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告訴我巴頓將軍的個人簡歷
喬治·史密斯頓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國加利亞州一個具有文略的傳統家18歲時進入私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一年后獲得入西點軍校的保送資格。
1909年6月,巴頓軍校畢業,隨即以少尉軍銜赴美國第一集團軍騎兵部隊服役。
1915年,巴頓調到潘興將軍手下做副官,得到潘興將軍的賞識,稱贊他“是一個真正的斗士”。
1916年,潘興將巴頓提升為中尉,不到2年時間里,他從中尉逐級升至上校。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巴頓隨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到了法國。
11月,巴頓受命組建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建立了裝甲兵的訓練學校,用法式輕型坦克組編成一支坦克旅,經過短暫而切實有效的訓練之后,巴頓率領自己組訓不久的坦克旅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圣米耶爾和和阿拉貢戰役。
在戰斗中,巴頓竟一個人開著坦克,沖入德軍防線內,差點送了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巴頓回到美國。
此后20余年里,他大多在“和平的冷營里”消磨時光,十幾次調動,等待戰爭的召喚。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美國面臨戰爭。
巴頓的軍事才能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賞識,認為他是能在戰場上戰勝快速機動的德軍的優秀將才。
1940年7月,馬歇爾批準組建裝甲師,巴頓受命組建一個裝甲旅,并被晉升為準將。
同年,巴頓被任命為第二裝甲師師長,晉升為少將。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國對德日意宣戰。
1942年1月,巴頓升任第1裝甲軍軍長。
11月,巴頓率領美國特譴隊4萬多名官兵橫渡大西洋,在法屬摩洛哥海濱登陸,經過74小時的激戰,終于迫使駐摩洛哥的德軍投降。
北非登陸的成功,為盟軍順利地完成北非戰局部署創造了有利條件。
隨后,巴頓被任命為美國駐摩洛哥總督。
1943年3月5日,巴頓臨危受命,接任被隆美爾擊敗的美第二軍軍長,他從到達第二軍的那天起,便全力以赴地整肅軍紀。
迅速改變了全軍渙散的軟弱狀態。
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第二軍向德軍發起進攻,一路猛攻猛打,進展迅速,很快與英軍在突尼斯北部完成了對德軍的合圍。
突尼斯戰役不久,巴頓晉獲中將軍銜,升任美第7集團軍司令。
1943年7月9日,盟軍發起西西里島登陸戰役。
巴頓率美第7集團軍攻取巴勒莫,隨后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
盟軍占領了西西里島,德軍退到意大利本土。
此時發生了巴頓打士兵耳光的事件,他因此被免去第7集團軍司令的職務。
1944年1月,巴頓被任命為第3集團軍司令,盟軍司令部利用德國人對巴頓的注意,讓巴頓在加來海峽的多佛設立一個司令部,誘使德軍誤認為盟軍將在加來登陸。
6月6日,諾曼底登陸戰打響,第3集團軍作為第二梯隊登陸后,巴頓將第三集團軍編成若干坦克群,命令部下“以盡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進的地方前進
” 巴頓不顧一切地向前猛沖,穿越法國,在歐洲平原上近乎瘋狂般的推進。
當戰線迅速拉長,汽油供應不足時,他授意部下采取劫持、偷竊別的部隊油料等手段,想方設法找到汽油加速前進。
1944年12月,巴頓率第3集團軍在阿登地區擊退德軍的大反撲,解救了被圍的盟軍部隊。
1945年3月,巴頓再次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渡過了萊茵河。
1945年5月初,巴頓的第3集團軍一直推進到奧地利邊境方才住腳。
在9個月的推進過程中,巴頓部隊殲敵140余萬,取得了驚人的戰果。
4月16日,巴頓被晉升為四星上將。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毆戰結束。
