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經典文案
【第1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城南舊事》
【第2句】:故意做出看不起他的樣子,其實他并不注意。《城南舊事》
【第3句】:看那道太陽光里飛舞著的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城南舊事》
【第4句】: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也許它天生是該慢慢的,偶然躲避車子跑兩步,姿勢很難看。《城南舊事》
【第5句】:青草要黃了,綠葉快掉了,她是生在那不冷不熱的'秋天。那個時光,桂花倒是香的。《城南舊事》
【第6句】:請不要為了那頁已消逝的時光而惆悵,如果這就是成長,那么就讓我們安之若素。《城南舊事》
【第7句】:人類總有可憐自己怨恨別人的習慣而不自覺。《城南舊事》
【第8句】:人生就像是一塊拼圖,認識一個人越久越深,這幅圖就越完整。但它始終無法看到全部,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迷,沒必要一定看透,卻總也看不完。《城南舊事》
【第9句】:送了人不是更松心嗎?反正是個姑娘不值錢。要不是小栓子死了,丫頭子,我不要也罷。《城南舊事》
【第10句】:我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跟壞人。你分得清海跟天嗎?《城南舊事》
【第11句】:我將來要寫一本書,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壞人分清楚,也要把瘋子和賊子分清楚,但是我現在卻是什么也分不清。《城南舊事》
【第12句】:我們住過的椿樹胡同,新簾子胡同,虎坊橋,梁家園,盡是城南風光。《城南舊事》
【第13句】: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城南舊事》
【第14句】:我是被丟在舊時代里沒能逃出來的人《城南舊事》
【第15句】:我想我已經開始習慣不再有回憶的生活了。雖然在我內心深處知道在遠方一定有一個故鄉,在那里有失去而不可再得的樂園。《城南舊事》
【第16句】: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城南舊事》
【第17句】:這些人都隨著我的長大沒有了影子了。是跟著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嗎?《城南舊事》
【第18句】:吱扭的一聲響,像一根針劃過我的心,怎么那么不舒服《城南舊事》
【第19句】:走人生的路程就像爬山一樣,看起來走了許多冤枉的路,崎嶇的路,但最終會到達山頂。《城南舊事》
林海音散文《憶兒時》
【作者簡介】林海音(1918年-200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臺灣苗栗縣頭份鎮人,祖籍廣東蕉嶺,臺灣著名作家。曾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一生創作了多篇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銷量十分可觀。其中小說《城南舊事》(1960年)最為著名。她所創立的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堪稱中國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曾出版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書。
《憶兒時》
林海音
我的生活興趣極廣泛,也極平凡。我喜歡熱鬧,怕寂寞,從小就愛往人群里鉆。
記得小時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個小板凳擠在大人群里聽鬼故事,越聽越怕,越怕越要聽。猛一回頭,看見黑黝黝的夾竹桃花盆里,小貓正在捉壁虎,不禁嚇得呀呀亂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是慫恿著大人講下去。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北平有一種穿街繞巷的“唱話匣子的”,給我很深刻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飯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門外去張望。先是賣晚香玉的來了;用晚香玉串成美麗的大花籃,一根長竹竿上掛著五六只,婦女們喜歡買來掛在臥室里,晚上滿室生香。再過一會兒,“換電燈泡兒的”又過來了。他背著匣子,里面全是些新新舊舊的'燈泡,貼幾個錢,拿家里斷了絲的跟他換新的。到今天我還不明白,他拿了舊燈泡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話匣子的”來了,背著“話匣子”(后來改叫留聲機,現在要說電唱機了!)提著勝利公司商標上那個狗聽留聲機的那種大喇叭。我便飛跑進家,一定要求母親叫他進來。母親被攪不過,總會依了我。只要母親一答應,我又拔腳飛跑出去,還沒跑出大門就喊:
“唱話匣子的!別走!別走!”
其實那個唱話匣子的看見我跑進家去,當然就會在門口等著,不得到結果,他是不會走掉的。講價錢的時候,門口圍上一群街坊的小孩和老媽子。講好價錢進來,圍著的人便會挨挨蹭蹭地跟進來,北平的土話這叫做“聽蹭兒”。我有時大大方方的全讓他們進來;有時討厭哪一個便推他出去,把大門砰地一關,好不威風!
