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讓他快人一步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陪孩子做作業,監督孩子學習,幫孩子檢查作業,看似有利于孩子學習,其實卻與時代的要求格格不入。看看大學里不務正業的大學生吧,看看那些沒有工作能力頻繁跳槽的年輕人吧,皆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那么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讓他可以贏在起跑線上呢?
愛學是孩子學習的動力源泉,教育不是用知識給孩子大腦灌滿,而是點燃他求知的火種。自主的學習效率才高,才可以深入的掌握知識。
平時在家里買一些能夠引發孩子閱讀興趣的書,比如名家傳記、趣味歷史、科普讀物、世界文學名著等等,以及家長自己喜歡閱讀的或者工作需要參考的書籍,讓孩子在熏陶中,能夠產生更濃厚的了解新知識的興趣。而有些孩子喜歡數學應用題、趣味題的,家長也可以補充相關的練習題冊。
自學應當選擇孩子認為最有優勢的課程開始自學,因為有優勢的課程學起來有興趣,而興趣又會使自學的勁頭更大、效果更好。學好這一科之后,他就能以這一科的經驗推廣到其他的科目上,千萬別在基礎差的課程上開頭。
不僅自學和超前學習如此,即使正常學習也是如此,現在的學生和家長總是想辦法把最差的課程進行補救,專門請老師輔導,這樣補來補去還是補不好。而且由于時間分配不當,把原來較好的課程也拖下去了,甚至把學習興趣也消磨殆盡,弄得不可救藥。在學習和工作的領域里,人們總是對有興趣、有自信的東西會學得更好、更快。
發現孩子自學潛力不錯的時候,要盡快制定一個階段性總體目標,讓孩子有一個追求的方向,這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動力。另外,要把總體目標分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制成詳細的時間表,讓孩子一步步完成,讓他在過程中嘗到成功的喜悅,并從自己的勝利成果中獲得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有的孩子適合定計劃然后督促完成,并且通過完成后的獎勵強化其習慣,有些孩子不那么適合定計劃,但是給他樹立一個目標后,他能做到心里有數地去完成。在這個部分,根據孩子的`性格與他溝通,并進行小幅的執行過程優化調整,往往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一張小學的試卷考一百分沒什么,但是到中學的考試90分就已經相當優秀了。所以不必追求100%完全弄懂,能夠真懂85%就很不錯了。否則會大大地影響自學的速度,而且對總體來說也不會有好處。
在孩子自學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題鼓勵他不要怕,能啃多少就啃多少,不能啃的就先擱置下來,大膽地向下沖刺。這和平時老師教我們做試卷的方法一樣,先跳過難題,說不定后面的題目可以找到方法或者答案,否則原地踏步只會白白浪費時間和消磨我們學習的興趣。事實上,數學老師也經常在課堂上提到,現在不懂不要緊,以后會學到更容易的解題辦法。其實其他學科也未嘗不是這樣。重要的是不要被困難所嚇倒,不要半途而廢,不要原地打轉。
自學能力,就是讓孩子主動地去學習,這也是小學、中學、大學提出的學習要求。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他就可以快人一步,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培養孩子的口才,讓他能說會道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說話、會演講的能力已經成為現代人必須具有的重要能力。那么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口才呢?
