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名言警句75句
【第1句】:字之縱橫,猶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傾欹。
【第2句】:筆須凌空,固也。然學者誤會斯語,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氣空筆實,方能無弊。
【第3句】:唐代書法家張懷瓘。
【第4句】:離形得似,書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第5句】:點畫皆有筋骨,字體自然雄媚。
【第6句】:逆筆起,最得勢。褚河南書,都逆起,隸法也。
【第7句】: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
【第8句】:手與神運,藝從心得。其志一于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終其身。
【第9句】:云鶴游天,群鴻戲海。
【第10句】:字要骨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帖乃秀潤生。
【第11句】:體象卓然,殊今異古。落落珠玉,飄飄纓組。倉頡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稱書,遺跡石鼓。
【第12句】:凡善書畫者,未有不品學兼長,居官更講政績聲名,所以后世貴重。
【第13句】:書中有畫,畫中亦有書。
【第14句】:書畫清高,首重人品,品節既優,不但人人重其筆墨,更欽仰其人。
【第15句】:書無定法,莫非自然之謂法,隸法推漢,楷法推晉,以其自然也。唐人視法太嚴,故隸不及漢,而楷不及晉。
【第16句】:書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書雖幸免薄濁,亦但為他人寫照而已。
【第17句】:熟能生巧,凡事皆然。書未熟而專事離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第18句】:工夫深,結體自穩;天姿好,落筆便超。
【第19句】:行于簡易閑澹之中,而有深遠無窮之味。
【第20句】:怒蹄蹴踏蒼山頹,岧嶤臃腫難為狀。
【第21句】:學書者有兩觀:曰觀物,曰觀我。觀物以類情,觀我以通德。
【第22句】:無聲之音,無形之相。
【第23句】: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
【第24句】:字怕練,馬怕騎。
【第25句】:時時只見龍蛇走。
【第26句】:字須筆筆送到,到筆鋒收處,筆仍提直,方能送到。
【第27句】:一點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畫失所,如壯士之折一肱。
【第28句】:書法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
【第29句】:學書則知識學可以致遠。
【第30句】: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
【第31句】:故書也者,心學也;寫字者,寫志也。
【第32句】:意居筆先,形隨法立。
【第33句】: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皆宜。書亦如之。
【第34句】:古碑貴熟看,不貴生臨,心得其妙,藉筆以達之,方能神似。
【第35句】:體象卓然,殊今異古。落落珠玉,飄飄纓組。
【第36句】: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第37句】:引筆奮力,若鴻鵠高飛,邈邈翩翩。
【第38句】: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丑,在于心手。
【第39句】: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
【第40句】:學書當自成一家之體。
【第41句】:秦漢之書,其巧處可及,其拙處不可及。
【第42句】:欲知后筆起,意在前筆止,明乎此,則筆筆呼應,字字接貫,前后左右,自能一氣相生矣。
【第43句】: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第44句】: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
【第45句】: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第46句】:言心聲也,書心畫也。
【第47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
【第48句】:作楷須明隸法,作隸切忌楷氣。作隸須有萬壑千巖奔赴腕下之氣象。
【第49句】: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誠中形外之一證。
【第50句】:書貴熟,熟則樂。書忌熟,熟則俗。未能畫平豎直而遽求神妙,是猶離規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第51句】:夫馬,筋多肉少為上,肉多筋少為下;書亦如之,皆欲骨內相稱,神貌洽然。
【第52句】:心粗氣浮,百事無成。書雖小道,亦須靜定。
【第53句】: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第54句】:老夫之書,本無法也。
【第55句】:學楷宜由唐而晉,隸則非漢不可。
【第56句】: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法矣。
【第57句】: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齊,便不是書法,但得其點畫耳。
【第58句】:初學臨書,先求形似,間架未善,遑言筆妙。
【第59句】:死指活腕,書家無等等咒也。指死則筆直,腕活則字靈。
【第60句】:筆法尚圓,過圓則弱而無骨。體裁尚方,過方則剛而不韻。
【第61句】:心正則筆正。
【第62句】:渣滓去,則清光來,若心地叢雜,雖筆墨精良,無當也。故揚子云:字為心畫。
【第63句】:龍威虎振,劍拔弩張。
【第64句】:覽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論之中,理俗儒之諍。
【第65句】:書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證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極也,亦非口手可傳焉。
【第66句】:握筆之法,虛掌實指。指聚則實,指實則掌自然虛。
【第67句】:昔人有聯語云:夫復何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書亦當知此意。
【第68句】:漢隸筆筆逆,筆筆蓄。起處逆,收處蓄。
【第69句】:飄如游云,矯若驚龍。
【第70句】: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閑圣道也。
【第71句】:古之善書者多壽,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為。
【第72句】: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
【第73句】:冷看古人用筆,勿參以雜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第74句】:疾風吹勁草,烈火煉真金;不經寒霜苦,安能香襲人。鋒自磨礪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練,焉能藝精深。
【第75句】: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氣,不食其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