巴頓被任命為巴伐利亞州軍事長官。
隨后由于他的反蘇言論和姑息納粹分子的行為而被解出巴伐利亞州軍事長官和7集團軍司令的職務,改任有名無實的第15集團軍司令。
1945年12月9日,巴頓在外出打獵時突遇車禍而受重傷,12月21日在德國海德堡一家醫院辭世,享年60歲。
巴頓無疑是一代名將。
他對目標的追求堅定不移。
正如駐歐洲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在戰后所指出的: “在巴頓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和不可逾越的障礙,他簡直就象古代神話中的大力神,從不會被戰爭的重負所壓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次戰役中,沒有任何一位高級將領有過象巴頓那樣神奇的經歷和驚人的戰績。
”
摩英教育怎么樣
作為一名曾經上過兩期的學院,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選擇摩英教育不管對家長還是學生自己來說都是很明智的選擇。
我參加的是06年的35期,和07年的38期(年代有些久遠啦,呵呵),第一次參加時我正好初三畢業,機緣巧合,學校有幾張票子是去交大聽英語講座的,于是我就得知了摩英教育,當然當時還叫這個名字。
但是不管怎么樣,摩英提供的教育,學習理念是很新的,對當時什么都不懂的我來說,眼前一亮:學習還能這么好玩
摩英的一些理念真的很好,其中有三點我得益匪淺: 第一,激情Passion。
起初是用在學英語上,讀要讀的大聲,背要背的大聲,而且不僅大聲還要帶感情,發音要純正、夸張,帶表情和動作,一切都是這么戲劇性,讓人感覺像個瘋子,但是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什么都學的很快,記什么都記的很牢,隔很久也不會忘記。
其中最讓我震驚的是,背誦要站在椅子上“演繹”給大家,而不是像老師在課上要你起來念經那樣。
這種學習方式真是太棒了
(之后升入高中,我對英語興趣大增,就是因為早起參加了摩英訓練營。
) 當然用激情的態度來學英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啦,持一種激情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對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才是更加重要的用途
記得后來開學,我的激情著實讓老師同學刮目相看,高中生舉手主動回答老師問題不多見吧
我干了,哈哈
很爽的感覺,一旦有些觀念沖破了束縛,人也開始做什么都自如了
后來我還參加了好多活動比賽,什么作文比賽,校內的主持人,升旗儀式主持人我都是自告奮勇,踴躍報名的。
高二的時候我還參加了希望英語outlook英語風采大賽,獲得了上海賽區的參與獎,雖然獎不大,但是我收獲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第二,團隊意識Teamwork。
摩英除了白天的英語課,晚上還有團隊比賽。
好多個隊伍一起通過團隊協作來競爭。
那種感覺,很難形容,一周下來,就好像對這個團隊有感情了一樣,大家都力往一處使,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多人都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第三,感恩Thanksgiving。
團隊活動完還有感悟課,感悟課很多都是海哥Cypher(摩英的BOSS講師)結合了世界知名人士的講座而給我們設計的,其中的前衛理念甚至是很多人一生都不可能會知道的。
具體的課程內容我不記得了,但是,那一次以后我深深體會到了感恩是多么重要。
那天感悟課結束,我第一次打電話哭著給父母和他們說我愛他們,父母也感到很震驚,其實父母很多時候并不是真的生氣,只是恨鐵不成鋼,但那也是愛。
所以要感恩,要互相理解。
摩英讓我深深明白了父母為自己操勞了這么多年,我要感謝他們,雖然還不能物質回報,但是唯一能做的就是聽他們的話,好好學習,用功讀書。
感恩一定要從小做起,從早做起。
寫了這么多,就是想真誠的告訴你,選摩英不會錯的,我親身經歷。
參加第二次38期摩英時是高一,后來大學考進了上海海事大學,在讀大學的時候英語4級優秀6級優良,今年考了雅思
【第6句】:5分,現在我本人已經在英國紐卡讀書了,是本科的最后一年。
出國留學,這一直以來都是我和父母共同的愿望,現在實現啦