想要孩子說好,身邊的人就要聽好。當孩子回到家里見到父母,通常會把自己認為有趣的、稀奇的事兒說給父母聽。這時父母應認真傾聽孩子的講述,并用一些神態和肢體語言讓孩子感覺到你聽得很投入。
如果父母正忙著無暇傾聽,先溫和地跟他商量:“寶貝,媽媽正在忙,等會兒我們坐下來慢慢說,好嗎?”因為孩子在講話前總是一腔熱情,如果父母因為忙就不耐煩地拒絕的話,那么孩子會覺得很失望,說的欲望受到了壓抑,久而久之,便會不想說。
家庭成員的語言水平、文化修養,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興趣,都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家庭成員如果說話粗俗、詞匯貧乏,必然會從負面影響孩子。特別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養,注意語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話都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典型。
家長與孩子說話時,要特別注意講究說話的藝術,為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條件。和孩子說話時要比較慢,口齒清楚,語調溫和親切。不可用嚴厲的語調對孩子說話,更不要恐嚇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講別人的壞話。家長對孩子說話,要多用積極鼓勵性的語言,少用消極的、禁止性語言;多用提問的方式,少用命令的方式。語言對孩子的行為有強化作用,對好的行為,父母要多講、多鼓勵。對不好的行為,要盡量避免去強化它,最好是少議論,或是從其他角度,從積極方面去講。
全家人要一起達成共識,引導孩子說話的興趣,鍛煉孩子在眾人面前說話的膽量。比如告訴孩子:“大家都很喜歡你,想看你表演的節目喲!”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孩子唱歌或朗誦短詩,或定期舉行家庭表演會,也可以讓孩子在親友面前講笑話、復述故事,或者和他人分享上一次旅游的經歷等,以此訓練孩子的膽量。
當孩子的口才訓練有了提高和進步時,父母要第一時間對他們的努力進行表揚,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這都可以讓孩子獲得繼續說下去的信心、勇氣和積極性。
孩子說話難免會有發音不準、用詞不當、前言不搭后語的現象。家長在聽的過程中,應隨時幫助孩子正音,教孩子選用正確的詞。但是要注意等孩子把話先講完整,引導他把自己的想講的'話聯系起來思考后再講。長期的正確指導,孩子的語言的準確性也將不斷提高。
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常愛一個人默默地玩,默默地做事。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就需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孩子說話,把孩子說的欲望激發出來。例如問孩子一些學校里的情況,如“班里和你最要好的同學都是誰?”“今天有沒有發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呀?”提問的問題一定要細致具體,讓孩子有話可說。
幼兒時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時機,培養孩子的口才,讓他們能說會道!
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讓他不再害怕寫作文
作文在語文的考試中是一道大題,但是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道難題。寫作變成了很多中小學生的軟肋,也有很多孩子在考試當中非常畏懼作文。那么怎么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呢?
讀書給孩子聽
寫作從傾聽開始,孩子最初的寫作興趣來源于傾聽。經常給孩子讀一本經典童話或寓言,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書中的快樂和情趣。讀書給孩子聽,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和寫作能力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為孩子讀書,本身并不困難,難在持之以恒。選擇合適的時間段,每天堅持讀20分鐘,和孩子一起快樂地享受這個過程。盡可能提早開始讀書給孩子聽,并且一直堅持下去,可以使孩子沉浸在一種豐富的、具有條理的,以及有趣的語言環境中,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寫作就再也不是難事。
帶孩子進書店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帶孩子進書店,讓孩子徜佯在書的海洋中,通過書店的環境感受讀書的氣氛。在書店里看書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著自己喜愛的'書籍。孩子去的次數多了,就會慢慢被書店的氛圍所感染,愛上看書,寫作也自然不在話下。
書店里各種各樣的圖書齊全,有許多書一定是孩子們喜歡讀的。在這里,不用教他們,他們自己就會翻開來讀,這對吸引孩子對書產生興趣非常有幫助。孩子在書店也許能發現自己喜歡的書,這些書可能不在父母的選擇之列。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購買喜歡的書,體驗到購書、看書帶給他們的樂趣,從而對書產生興趣。剛去書店的時候,可跟著孩子,觀察孩子在看哪些書,必要的時候給予一些引導。以后,家長和孩子—進書店就各看各的書去了。
陪孩子讀書
想提高寫作能力,最重要的毫無疑問就是多讀書,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無論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每天都應當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共同閱讀,分享名家經典,這對家長自身來說,是一種情操的陶冶,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有利于學生在品書的過程中心靈得到滋潤,得到凈化,更有利于親子雙方在文化修養上的共同提升。
讓書香彌漫家庭,讓家長成為孩子讀書的榜樣。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刻也是家庭生活中很幸福的時刻,父母親和孩子一起讀各種各樣的書,增強了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對父母,對孩子,對家庭都是一種快樂。書滋潤著兩代人的心田,也必然能提升了兩代人的素質。
另外,每天需有固定的讀書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大家都在讀書,雷打不動,如果有事情錯過了,也一定要補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和訓練,固定時間內讀書,就成了一種習慣,和日常生活的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一種需要后,想不讓孩子讀書,都難了。
讓孩子勤于觀察
寫作來源于生活,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這就要求孩子學會觀察。我們可以和孩子共同尋找生活中有趣的話題,比如:
