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國畫經典文案
中國畫大師文案讀書可以變化作者的氣質,氣質的好壞,是學好畫的第一要事。氣質是創作的一面鏡子,直接反映到創作上去。要有寬闊的胸懷,高尚的品德,不為名利所動,加以對事物的敏感性,即有理想、有見解,以及筆有韻味、神采奕奕,亦即前人所主張的畫要有書卷氣,有了它,就有文野之分。新的涵義就是有文明的素質,直接反映到畫上去。
這三種學問,也就是時常講的詩、書、畫。這三個姐妹藝術,有互相促進的作用。宋代陸放翁告誡他的兒子做詩說,功夫在詩外,是一點也不錯的。
竊以為學畫而不讀書,定會缺少營養,流于貧瘠,而且意境不高,匪特不能撰文題畫,見其寒儉也。
我自己有一個比例,即十分功夫: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有人把看畫也叫讀畫,畫讀得多了,胸中有數十幅好畫,默記下來,眼睛一閉,如在目前,時時存想,加以訓練,不愁沒有傳統。
我總是仔細觀看,不放過一切看畫的機會。人家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我說熟看名畫三百幅,不會作畫也會作。
有些人說我的中國山水畫有些傳統,認為一定臨過很多宋元畫,其實我哪里有機會臨宋元畫,如果真有些傳統工夫的話,也是看來的。
我自己感覺到,看一次名跡,手中就提高一層。這些好畫,無不從生活中來,自古大家無不在傳統的基礎上,看山看水,做到外師造化;然后有所取舍,加入一己的`想法,所謂"中得心源"。
我小時讀《水經注》,關于三峽一段,文字雋永,令人屢讀不厭。及今親歷其境,則又有文字所不能形容者。江上山勢連綿不斷,如展長卷。尤其江流湍急,回蕩激流,灘各異制度,曲折開合,水流其間,變幻莫測。我坐在木筏上,可以細審其勢,得諳水性;而傳統山水,各家各派無不盡備。
誠非輪船急駛所能仿佛一二。在三峽之中,走了一個多月,比讀十年書得益更多。直到于今,我常常畫峽江圖,前后不下數百幅。也因有了三峽看水的生活體驗,用勾線辦法創造出表現峽江險水的獨特風格。
長途旅行,每每在車上持續六七個小時,同車多有磕睡者,我總是打起精神貪婪地眺望窗外,找尋好山好水,從不放過。
我的方法,主要靠默記,不去強調山容水態的完全逼真,一般只記住它的來龍去脈,回環曲折,中間銜接勾搭,交待清楚就夠了。
當看到一塊石壁、一叢樹;或者一個坡面,小至一個數根、一個節疤、一棵數干的皺紋,以前沒有畫過,或者沒有畫好,怎樣去表現它"沒有經驗。這單靠默記是不夠的,為此目的,必須坐下來對景寫生,從而不端改進。
后來在窗外看到一叢疏樹,日光映照,主干全部可以看出,方悟前人也是從西安市觀察中得到啟發,創為主干全露的畫法。
學畫早年成名,不一定是好事。成了名,應酬多了,妨礙基本功的鍛煉,也沒有功夫去寫字讀書,有礙于提高。所以學畫切忌名利心太多。
我們看一幅畫,拿第一個標準去衡量,看它的構圖皺法是否壯健,氣象是否高華,有沒有矯揉造作之處,來龍去脈是否交代清楚,健壯而不粗獷,細密而不纖弱,做到這些,第一個標準就差不離了。接下來第二個標準看它的筆墨風格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獨特風格中,多有變異,摒去成規舊套,自創新貌。而在新貌中,卻又筆筆有來歷,千變萬化,使人猜測不到,捉摸不清,尋不到規律,但自有規律在。做到這些,第二個標準也就通過了。第三個標準是有韻味。一幅畫打開來,第一眼就有一種藝術的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無窮。看過之后,印入腦海,不能即忘,而且還想看第二遍。氣韻里面,還包括氣息。氣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調和一致。所以古人?quot;人品既高,畫品不得不高。"一種純正不凡的氣味,健康向上的力量,看了畫,能陶情悅性,變化氣質,深深地把人吸引過去,這樣第三個標準也就通過了。
多畫有兩種:一中是臨摹,一種是創作。臨摹是手段,其目的是對著好作品,逐筆逐段地模仿下來,化他人的東西為自己的東西。所以臨摹切忌他畫一棵樹,我也畫一棵樹,他華一塊石頭我也畫一塊石頭,照抄一遍,無所用心,這樣效果是不大的。必須一筆一筆地揣摩他的起筆落筆處,怎樣用筆用墨,多提出問題,為什么要這樣,如果換一種方法,是不是可以,所得的效果有怎樣?如是臨摹多了,臨一張有一張深刻的印象,對創作是有好處的。要把思想集中到畫上來,在家里想,出外也想,走在路上看到一棵樹,有一個節疤,回想以前是否在畫里看到過,他們是怎樣表現的,我怎樣去表現它,要多想。所以不一定要從早上畫到晚上,一刻不停地畫得很多,多畫而不想,是收效不大的。想的時間,再加上有一定的用手作畫的時間,就是提高的時間,這樣也可補救一般作畫時間少的缺點。同樣受到提高的效果。
