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以不再計較的東西人生哲理
人生在世,如果計較的東西太多,名利地位、金錢美色,樣樣都不肯放手,那就會如牛負重,活得很累。反之,什么都不計較,什么都馬馬虎虎,什么都可以湊合,那也未免太對不起自己,活得沒啥意思。
有生活智慧的人,會有所不為。只計較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并且知道什么年齡該計較什么,不該計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十歲時,應該不再計較家里給的零花錢多少,不和別人家孩子比穿名牌服裝。少不更事,和人家比吃比穿,還情有可原,年紀到了一個“整數”,就該懂事了。如果家計艱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個年齡的孩子已應該知道父母掙錢不易,縱不能“提籃小賣拾煤渣”,也不可再給爹娘添堵心事了。
二十歲時,應該不再計較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再計較父母的職業。十幾歲時,會和別的孩子比家庭出身,比爹娘官大官小,恨不得都投生帝王之家,將相之門,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到了“弱冠”之年,還弱不禁風,尚無自立之志,出身貧賤的還為家庭而自卑,老覺得抬不起頭來;出身豪富的還處處依靠父母,在家庭蔭護下養尊處優,那就離紈绔子弟不遠了,會一輩子都沒出息。
三十歲時,已成家立業,為父為母,有了幾年家庭生活的經驗,丈夫該不再計較妻子的容貌,深知賢惠比美貌更重要,會過日子的媳婦比會打扮的媳婦更讓人待見;老婆該不再計較老公的身高,明白能力比身高更有作用,沒有謀生能力的老公,縱然長成丈二金剛,還不如賣燒餅的`武大郎。
四十歲時,該不再計較別人的議論,誰愛說啥就說啥,自己想咋過就咋過。人言可畏之類,嚇嚇上世紀三十年代明星阮玲玉還成,如今的演員明星,一星期聽不到他的緋聞、軼事,沒有人對他議論紛紛,他就著急得火燒火燎的。咱們雖然沒有明星那高深道行,但不會再輕易被別人的議論所左右,這點本事還是應有的,否則也對不起“不惑”這兩字啊!
五十歲時,該不再計較無處不在的不公平之事,不再計較別人的成功對自己的壓力,不再覬覦他人的財富,不再當仇富的“憤青”。半百之年,曾經滄海,閱人無數,見慣秋月春風,不再大驚小怪,歷盡是非成敗,不再憤憤不平。看新貴飛揚跋扈,可不動聲色,聞大款揮金如土,亦神定氣閑,耐住性子。萬物皆有定數,這一把胡子也不能白長了。
六十歲時,如果從政,該不再計較官大官小,退了休,官大官小一個樣,都成了退休老干部;如果經商,該不再計較利大利小,錢是掙不完的,再能花也是有限的,心態平和對自己身體有好處;如果舞文弄墨,當不再計較文名大小,文壇座次,畢竟“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只要心情愉悅,有感而發,我手寫我心也就行了,“古來圣賢皆寂寞”,管他文學史說三道四。
七十歲時,人到古稀,該不再計較的東西更多,看淡的事情更廣。年輕時爭得你死我活的東西,現在只會淡然一笑,中年時費盡心機格外計較的東西,如今看來已無關緊要,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但是不是什么都可不計較了,那也不是,這個歲數的老人,我以為要有三樣特別計較:健康的身體,和諧的家庭,良好的名聲。至于別的東西,也就算了吧,誰愛計較誰計較去。
可以不再計較的東西美文
人生在世,如果計較的東西太多,金錢名利,樣樣都不肯放手,那就會活得很累;反之,什么都不計較,什么都可以湊合,那也未免太對不起自己。聰明的人,會有所為有所不為,知道什么年齡該計較什么,不該計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才是人生的智慧。
10歲時,應該不再計較家里給的零花錢多少,不和別的孩子比穿名牌。要體諒父母的不易,即使現今生活條件優越,不需要自己掙錢幫父母補貼家用,但也不可再給他們增加負擔了。
20歲時,應該不再計較自己的家庭出身以及父母的職業。年少時,和別的孩子比家庭出身,比父母官大官小,尚有情可原。但如果到了弱冠之年,還無自立之志,還在因出身貧賤自怨自艾,或因出身富貴而養尊處優,都是沒有出息的表現。
30歲時,已成家立業,為人父母,有了幾年家庭生活的經驗,丈夫該不再計較妻子的容貌,深知賢惠比美貌更重要,會過日子的媳婦比只知道打扮的媳婦更讓人待見;妻子該不再計較老公的身高,明白能力比身高更有作用,只會吃喝玩樂的老公,縱然長得玉樹臨風,但沒有能力贍養父母、承擔家庭,那也只是空有一副好皮囊。