唱話匣子的人,把那大喇叭安在話匣子上,然后裝上百代公司的唱片。片子轉動了,先是那兩句開場白:“百代公司特請梅蘭芳老板唱《宇宙鋒》”,金剛鉆的針頭在早該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的聲音,啦啦地唱起來了,有時像貓叫,有時像破鑼。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還要加價呢!不過因為熟主顧,最后總會饒上一片“洋人大笑”,還沒唱呢,大家就笑起來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時,大伙兒更笑得兇,亂哄哄的演出了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
母親時代的兒童教育和我們現代不同,比如媽媽那時候交給老媽子一塊錢(多么有用的一塊錢!),叫她帶我們小孩子到“城南游藝園”去,便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沒有人說這是不合理的。因為那時候的母親并不注重“不要帶兒童到公共場所”的教條。
那時候的老媽子也真夠厲害,進了游藝園就得由她安排,她愛聽張笑影的文明戲《鋸碗丁》《春阿氏》,我就不能到大戲場里聽雪艷琴的《梅玉配》。后來去熟了,膽子也大了,便找個題目——要兩大枚(兩個銅板)上廁所,溜出來到各處亂闖。看穿燕尾服的變戲法兒;看扎著長辮子的姑娘唱大鼓;看露天電影鄭小秋的《空谷蘭》。大戲場里,男女分座(包廂例外)。有時觀眾在給“扔手巾把兒的”叫好,擺瓜子碟兒的,賣玉蘭花的,賣糖果的,要茶錢的,穿來穿去,吵吵鬧鬧,有時或許趕上一位發脾氣的觀眾老爺飛茶壺。戲臺上這邊貼著戲報子,那邊貼著“奉廳諭:禁止怪聲叫好”的大字,但是看了反而使人嗓子眼兒癢癢,非喊兩聲“好”不過癮。
大戲總是最后散場,已經夜半,雇洋車回家,剛上車就睡著了。我不明白那時候的大人是什么心理,已經十二點多了,還不許入睡,坐在她們(母親或是老媽子)的身上,打著瞌睡,她們卻時時搖動你說:“別睡!快到家了!”后來我問母親,為什么不許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覺?母親說,一則怕著涼,再則怕睡得魂兒回不了家。
多少年后,城南游藝園改建了屠宰場,城南的繁華早已隨著首都的南遷而沒落了,偶然從那里經過,便不勝今昔之感。這并非是眷戀昔日的熱鬧的生活,那時的社會習俗并不值得一提,只是因為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經歷的。那是真正的歡樂,無憂無慮,不折不扣的歡樂。
《竊讀記》閱讀答案林海音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于準確地審題,問題問什么,主要要我們回答什么這是答題的訣竅。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題目核心意思),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竊讀記 林海音①我跨進書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使矮小的身體挨蹭過別的顧客和書柜的夾縫,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到底擠到里邊來了。在一片花綠封面的排列隊里,我的眼睛過于急忙地尋找,反而看不到那本書的所在。從頭來,再數一遍,啊!它在這里,原來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②我慶幸它居然沒有被賣出去,仍四平八穩地躺在書架上,專候我的光臨。我多么高興,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時抵達的,還有一雙巨掌,十個手指大大地分開來,壓住了那本書的整個:“你到底買不買?”
③聲音不算小,驚動了其他顧客,他們全部回過頭來,面向著我。我像一個被捉到的小偷,羞慚而尷尬,漲紅了臉。我抬起頭,難堪地望著他——那書店的老板,他威風凜凜地俯視著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這種聲氣對待我。我用幾乎要哭出來的聲音,悲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嗎?”其實我的聲音是多么軟弱無力!