有了名師,如非上智,每每為名師所圈住。老師的成就愈大,被圈住的力量也愈大。也愈難跳出。終生是老師的面目,很難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反不如無名師指授,自己摸索,四面八方,吸收營養,少框框限制,容易自己出新。
下筆之前,必須運氣,運指腕。中指撥動,是用筆的訣竅。
作畫的要求不同,大大超過寫字。其大要指實掌虛,四面出鋒,回旋的余地要大,這是總的方法。但指實不是執死不動,尤其中指必須微微撥動。因為五個指頭,大指、食指、中指緊緊執住筆桿,無名指和小指只不過起到輔助作用,而上面三個指頭,中指最靠近筆尖,稍動一下,點劃之間便起微妙的變化。三指緊執筆桿,二指輔助,指實掌虛,是豎筆的執筆法。
拖筆,尤其想下拖,執筆的方法就要改變,好象單勾法。大指、食指兩個指頭在上面從相對的方向執住筆桿,中指、無名指、小指三個指頭在下面妥住筆桿,近于執鋼筆或鉛筆的方法。所不同的只是指頭要伸直一些,有不要執得太緊,筆鋒同樣要藏在墨痕中心,這樣也可以達到圓的效果,叫做臥筆中鋒。
國畫比賽通知
國畫一詞起源于漢代,國畫又稱中國畫,中國畫起源古代,舉辦國畫比賽,傳承中國文化。以下是關于國畫比賽通知,歡迎閱讀!
【國畫比賽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及順德區教育局: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教育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教育部令第13號),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進一步推動“體育藝術2+1”項目的實施,集中展示我省中小學校美術水墨國畫教育教學與實踐的豐碩成果,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經研究,決定舉辦XXXX省首屆中小學師生水墨國畫作品比賽?,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第1句】:指導思想
通過比賽活動,加強我省中小學師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學習、傳承與發揚,努力提高中小學校藝術教育整體水平。通過水墨國畫作品的征集和展覽,豐富學校美術教育教學與實踐,提升我省中小學師生水墨國畫創作水平,總結和交流中小學開展水墨國畫教育教學活動的`經驗,促進我省中小學校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第2句】:主題與內容
主題:中國夢·水墨情
內容:限水墨國畫作品,題材、形式、技法不限,內容要求健康向上,具有校園特色、學生特點、時代特征。描繪新時代祖國和家鄉建設的巨大變化,謳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偉大成就。
【第3句】:參加對象和分組
(一)全省中小學校在職籍教師和學生;青少年宮及校外藝術教育機構的教師和學生。
(二)分教師組、中學學生組、小學學生組、青少年宮學生組4個組別。
【第4句】:作品報送及要求
(一)原創性水墨國畫作品均可報名參加;作品(照片)報送截止時間:XXXX年10月16日。
(二)作品尺寸:最大限豎幅四尺,裝裱后橫向外框最大不超過80cm。
(三)報送要求:參賽作品須由各市教育局加蓋公章統一列表報送(附件1)。各市選送作品照片(10寸/8R,不超過A4),按時送(或郵寄)至活動組委會辦公室。照片背面統一用雙面膠貼上XXXX省首屆中小學師生水墨國畫作品比賽信息表(附件2),照片正面下方請標明外形尺寸。為便于評選,作品正面不得出現作者及學校相關信息。
(四)報送數量:各地市報送參賽作品(照片)數量不超過80件(其中教師組30件、中學學生組20件、小學學生組20件、青少年宮學生組10件。同一學校報送作品同組不超過5件,青少年宮學生組作品不得同時參加學校組別報送)。
(五)報送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育苗路3號可園學校;郵編:XXXXXXXX,XXXX省首屆中小學師生水墨國畫作品展覽辦公室。聯系人:鐘志文(龍崗區教育局教學研究室美術教研員)、李偉旭(可園學校美術科組長),電話:XXXXXXXX;XXXXXXXX。郵箱:XXXXXXXX。
【第5句】:活動安排
(一)作品復評:組委會對報送作品照片匿名初評后,通知各市入圍作品原作郵寄或送至指定地點參加復評。參加復評作品自行裝裱。
(二)展覽地點:深圳市龍崗區大芬美術館。
(三)展覽時間:XXXX年12月22日-31日(22日展覽儀式;31日退件。)
