幼兒
讀書感想
多讀書,也能使你的便得快樂。
讀書一種,一種娛樂的方式。
讀書也可以使你身心健所以在書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
用讀書來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舉動。
良辰美景,賞心悅目,此為人間四美,通過讀書,讓我們體會在繁華浮躁的喧囂都市中那一刻難得的清凈,細細回味,仿佛脫離一切,如莊夢化蝶般,使我兩忘的寧靜,又有扶搖直上逍遙萬里的酣暢。
讀書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極致。
一本好書,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個蒼白的早晨或風雪黃昏。
朱自清大師說:“緩緩地咀嚼一番,便會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
”這濃濃的滋味就是書味,讀書之味。
真個是:“博覽群書添雅趣,縷縷書香勝飯香。
”人生樂趣在讀書,有書為伴心甘甜。
讀好書,能知曉人生之難,體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創而不餒,受寵而不驚,如閑云野鶴,保持著一種雍容雅怡,瀟灑達觀的境界。
讀書的感想
讀書的感想書,是你的朋友也是你的老師。
一本好書就是良師益友。
在寂寞時,書會給我們以安慰;有疑難時,它會給我們解答;遇到挫折時,它會給我們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時,它會指引我們向光明的前程邁進。
有許多名人都把書比喻成了一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而我把書比喻成是人類的靈魂。
我之所以把書比喻成靈魂是因為人類沒有靈魂就活不下去,而人類沒有書活得是毫無意義的,就相當于失去了靈魂。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高爾基先生說的,沒錯,沒有書籍人類就沒有創新的思想,沒有創新的思想就沒有大膽的嘗試,也就不會有偉大的杰作,這樣人類就不會跨越時代也不會進步了。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一個人如果在讀書時做到了三到就可以把書讀到腦子里,我就是一個事例:在一個星期六里,我寫完作業發現還有半小時看書,我馬上拿了一本書看了起來,我看了半小時后發現差不多把書看完了。
這時我覺得奇怪
為什么這本書我以前看了一天才看完,今天只看了半小時就看了十分之九呢
這時我想起了一句話: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這時我才明白這個道理。
讀書,這個行為是一個簡單的行為,但是也不簡單,因為很多人只是去讀書中的字,并沒有理解書中的深層意思,所以讀書對他們來說是無意義的。
而有人只是把讀書當作自己的任務一樣,我奉勸一句:“世上沒有人會逼另一人去讀書
”所以不要把讀書當作是痛苦的差事
書是新鮮的
寫一篇讀書感想
*篇一:讀書報告會感想 讀書報告會感想 微信群XX黨建微平臺的聊天記錄如下: —————2024-9-14————— (′??_??)18:42 8月27日下午,我有幸參加了我院“青春美文讀書報告會”活動,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在醫護技能大賽中表現優秀的3位青年講述他們的備戰經歷;緊張而踏實,有所學有所成,過程中收獲的意義并不遜色于優秀的結果。
另三位青年分享了他們的讀書心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位讀書人都能從書中讀出獨到的見解,大家相互分享交流,更能將一本好書的精華完全釋放。
最后劉書記以自身多年的讀書經歷向我們推薦了很多好書,以及讀書的方法和經驗;讓我明白讀書學習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是應當保持的一種習慣。
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讀書心得,這本書叫《不抱怨的世界》。
作者用一些很普通的例子和方式方式讓我們認識自己的靈魂,讓我們了解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各種情緒,就像一面鏡子,鏡子能折射出外表,作者的文字讓我直擊內心,到底是積極還是消極。
在看到作者的觀點之前,我也是一個時常抱怨的人。
在我看來,抱怨只是一種宣泄情緒的方式,沒有阻礙、傷害到別人。
但是此書讓我知道抱怨不僅讓自己不快樂,還會像傳染病一樣傳遞給身邊的人,引起旁人的共鳴,最后是所有人都不快樂。
那么讓這種不快樂終結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運用我們的理性,停止抱怨,不再把時間浪費在抱怨上,而是用來解決
今天怎樣做教師感想
切合實際,結合感受實踐和平常中工作及生活的點點滴滴來談,來想嗎,越真實越可信,樸實而有力
讀書感想
第-背景介紹:我讀了一本什么什么書(介紹一者和背景你了解的話)。
這本書描述了……容簡介,可以抄抄書上的前言啦,序啦)。
第二段-重點情節、思想描述:我印象最深的情節是:…… 第三段-感想:由此想到、感到……。
第四段-引申:引申到實際生活中,在什么情況下,你因為看了這本書,會改變一些什么樣的處事方法等。
凡是用金錢能買到的,都不值得珍惜;而值得珍惜的都是無價可沽。
而由讀書獲得的精神財富是唯一驕人的資本。
讀書是一種人生的享受,更是一種充滿生機、勃發向上的生命精神,誰擁有了它,誰的生命之花便不會衰落。
生命的真諦不在于年輪的多少,而在于一種精神灌注的長短。
而讀書則是洗滌靈魂、陶治性情的妙方,生命也因書而美麗。
要抒寫出生命的華麗篇章就請一定“熱愛讀書”吧
習慣于暢游在書的海洋里,我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從唐傳奇到四大名著,從《死魂靈》到《草葉集》,朱自青的散文杰作《荷塘月色》,金庸的武俠小說,艾青的抒情詩......那是一個迷人的世界,在那里精神得以慰籍,心靈得以凈化。
