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后漢書》的成語有哪些
敗材傷錦,敗法亂紀,班功行賞,閉門不出,兵戈擾攘
百世不磨,卑辭厚禮,奔走之友,巢傾卵破,不識時務
不世之功,乘人之危,出何典記,代馬依風,鋒芒畢露
后悔莫及,何足介意,闔門百口,畫虎不成反類狗,火耕流種
毀于一旦,阿諛取容,聚米為谷,琨玉秋霜,誑時惑眾
遼東豕,綠林好漢,駱驛不絕,馬鹿易形,馬如游龍
安貧樂道,安貧樂賤,拔萃出群,白首空歸,百年之柄
陂湖稟量,北道主人,鄙吝復萌,博而不精,博洽多聞
博通經籍,不分軒輊,不甘雌伏,不拘小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布被瓦器,才兼文武,才疏意廣,側足而立,差強人意
車水馬龍,誠惶誠恐,杵臼之交,慈明無雙,摧枯折腐
大敵當前,大腹便便,黨同伐異,獨步天下,獨木不成林
杜漸防萌,杜口吞聲,反水不收,方領矩步,防微杜漸
飛鷹走狗,釜中生魚,負重致遠,覆水難收,釜底游魚
甘雨隨車,干云蔽日,各盡所能,革圖易慮,孤立無援
孤雛腐鼠,孤兒寡婦,好逸惡勞,廣開言路,孤犢觸乳
含垢忍辱,汗流浹背,合浦珠還,畫虎類狗,積甲山齊
狐疑不決,饑附飽飏,疾言遽色,積不相能,混淆黑白
矯枉過正,噤若寒蟬,舉案齊眉,克己奉公,酒色財氣
開誠相見,口含天憲,刻鵠類鶩,開心見誠,攬轡澄清
舉足輕重,老當益壯,梁上君子,樂此不疲,遼東白豕
狂奴故態,爛醉如泥,開云見日,樂不可支,絡繹不絕
門生故吏,力不從心,老牛舐犢,男婚女嫁,麥穗兩歧
眉目如畫,馬革裹尸,疲于奔命,名士風流,破矩為圓
披荊斬棘,剖肝泣血,如墮五里霧中,日旰忘餐,窮奢極侈
讓棗推梨,權宜之計,旗鼓相當,窮當益堅,情有可原
出自春秋的成語有哪些
耦俱無猜
二五耦
二豎為災
按強助弱
哀矜勿喜
眾口熏天
茵席之臣
以貍致鼠、以冰致繩
以貍致鼠
移風平俗
一字師
修舊起廢
相與為一
纖介之失
無立錐之地
托之空言
泰來否往
慎始敬終
塞耳盜鐘
畫龍不成反為狗
蜂合豕突
蜂房蟻穴
奮筆疾書
而今而后
端本澄源
東向而望,不見西墻
當耳旁風
策馬飛輿
誅求無已
玉友金昆
于安思危
因地制宜
一字褒貶
以湯止沸
癬疥之疾
戲彩娛親
兔死鳧舉
溯流窮源
宋畫吳冶
四書五經
司馬昭之心
數不勝數
瘦骨伶仃
瘦骨嶙峋
首當其沖
人不聊生
末路窮途
名垂竹帛
老成練達
焦沙爛石
負老攜幼
登高望遠
殫智竭力
不教之教
兵不接刃
變容改俗
拜賜之師
版筑飯牛
一辭莫贊
翼翼小心
中流砥柱
視死如歸
知我罪我
鷹視狼步
一竅不通
殃及池魚
啞然失笑
掩耳盜鈴
五色無主
習俗移性
兔起鳧舉
同病相憐
亡戟得矛
貪小失大
舍本逐末
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舌敝唇焦
三豕涉河
窮鳥入懷
秋風過耳
千慮一失
皮里春秋
泣不成聲
七擒七縱
千慮一得
民富國強
亂臣賊子
路人皆知
臨難鑄兵
袂云汗雨
刻舟求劍
樂不思蜀
橘化為枳
舉例發凡
金友玉昆
竭澤而漁
揮汗成雨
厚貌深情
渙然冰釋
黑白分明
國泰民安
骨騰肉飛
綱舉目張
否極泰來
分形同氣
反裘負芻
伐性之斧
斷爛朝報
砥柱中流
當耳邊風
慈明無雙
唇焦舌敝
春秋筆法
懲惡勸善
嘗鼎一臠
不知肉味
不知甘苦
不贊一詞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以人廢言
不相為謀
不同凡響
不偏不黨
不念舊惡
不可勝數
不咎既往
薄唇輕言
博覽群書
髀肉復生
必不撓北
比肩繼踵
背城一戰
按兵不動
按甲寢兵
名正言順
魯魚亥豕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攬名責實
急功近利
戶樞不蠹
國富民強
春秋鼎盛
處堂燕鵲
不知輕重
常年累月
蒼黃翻覆
不舍晝夜
出自《左傳》的成語有哪些
拔本塞原,鞭長不及馬腹,北門之管,避君三舍,鞭不及腹
伯仲叔季,殘民以逞,不可逾越,剗草除根,悼心失圖
度德量力,蜂蠆有毒,輔車相依,各自為政,后悔無及
居利思義,愛鶴失眾,屨及劍及,襤褸篳路,摩厲以須
磨礪以須,齊大非偶,安忍無親,班荊道故,包藏禍心
背城借一,彼竭我盈,幣重言甘,篳路藍縷,篳門閨竇
表里山河,賓至如歸,病入膏肓,博碩肥腯,卜夜卜晝
卜晝卜夜,不安于位,不辨菽麥,不逞之徒,不可偏廢
不寧唯是,不腆之儀,不以一眚掩大德,藏垢納污,操刀傷錦
朝不保夕,朝不及夕,城下之盟,懲惡勸善,魑魅魍魎
出口入耳,除舊布新,楚材晉用,唇亡齒寒,從善如流
大義滅親,盜憎主人,敵愾同仇,地主之誼,顛毛種種
鼎鼎大名,東道主,冬日可愛,棟折榱崩,斷發文身
斷章取義,多難興邦,多行不義必自斃,惡不去善,爾虞我詐
爾詐我虞,二惠競爽,發短心長,非異人任,風馬牛不相及
奉若神明,蜂目豺聲,封豕長蛇,腹心之疾,改步改玉
高下在心,剛愎自用,含垢納污,裹糧坐甲,含垢藏疾