(四)研討交流:XXXX年12月22日,組委會將在深圳市龍崗區可園學校組織研討活動(具體事項另行通知)。各市推薦一所水墨國畫特色學校,制作好1米×2米的KT展板,一并送至展覽地點,用于觀摩交流。
(五)權利:主辦和承辦單位對作品有展覽、研究、拍攝、錄像、宣傳、出版發行及收藏的權利。
(六)退件:獲獎及入選參展作品在展覽結束后按規定時間、地點退件(由各地市教育局統一取回),聯系人:鐘志文,電話:XXXXXXXX。
【第6句】:獎項設置
(一)從報送參加初評的作品中評選出50件/市參加復評,再從復評作品中評選出教師組、中學學生組、小學學生組各100件,青少年宮學生組50件作品參加展覽;教師組、中學學生組、小學學生組分別評定一等獎10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30名,青少年宮學生組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中學學生組、小學學生組、青少年宮學生組獲得一等獎的作品設置指導教師獎。
(二)獲獎作者及一等獎作品指導教師頒發證書。
(三)出版《XXXX省首屆中小學師生水墨國畫作品比賽優秀作品集》。
【第7句】:組織機構設置
見附件。
附件:【第1句】:XXXX省首屆中小學師生水墨國畫作品比賽組織機構設置(略)
【第2句】:XXXX省首屆中小學師生水墨國畫作品比賽報名表(略)
【第3句】:XXXX省首屆中小學師生水墨國畫作品比賽信息表(略)
XXXX省教育廳
XXXX年7月8日
國畫畢業論文
國畫具有悠久的歷史,下面就是為各位帶來的國畫畢業論文,歡迎各位借鑒!
國畫畢業論文
摘要:我國繪畫具有我國長期以來自己民族的獨特情調和獨特風格。
這種情調和風格的形成,是基于我國的歷史傳統、地理環境、風俗習慣、心理狀態等,綜合孕育而成,形成了中國畫的傳統。
藝術是文化的組成部分。
本文試結合傳統文化簡要談一談國畫技法。
關鍵詞:國畫的發展;對立與統一;賞析技巧;創新與繼承
【第1句】:國畫的起源與發展
明清人論畫,談到氣韻,往往推崇趙孟頫。
但只要繪畫中據有一種特有的生動而感人的素質即可,不管其含義。
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稱為古畫。
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
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
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第2句】:國畫賞析的技巧與繪畫技巧
(一)國畫技巧中對立與統一的關系
中國畫在世界藝術寶庫中,有它獨特的風貌,是別具一格的.舉凡用筆、用墨、設色、構圖等技巧諸方面,都有它自己的特點.畫家在運用這各方面的技巧時,都有一個怎樣處理好對立統一關系的問題,處理得如何,是與藝術效果的好壞直接相關的。
國畫中的用線,是最富有特征的表現手段之一。
怎樣畫線才有力量,在如何用筆用力上就有個對立統一的問題。
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征。
傳統的中國畫不講焦點透視,不強調自然界對于物體的光色變化,不拘泥于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
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二)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
中國畫與西洋畫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征,中國畫可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三種表現形式。
按題材中國畫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種。
中國畫在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點,如在透視法上,中國畫是散點透視,西洋畫是焦點透視,中國畫的構圖也有自己獨特地方,“計白當黑”,敷色也有自己的講究,所用顏料多為天然礦物質或動物外殼的粉末,耐風吹日曬,經久不變。
在用筆和用墨方面,是中國畫造型的重要部分。
用筆講求粗細、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變化,以表現物體的質感。
古人總結有勾線十八描,可以說是中國畫用筆的經驗總結。