④在眾目睽睽下,我幾乎是狼狽地跨出了店門,腳跟后面緊跟著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氣對我還算是寬容的,仿佛我是一個不可以再原諒的慣賊。但我是偷竊了什么嗎?我不過是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
⑤我不再去書店,許多次我經過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過去。但一次,兩次,我下意識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終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來,我仍愿一試,因為一本新書的出版廣告,我從報上知道好多天了。
⑥我再施慣技,又把自己藏在書店的一角。當我翻開第一頁時,心中不禁輕輕呼道:“啊!終于和你相見!”這是一本暢銷書,那么厚厚的一冊,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夠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訓,我更小心地不敢貪婪,多串幾家書店更妥當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難堪。
⑦每次從書店出來,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腦子被書中的人物所擾,踉踉蹌蹌,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來,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訴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書店的一角時,被快樂激動的忘形之軀,便險些撞到樹干上去。
⑧可是第二天走過幾家書店都看不見那本書時,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勁的書被人搶去一樣,我暗暗焦急,并且詛咒地想:皆因沒有錢,我不能占有讀書的全部快樂,世上有錢的人這樣多,他們把書買光了。
⑨我慘淡無神地提著書包,抱著絕望的心情走進最末一家書店。昨天在這里看書時,已經剩下最后一冊了,可不是,看見書架上那本書的位置換了另外的書,心整個沉下了。
⑩正在這時,一個耳朵架著鉛筆的店員走過來了。看那樣子是來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書架,裝作沒看見。但是一本書觸著我的胳膊,輕輕地送到我的面前:“請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沒有賣。”
11啊,我接過書害羞得不知應當如何對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卻若無其事地走開了。被沖動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書本上。
12當書店的目光燈忽地亮了起來,我才覺出站在這里讀了兩個鐘點了。我合上最后一頁…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頭找尋那耳朵上架著鉛筆的人,好交還他這本書。在遠遠的柜臺旁,他向我輕輕地點點頭,表示他已經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書放回書架上。
13我低著頭走出去,黑色多皺的布裙被風吹開來,像一把支不開的破傘,可是我渾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記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進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國文先生鼓勵我們用功的話:
14“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
15但是今天我發現這句話還不夠用,它應當這么說:
16“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里長大的!”
《竊讀記》閱讀題
【第21句】:概括全文內容,并文案對標題中“竊讀”的理解。(3分)
【第22句】:請賞析第13段畫線句“我低著頭走出去,黑色多皺的布裙被風吹開來,像一把支不開的破傘,可是我渾身都松快了”。(2分)
【第23句】:填寫下表,體會店老板、店員對“我”竊讀的態度。(4分)
人物動作神態語言態度
店老板十指分開,壓住整本書“你到底買不買?”
“不是一回了!”
店員“若無其事”“請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沒有賣。”
【第24句】:結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第25句】:本文多處寫了“我”對讀書的癡狂,試找出一處做簡要分析。(3分)
《竊讀記》閱讀答案
【第21句】:本文寫了“我”兩次竊讀的經歷。“竊讀”表現了我對讀書的鐘愛之情以及想讀書卻沒錢買書只能去書店偷偷看書的痛苦和無奈。[概述內容計1分;對“竊讀”的理解計2分(寫出“鐘愛之情”“痛苦和無奈”各計1分),意近即可]
【第22句】:本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黑色多皺的布裙”比作“支不開的破傘”,形象地表現了“我”無錢買書的窘迫處境,襯托了“我”受到店員“禮遇”后愉悅松快的心情。(答出修辭計1分,賞析計1分)
【第23句】:人物動作神態語言態度
店老板威風凜凜
冷笑勢利或冷酷
店員一本書觸著我的胳膊,輕輕地送到我的面前,向我,輕輕地點點頭友善或有愛心
【第24句】:第⑤段在文中起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用“我不再去書店,許多次我經過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過去”總結前次竊讀被“抓”的慘痛心理;用“終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來”一句引出“我”新的竊讀經歷。
(答出“承上啟下”或“過渡”計1分,分析計1分)
【第25句】:示例:第⑥段“啊!終于和你相見!”一句,運用細膩的心理描寫,傳神地表達出再次成功竊讀的欣喜以及對書的鐘愛。(找出文案計1分,分析計2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