不能說全都是因為摩英,但是摩英一定是有著很重的分量的。
真的,摩英教育教給我們的不只是英語,還有更多。
純手打,誠心分享心得。
希望你也能有很大的收獲
:)加油
軍訓心得體會1000字
幼苗不經風霜洗禮,怎能成就參天大樹;雛鷹不經狂風暴雨,怎能翔翱蒼天;年少的我們亦如此,不經歷艱苦磨練,又怎能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從小學到大學,我先后經歷了三次軍訓,這次是為期最長、影響最大的。
為何這樣說?因為,雖然這次軍訓為期九天,但它教會我的恐怕不只是那稍息立正的軍式訓練,更多的,它讓我的意志得到了淋浴,精神得到了洗禮, 在這次軍訓中,我體會到了往次沒體會到的東西。
比如說軍人的氣勢,教官們整齊有序的步伐,讓我想到了遠在邊疆地區千千萬萬個保家衛國的戰士和哨兵。
正是他們不怕風吹雨打日曬、年復一日的工作,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天倫之樂,想到這些,我們的頭抬得更高了,胸也挺得更直了。
軍訓中,同學們覺得最苦最累的便是站軍姿了。
太陽當頂,我們抬頭挺胸、兩眼目視前方,像棵筆直的樹一樣20分鐘站立不動,在教官的法眼注視下,想動一下都很難。
就在我們都快堅持不住的時候,教官說了句讓我感到驚訝的話,他說他們當兵是最愛喜歡最享受站軍姿。
驚訝之余,他告訴了我們,因為他們當兵時站軍姿是最輕松的。
是啊,軍官們如此,我們為何不能學學他們,何不換種享受的表情去接受軍姿呢? 軍訓期間,我還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你聽,那一首首軍歌是那樣的動聽,那樣的悅耳;你看,那豪邁而整齊的步伐伴著那“一二一”嘹亮的口號,一排排、一列列,是那樣的賞心悅目,那樣的振奮人心。
這便是團結的力量,他讓我在訓練中堅持了下來,更讓我懂得了集體的榮譽感。
軍訓,雖然簡簡單單的動作別我們反復的重復了很多遍,但這反復的過程,磨練了我們的意志,教會了我們堅持。
備受關注的會操中、看到主席臺上學校領導們滿意和贊許的表情、聽到同學們那一聲聲激烈的掌聲,那種心情那種感受真的可以用妙不可言來形容了。
軍訓就這樣不知不覺的結束了,雖僅僅九天微不足道,但讓我體會良多,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在這里,還得提提我們連的一個同學,因為是他用他樂觀的心態感染了我,讓我堅持了這么多天,他是站在我旁邊的同學,他是一個真真實實的、身殘志堅的人,他本可以不用參加軍訓的,但他卻可以堅持到軍訓的最后一天,期間教官叫他休息下時,他都是笑著說:“教官、沒事我可以”,他尚能如此,我們這些身體完完整整的人還怎么好意思以種種理由拒絕軍訓呢?他殘疾,但他的執著、他的坦然、他的樂觀已深深的感染了我,在這里我真誠的感謝他給我的良多感觸和自信。
最后總結一下,軍訓不僅讓我們學會了、自尊自愛,還讓我們懂得的團結,樹立,最重要的是在軍訓中我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怎么樣的人,此所謂“我軍訓著、所以我成長”。
我相信,軍訓后的我們一定會踏著穩定的步伐、帶著自信的笑容邁向美好的明天。
網球王子中真田皇帝的資料
姓名:真田 弦一郎 人物形象照(20張) 平假名:さなだ げんいちろう 片假名:サナダ ゲンイチロ- 羅馬音:Sanada Genichirou 英文名:Genichiroh Sanada 聲優:楠大典 國籍:日本 外號:皇帝 綽號:黑面神、木頭、門神 年級:3年A組1號 生日:5月21日 星座:金牛座(詳見官方公式書
【第40句】:5) 身長:180cm 體重:68kg 腳底尺寸:
【第27句】:5cm 眸色:棕褐色 視力:左右均
【第2句】:0 血型:A型 慣用手:右手 打球類型:全方位型 愛用品牌:球鞋\\\/YONEX POWER CUSHION21(SHT21)、球拍\\\/BABOLAT VS DRIVE 拿手絕招:看不見的引拍、看不見的發球(在動畫關東大賽決賽對越前龍馬的比賽中出現) 人物形象照(二)(15張) 風林火陰山雷:(在漫畫關東大賽決賽對越前龍馬比賽中出現“風林火山”,在全國大賽決賽對陣手冢時使出“雷”和“陰”)這是從《孫子兵法》中演化過來的。
日本戰國的武田信玄就以“風林火山”作為信條。
可見這六個字在日本武士心中的地位。
因為皇帝是武術世家,因此為達到這六字真言的最高境界就不稀奇了。
風林火山之 其徐如林風:其疾如風。
林:其徐如林。
火:侵略如火。
陰:難知如陰。
(整個人如同處在黑暗之中,不被敵人洞悉想法。
可以破解才氣煥發之極限。
)山:不動如山。
雷:動如雷霆。
(動作如閃電,擊球彈起的角度是直角。
