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是借助語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意識形式,屬于社會意識形態。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最喜愛的文學藝術形式3分鐘【三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最喜愛的文學藝術形式3分鐘1
我喜愛的藝術形式有很多。比如:電影,音樂和小說。
先說說電影吧。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電影就是傻瓜都看得懂的藝術形式。雖然這句話帶有貶義,但卻真真切切的證明了電影是一種能為大眾所理解,所喜愛的藝術形式。人們不需要有怎樣高深的藝術修養,只要在大熒幕前觀看,就能理解電影所表達的深刻含義。電影能夠將故事情節身臨其境的展此刻人們面前,經過演員的精湛演繹,將人物的心理,人物所應對的情境直接呈現給觀眾。前陣子,我看了電影《十月圍城》,講的是清末孫中山先生為了革命冒險來到香港,為了保護孫先生,人民日報社長陳少白帶領一群民間革命人士,誓死保衛的故事。電影情節雖然簡單,可是卻感人至極,以至于好幾次我都沒能忍住眼淚。我至今都記得那群革命黨,他們勇敢,他們熱情,雖然最終一個個倒在了血泊之中,可是他們的精神將長存于人世。這就是電影的魅力,簡單,直接,深刻。
再說說小說。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是《飄》。我最喜歡小說里樂觀的女主人公斯嘉麗。無論有多少的艱難險阻,她都能挺身而過。在小說最終,她的一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便成為了我的座右銘。人生其實很短暫,人們往往會抱怨人生的不如意。在閱讀了很多的小說之后,我們便會發現,在漫長的歷史河流之中,個人的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呢,只可是是過眼云煙。小說能讓我們領略到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文化,就好像是一種穿越,讓一個人的一生放大,體會不一樣的生活。
最之后說說音樂。在寧靜的夜晚,請你放下手上繁重的學習和工作,打開播放器,傾聽一曲曲安靜舒緩的音樂。你會覺得無比放松與愜意,仿佛周圍所有的壓力都消失了一般。此時的你能夠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在音樂中沉沉的睡去。我喜歡安靜的音樂,它能讓我堅持平靜的心態,緩解工作的壓力,讓我感到很簡便。一曲悠揚,使得一天的勞累伴隨壓力而去吧。
我最喜愛的文學藝術形式3分鐘2
說起文學,百度百科中是這樣介紹的: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迄今為止我閱讀過的書籍卻是不少,可笑心中對于文學竟沒有十分清晰的概念,對所謂的文學藝術形式涉獵甚少,如果非要說個喜歡的話,我對于文學中的小說有著幾分偏愛——小說是人精神世界的豐富擴充、小說又可使人靈魂得到升華。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我認為小說本是一個個生活的縮影,我喜歡小說恰是因為小說是一篇篇有著深刻內涵的生活故事。在小說中我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發現自己自身的不足處;有時候又可以學習到生活和為人處世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我可以通過對小說的閱讀,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作者。
我一直喜歡中國現代女作家張愛玲,最初接觸到她是在初中課堂上語文老師的隨意一提,真正接觸她是在讀了關于她一生事跡。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安憶說過:唯有小說才是張愛玲的意義。所以,認識的結果就是,將張愛玲從小說中攫出來,然后再還給小說。了解張愛玲的人都知道她雖然是一名偉大的作家,但其實她只是一位悲情的女性。張愛玲自稱:“我甚至只是寫男女之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沒有戰爭也沒有革命,我以為人在戀愛的時候是比在戰爭或革命的時候更素樸也更放肆的。”批評家門認為張愛玲的情愛類小說“不登大雅之堂”,我認為那是他們被世俗所束縛。《傾城之戀》是描寫白流蘇在離婚后,因為受不了家里人的不停給她閑氣受想通過嫁給范柳原改變現狀,最終如愿以償的故事。但如果我們足夠細心,仔細品味小說中細節不難發現這篇小說她不僅僅描寫了都市市民的生活細節,而且抓住了社會大變動給一部分市民帶來的精神惶恐,提升出一個時代的特征:亂世。個人的及時行樂的世紀末情緒和通過古老家族的衰敗隱喻傳統道德價值沒落。如果說起我喜歡小說的原因大概就是有。這樣一個精神領袖通過她的樸實故事給我帶來的對人、對生活乃至對這個社會的認知。我很感激她,卻遺憾難以與她見上一面
小說中我比較喜歡短篇小說,短篇小說故事情節簡單而清晰,作者的思想情感更為強烈,作者讓你的思維跟隨著主人公一上一下,使你深陷作者設置的氛圍當中,難以自拔。在你閱讀之后可以輕松回憶小說故事情節,品味作者所要表達的豐富情感。在短篇小說中我頗為喜愛魯迅先生的文章,我認為他文章充斥著我們偉大的民族信仰。
現在看到小說越來越多,不再局限于中國本了,也喜歡上了外國小說。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小說,感受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讓我欣賞到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內在美。
我最喜愛的文學藝術形式3分鐘3
現在的文學藝術形式眾多,有電影、電視劇、歌曲、音樂、小品,相聲等。其中,我最喜愛的是電影。
同文學書籍相比,電影更生動,更感人;同電視劇相比,電影的矛盾更集中,更能吸引人。相聲雖然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可是經常是貶低自己或同伴。音樂雖好,可我又沒有藝術細胞,不會欣賞。所以我更喜歡電影。
從露天電影,到電影院中放映電影,再到在家中通過電視看電影,電影的發展可窺一斑了。現代的電影與高科技相結合,創造了很多美妙的情景。《侏羅紀公園》中的大恐龍活生生的,就象真的一樣。
電影中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比如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堵住敵人槍眼的黃繼光,烈火中犧牲的邱少云,勇敢智慧的海娃等。他們的光輝形象都在我的頭腦中扎下了根。從他們身上,我知道了什么是奉獻,什么是堅強,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機智。
現在的電影發生了一些我不想看到的變化。有時電影被拉長了變成了電視劇,也有時電視劇被壓縮了變成了電影,有時一個故事被多次重拍。難道藝術的源頭要枯竭了嗎?
另外現代的電影太多的是娛樂性,現實意義又有多少呢?以前的電影中的人物為國家、民族而戰;現在的電影中的人物卻為個人名利而戰。比如現在的一些所謂的賀歲片,除了搞怪之外,看不出還有什么東西。
以前的電影講究含蓄,現在的電影為了吸引觀眾的的眼球,提高票房收入,演得越來越露骨。什么激情戲都能演。為了賺錢演員們也就什么都不介意了。然而這樣的激情戲,對孩子們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
現在的電影中還充斥著暴力鏡頭。那殘忍的行徑直讓人害怕。我想現在社會上的暴力犯罪與這樣的電影不無關系吧?
我希望我所鐘愛的電影多一些樸素的東西,少一些功利的因素。
下一篇:藝術工作年度計劃集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