①外出旅行見聞。把旅行中有意義的事情、有趣的事情、遇到的奇怪的人或事物,用相機記錄下來,積累寫作的素材,回來讓孩子看著圖片,敘述事情發生的經過。
②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親朋好友、同學師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可以讓孩子描述不同人的外貌特征、穿著打扮、性格特點等。動物和植物是孩子們喜歡的話題,多讓孩子觀察花草樹木和小動物的生長規律,外觀外貌等等特征。
總而言之,只要平時培養孩子多讀多看、多練多寫、善于觀察,孩子的寫作能力自然會有所提高。
古詩新教培養自學能力精選
新大綱明確地要求:"小學階段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并且新大綱后面還附錄了80首"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可見在高呼素質教育的今天,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那么,怎樣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呢?多年來,我致力于探索古詩教學的模式,探索古詩的學法指導。新修訂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想:古詩的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古詩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于是,我嘗試用"自主學習"的古詩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古詩教學模式,提高了古詩教學質量。
"自主學習"的古詩教學模式分為五步:課前查詢知詩人--介紹背景解詩題--質疑討論明詩意--想象誦讀悟詩情--遷移運用背詩文。下面,我就九年義務小學語文第十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文的教學,談談古詩教學的新舉措:
一課前查詢知詩人。課前布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新大綱對高年級提出較高的閱讀要求:"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材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但是,古今語言的差異,生活環境變遷所形成的詩人與學生感情之間的距離,以及古詩抽象、精煉、含蓄的特點,均會造成學生理解上困難。于是,我讓學生各自去查詢當時的寫作背景資料。學生們有的到網上查詢,有的去圖書館查詢,有的問大人,有的從詩書上找……這個課前預習既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
二介紹背景解詩題。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新大綱十分重視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所以,不用舊模式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搜集來的資料,效果更好。學生在介紹杜甫及寫作的時代背景時,便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為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準備。
三質疑討論明詩意。這個環節中,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培養合作精神。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后,再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多讓學生交流、評議。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而我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出理解重點字詞的幾種方法:查字典、聯系詩句、看課后注釋、問別人……看來,人本主義教學觀十分正確:"我們而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四想象誦讀悟詩情。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先讓學生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放聲朗讀幾遍,再以課后思考題引路:詩中的哪些詞語體現了詩人"喜欲狂"的心情?讓學生再讀古詩,動筆畫出,繼續采用獨立學習、小組討論、集體評議、師生交流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已見,體會感情,受到杜甫那強烈的愛國熱情的感染和教育,同時學到了體會中心思想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膽想象當時意境。
這個環節還要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朗讀和背誦在詩的教學中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這首詩節奏鮮明,韻律和諧,情感豐富,語句簡煉,瑯瑯上口。古詩的這些特點都要讓學生欣賞、體會。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品味。我放了幾首樂曲,讓學生選擇一首合適的給詩歌配樂,然后進行朗讀。我只對學生在詩的節奏和重音方面進行指導,師生共同總結朗讀古詩的方法。這樣,變著法子讓學生讀,學生在讀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五遷移運用背詩文。課后作業體現自主性,拓展學生詩文學習的范圍。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學了這首詩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畫一畫,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寫一寫……選擇一項或幾項完成。我們都知道:發展教學是一個開放系統,學生參與活動不應只局限于課堂與課本,而應該課內外結合。這個作業就是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及古詩的積累。
總之,古詩教學也要力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實踐證明,"自主學習"的古詩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古詩的閱讀、鑒賞能力的提高,將會使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形成了言簡意賅的文風。古詩的學習方法的掌握,將使學生終生受益,使學生真正成為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
上一篇:品德修養的名言警句-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