40歲時,該不再計較別人的.議論。整天憂心忡忡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50歲時,該不再計較不公平之事,不再計較別人的成功對自己的壓力,不再覬覦他人的財富,不再當仇富的“憤青”。半百之年,曾經滄海,閱人無數,見慣大風大浪,歷盡是非成敗,不再大驚小怪、憤憤不平。要相信萬物皆有定數,才可氣定神閑地過完下半生。
60歲時,該不再計較的東西更多,看淡的事情更廣。年輕時爭得你死我活的東西,現在只會淡然一笑,中年時費盡心機格外計較的東西,如今看來已無關緊要。但也不是什么都可不計較了,這個歲數的人,要有3樣特別計較的事:健康的身體,和諧的家庭,良好的名聲。至于別的東西,皆可笑著放下。
比較與計較的人生哲理故事
看星云大師的人生經營課《舍得》,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師所說的這句話,“不比較,不計較。”看似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卻隱藏著深意,試問天下的人,誰能做到不比較不計較呢。
比較和計較似乎是人的天性,如果不比較,又怎會知道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如果不計較,或許有人會說那不是很傻嗎。然而,比較了,計較了,就會讓人們的內心泛起波瀾,心靈無法得到安寧。
就像是一對孿生姐妹,深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平時,我們并沒有注意到她們,一旦遇到一些事情,她們便會從內心里冒出來,讓我們不停地與他人較勁。
這樣的情形多了,就連我們自己都感覺到很累,可是我們卻不知該如何擺脫比較與計較的心態。看見別人比我們過得好,我們的心會不好受,看著別人比我們過得差,我們就像是打了勝仗一般。
心,無法回歸于平淡,任由著它去比較去計較。哪怕是別人一句不經意的話,都會讓我們的心為此而受盡折磨,以至于非要以牙還牙,并且指責對方,心中方才平靜。
只是,這樣做我們就會幸福嗎,其實不然。只要有比較心有計較心,我們的內心永遠都得不到平靜,我們永遠都要為此而掛礙。可是細想一下,這樣的生活,就真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也就在那一刻,我對自己說,雖然,我無法完全做到不比較不計較。但是否能夠少比較一些,少計較一點呢。少比較少計較,就會讓心能夠暫時得到寧靜,不至于整日為其所困。
不再計較的作文800字
三年級下學期,在“六一”前夕的一天,放學后,我從學校大門出來流著淚,傷心地,一步一挨地走回家。
媽媽見我傷心的樣子,一邊拉著我的手,一邊問:“王躍霖,你為什么這樣傷心呢?”我一邊擦著淚,一邊嗚嗚咽咽地說:“媽媽,我不想做的事,老師總讓你我做。”“呀!到底是什么事?”媽媽溫和的問我。我哭著說:“六一兒童節,學校要演節目,我想當主角,不想當配角,老師不讓我當主角,卻偏讓我當配角。楊炎喆平時又不愛文藝,這次卻做了主角!”說著說著,我更加傷心了,
這時,媽媽聽了我的訴說,她伸出手來,要我看看她戴的手表。“王躍霖,你看,這手表上面有什么呀?”媽媽一面擦干我的眼淚,一面意味深長的`問。“那是一塊玻璃,兩根指針。”我回答說。媽媽又取下手表打開表殼,問我:“你看,里面是什么?”“是小齒輪和螺絲!”這時的我完全忘記了那件事。媽媽繼續說:“當表的針不走或走得不準呢?”我得靠這些小齒輪和螺絲,人們只會關注表盤上面的指針,卻很少在意它們背后的努力付出著。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不只有主角,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配角更值得我們佩服。沒有配角襯托哪來主角的光彩呢?
我恍然大悟,主角和配角原來是一樣重要啊!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在學校對于一個班主任來說,班主任是主角,其余地老師都是配角。只有班主任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和很好的配合才能把班上的同學教好。又如醫院里的醫生和護士,醫生是主角,護士是配角。對一個病人來說,既要醫生好的醫治,又要護士的精心護理才能把病治好。
我在學校表演節目,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都不是一樣嗎?都是為了把節目排好。想到這里我不在計較了。主角與配角齊心協力才能成功,我們生活不是只有主角才精彩,學會做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配角,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才是最重要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