陰雷是專為打敗手冢而雪藏的絕技。
) 破滅的探戈(在與美國隊雙打交手時曾與跡部合力完成) 無我境界 喜歡的食物:樸蕈味噌湯、肉 、奶奶做的蘑菇湯(網球王子廣播劇提及) 愛好:鍛煉肌肉、將棋、書法、劍道(真田君的劍道可是全國級的)、探戈(曾與跡部在某音樂會上相遇,所以應該有這么個愛好) 家庭構成:父、母、兄 父親的職業(家業):公務員(祖父是警察并兼任劍道教官) 擅長的學科:歷史、體育等 (無不擅長學科) 委員會:風紀委員長 喜歡的顏色:黑色、灰色 喜歡的電影:時代劇 喜歡的書:歷史小說和浮世繪畫集 喜歡的音樂:日本和式音樂 在學校經常去的地方:和室(為了練習書法) 出身小學:神奈川第一小學 零花錢的用途:存起來 座右銘:斷じて行えば,鬼神も之を避く(斷而敢行,鬼神避之) 現在最想要的東西:在古董店找到的罐子 每天要做的事:坐禪,劍道的早期練習 討厭的事情:流行 皇帝的劍道網球之外的拿手好戲:坐姿神速拔刀法,劍道 喜歡的類型:會問這種問題,精神真是太松懈了
(神色狀似愉悅,此話正是真田君的口頭禪) 事件:在關東大賽決賽中敗于爆發潛力的主角越前龍馬,覺得很對不起幸村,于是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全國大賽中雪恥
最強軍團立海大網球社的副社長,絕不容許妥協和敗北的嚴厲硬漢
真田:我絕不會違背我們的約定。
幸村,我們等著你的歸來
目前社長臥病在床,統整立海大的重任便落在真田身上。
他不論是對自己或是對社員都非常嚴格,一直默默地守護著這“常勝”的稱號。
而論網球的實力,可以說是處于整個中學網球界的頂尖。
98年抗洪中解放軍感人事跡
李向群,98洪水時堅持抗戰,發燒42度不下前線,死后其父代子上陣,替兒子交上最后一筆黨費! 熱血青春 意氣男兒 永恒的青春:李向群 2005年10月12日 00:04:04 李向群,男,1978年出生于海南省瓊山市東山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李向群的家庭經歷了由窮到富的變遷,他不忘報國,追求崇高的理想。
1996年12月,他棄商從戎。
在部隊里,李向群不斷以軍隊的要求,改變著自己“小老板”的一些思想。
剛入伍時,他不舍得理發,但在排長的教育下理解了其中的 好處。
此外,他剛入伍時,有一些哥們兒義氣,見到連首長不是先敬禮,而是先敬煙。
他敢想敢干,好提意見,曾經提議民主投票選舉班長,讓大家說了算。
對于這些,連隊干部總是和風細雨地加以引導,使他明白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部隊提倡士兵不吸煙、不喝酒,在入伍前,富翁子弟李向群每天要抽兩包煙,因此他戒了煙,而且生活十分節儉。
為了彌補自己初中文化的不足,他刻苦學習,報名補習班,制作剪報,并且肯動腦子鉆研知識。
他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發明了許多“鬼點子”,提高了訓練質量。
李向群就這樣從一名特區青年,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士兵。
李向群是個熱心的人。
戰友的家庭和個人情況,他都詳細地記在本子上;戰友生日,他不是搞個足球賽,就是來個燭光晚會,讓戰友樂呵樂呵;戰友病了,他背著上衛生隊,送飯送水。
他長期背幾個孩子過河上學,風雨不間斷,并且幫失學孩子墊付學費。
李向群對家人也是細心周到,他當兵20個月,只回過一次家;他怕父母惦記自己,用子彈殼擺成“天天想爸媽”5個字,拍成照片寄回家;他愛寫詩,偷偷地把自己對家的思念寫在詩里。
1998年,南方水災。
8月7日,李向群提前結束探親假,隨部隊奔赴湖北參加抗洪搶險。
第一次搶險他就十分賣力,是全營扛包最多的一個人。
在險情面前,他不顧危險,親自扎猛子查堵滲水洞。
8月14日,他在荊江大堤上光榮地入了黨。
當晚,他興奮地睡不著覺,在日記上寫道:為了戰勝洪魔,我甘愿奉獻自己的一切。
8月17日凌晨,李向群參加搶險。
連續奮戰14個小時后,他開始感到頭昏發熱,瞞著別人偷偷吃了幾片感冒藥。
17日下午,他第一次昏到在地,發燒40℃,被強行送進了衛生隊。
8月19日,險情又一次出現,李向群拔掉針頭,奔上大堤。
頭痛得厲害,他就找了根帶子纏在頭上減輕疼痛,直到第二次昏倒在地。
8月21日,又一次滑坡出現,李向群見部隊緊急出動,躲過值班衛生員,偷乘兄弟連隊的卡車趕到現場運沙包,并再次昏倒。
隨后,他睜開眼睛,掙扎著爬起來,又加入了筑堤行列,最后口吐鮮血,栽倒在地。
8月22日,李向群因極度勞累,離開了人世。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