而對于用墨,則講求皴、擦、點、染交互為用,干、濕、濃、淡合理調配,以塑造型體,烘染氣氛。
一般說來,中國畫的用墨之妙,在于濃淡相生,有濃有淡,濃處須精彩而不滯,淡處須靈秀而不晦。
在理論上自成體系,中國畫在理論與實踐上不斷豐富和發展著。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遷想妙得”、“緣物寄情,物我交融”、“神遇而跡化”、“寫大自然之性亦寫吾人之心”等等,都是中國畫寫意理論的精華。
【第1句】:皴法,中國畫表現技法之一。
是表現山石、峰巒和樹身表皮的脈絡紋理的畫法。
畫時先勾出輪廓,再用淡干墨側筆而畫。
表現山石、峰巒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等藝術表現形式,
【第2句】:石拓法是在唐代人所謂的“墨池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技法,也是挑戰性最強的一種,它的可塑性非常之大,領域也非常之廣。
此法具有一定的制作特性。
【第3句】:變相,敷演佛經的內容而繪成的具體圖相。
一般繪制在石窟、寺院的墻壁上或紙帛上。
【第4句】:點簇,中國畫技法名。
用筆作點畫而簇聚成物象的畫法。
后多指不用鉤勒的點筆花卉畫法,又稱點垛。
在江南地區,對隨意揮灑作畫,俗稱“點點簇簇”。
【第3句】:國畫的創新與繼承
雖然國畫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有別于西方藝術且具有典型中國藝術創作和審美情趣的國粹,但這并不意味著國畫的創作就應該因循守舊、一成不變。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作為一種藝術創作門類,國畫也應該表現現代生活和現代人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也應該“與時俱進”。
結語:國畫的規律反映了國畫的普遍特征和必然要求,揭示了國畫紛紜現象所蘊含的某種仍具積極價值的共相因素。
但在實際創作中,國畫的規律并非是畫家必須要遵守的教條,國畫規律在國畫的歷史中是運動的,這需要我們要不斷對其加以重視。
這種認識是從規律的角度反思國畫,旨在把國畫這一活動形態的規律和更深層的文化規律、道德要求、審美訴求結合起來,建立一種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文化體系,同時也是一個面對時代環境,不斷發掘國畫文化潛能,釋放其文化能量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汪鎮勝.論中國畫筆墨在青花繪制中的運用[J].陶瓷研究.2011(02).
我的國畫老師作文
我的國畫老師,她有一頭烏黑光亮的頭發,一雙炯炯有神的“黑豆子”,目光莊重,慈眉善目。戴著一副黑框眼睛,身材苗條;手上的皺紋已經多得數不清了,可還是那樣靈活,那樣細致……老師上課時,神態莊重,目光炯炯,有模有樣地講給我們聽,她講得那么清楚,讓大家直接進入主題,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不時自己在空中揮筆舞動。
等老師講完后,大家一下子有了思緒,畫出來的`畫個性鮮明,姹紫嫣紅,花紅柳綠,風光秀麗,可我知道這都是老師的功勞,沒有老師講解,我們都畫不出來。每當我們畫錯了的時候,老師便匆忙地趕過來,耐心的告訴我們為什么錯,并拿筆細心地幫我們修補,說也奇怪,每次老師修補后,畫就容光煥發,不知比以前好了多少倍。我們老師有個大大的缺點,那就是粗心大意!每次來都忘記帶東西,讓人大跌眼鏡。
有一次老師將我們的畫帶了回去,可下次來的時候,竟然將這件事情拋到了九霄云外,害得大家只好再畫一幅,大家都不情愿地叫著,像些小孩子一樣。在我們強烈的反抗進攻下,老師無可奈何地將新紙上畫了幾朵惟妙惟肖的牡丹花,這些牡丹花不似真花勝似真花,讓大家大開眼界!
哎,一會讓人大跌眼鏡,一會讓人大開眼界,有時候,真讓人捉摸不透。老師和藹可親,每當我們傷心,垂頭喪氣的時候,老師總能出現在你身旁,安慰你,勸你不要灰心,再接再厲。老師對待每一個新同學都不偏心,老師也不喜新厭舊,對每一個同學都很“公正”,但對每一個同學都很和藹,讓大家都喜歡她……我們有一個和藹可親、畫藝高超、耐心又細心、吃苦耐勞但卻有點粗心大意的國畫老師,不過,我們還是喜歡她,因為她真的是一位好老師,所以我會喜歡我的老師,老師無私地幫助我們,我想說:“謝謝您能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您真的是好老師,謝謝您!”
上一篇:描寫秋天的名言名句-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