許多先賢圣哲,許多文人雅士,或頭懸梁,或錐刺骨,或鑿壁偷光,或紅袖添香徹夜苦讀,人們堅信“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正是這種讀書精神,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才得以傳承。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我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不斷的啃著各種書本,從地攤上、從書店里,從圖書館,我汲取了許多有益的東西。
讀書使我受益非淺,它用中華的千年文明滲透了我的靈魂,它用無上的精神力量感化著我的心田。
它用豐富多彩的內容讓我逐步成熟。
是讀書讓我認識了李白、杜甫、朱自青、老舍、歌德、普希金、惠特曼、馬爾克斯……是讀書讓我知道了希臘神話、詩經、唐詩宋詞、散文小說……是讀書讓我懂得了魔幻現實主義、意識流……書,給了我很多很多。
作為一名教師,擔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重任,擔負著培育祖國花朵的重任,擔負滋潤孩子心靈的重任。
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陶冶自己的品德修養。
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引導學生徜徉于學海攀登于書山;用自己溫和敦厚的品性去澆鑄孩子的心靈。
這樣,孩子的眼睛才更清澈更明亮;孩子的語言才更得體更文明;孩子的行為才更優雅。
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情嗎
工作之余,不妨翻翻書架,逛逛書店,找本好書,置身其中,其樂無窮。
還有享受。
讀書感言 閱讀,是快樂的 閱讀,是快樂的。
想想我們的閱讀經歷———最饑渴的閱讀,是正在迷惘中苦苦思索,突然讀到能給你啟迪、為你指點迷津之書,那種如饑似渴,那種廢寢忘食,那種不顧一切,這不正是饑渴者赴盛宴的快樂嗎
最愜意的閱讀,是任由自己的喜好,信馬由韁式的閱讀。
在樹枝掩映的窗前或在花園小徑旁的石凳上,抱著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任笑聲肆無忌憚,任淚水滂沱如雨……這不正是旅者游覽名勝古跡、陶醉于山水之間的快樂嗎
最美好的閱讀,是和孩子們一起閱讀。
孩子的發現會讓你驚喜不已,孩子的想法會讓你變得更加純凈,孩子的喜怒哀樂會讓你心海泛起陣陣漣漪,這不正是徜徉在伊甸園,與安琪兒為伴的快樂嗎
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寫道:“閱讀定律一:人類是喜歡享樂的,這不僅是一個定律,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事實,快樂就像膠水一樣能粘住注意力,如果孩子只遇到閱讀的無趣,很少體驗到樂趣,那他就會回避閱讀。
” 孩子們閱讀的快樂不是用金錢可以堆砌的。
神奇的“巴學園”里,小豆豆和她的同學們在擁擠的、由破舊的電車改造成的“電車圖書室”里站著看書,“大家都快活得不得了”;孩子們閱讀的快樂不是成人能夠左右的,如果把成人世界的功利的欲望與壓力強加于孩子,那會扼殺孩子的靈性,摧毀孩子的閱讀興趣。
《閱讀媽媽》的作者史翠克蘭·吉利蘭自豪地說:“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和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我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自豪地說:“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我有許多讀書給我聽的老師。
”閱讀,是快樂的,讓孩子們天天感受到這快樂吧
■讀書感言 讀書,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對我來說,讀書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很多時候,我的讀書狀態可以用《捧起第一次的茉莉———讀泰戈爾〈新月集〉隨記》一文中的一段文字來描繪:“在無數個喧囂的白天,在無數個寧靜的夜晚;在雨天的晦暗里,在暮色的蒼茫中;在偶爾小憩的旅途上,在音樂流淌的小屋里;在很多渴望溫暖和快樂的時刻,在很多浸滿憂傷和寂寞的日子……一次又一次地捧讀泰戈爾的詩集———《新月集》。
”讀書,就是生活,像不能沒有呼吸一樣的生活;讀書,就是一種最自然的生命狀態,是一種須臾不可缺失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種高貴至美的人生境界。
馮友蘭先生認為人生境界有四等,其中“天地境界”是一種最高境界。
也許我們中的絕大多數畢生無法達到這一境界,但我們應該努力使自己朝著這個境界走去。
處在這個境界中的教師,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不僅僅是為了社會,而是為了整個宇宙的好處。
這樣的教師,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義,并且是出于自覺去做。
這樣的教師,具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宇宙萬物都鐫刻著他的憂思,摻入了他的喜怒哀樂。
他是超然的,又是融入的;他是現世的,又是出世的。
而他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則成為他表達自己宇宙情懷的一種方式。
或者說,教育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
當一個教師把教育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那么他就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超越了自身的道德倫理價值,從而達到了一個與天地合一的境界。
而在這個追求的過程中,讀書可以幫助我們逐漸地超越自身,在精神上逐漸地從日常生活中突圍,從而不斷地走向開闊和“無限”。
上一篇:讀海底兩萬里家長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