怙惡不悛,河魚腹疾,好整以暇,狐裘羔袖,華而不實
河清難俟,和睦相處,禍福無門,懷璧其罪,魂飛魄散
掎角之勢,毀家紓難,敬謝不敏,驕奢淫逸,濟河焚舟
剪草除根,降心相從,艱難險阻,結草銜環,劍及屨及
居不重席,舉棋不定,屨賤踴貴,敬若神明,金鼓齊鳴
居安思危,匡救彌縫,口血未干,久病成醫,困獸猶斗
寬猛相濟,量力度德,量力而行,嫠不恤緯,馬首是瞻
鹿死不擇音,聊以卒歲,厲兵秣馬,狼子野心,面縛輿櫬
名列前茅,明恥教戰,良禽擇木,鸞鳳和鳴,南風不競
出自論語的成語有哪些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出自論語的成語有哪些?請參考!
出自論語的成語
【第1句】:犯上作亂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未之有也。(《學而篇》)
釋: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從來沒有這種人。
【第2句】: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篇》)
釋: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很少有仁德的。
【第3句】:言而有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學而篇》)
釋:同朋友交往,說話要誠實守信。
【第4句】: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為政篇》)
釋:三十歲時能確立自己立足的事業,四十歲時,對很多事情不再迷惘、困惑;五十歲時,知曉自己是什么樣的人生命運。
【第5句】:知之為知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篇》)
釋: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第6句】: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篇》)
釋:這種事情也能夠忍受的話,還有不能忍的事嗎?
【第7句】:既往不咎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篇》)
釋:已經做的事不便再解釋,已經完成的事不便再勸解,已經過去的事不便再追究。
【第8句】:盡善盡美
盡善矣,又盡美也。(《八佾篇》)
釋:美極,而且好極。
【第9句】:見賢思齊
見賢而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篇》)
釋:看見賢人,便應該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自己反省,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
【第10句】:文質彬彬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篇》)
釋:文采與做人的.本質,相匹配,這才是君子。
【第11句】:敬而遠之
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雍也篇》)
釋:以敬拜的態度對待鬼神,但保持應有的距離,這可以說是聰明的做法。
【第12句】:舉一反三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篇》)
釋:教給他東方,他卻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
【第13句】:暴虎馮河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述而篇》)
釋:只知道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不懂得以智取勝,這樣死都不知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三月不知肉味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篇》)
釋:孔子在齊國聽到《韶》的樂曲,回味無窮,很長時間嘗不出肉味。
【第15句】:樂在其中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述而篇》)
釋: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臂做枕頭,其中自有樂趣。
【第16句】:擇善而從
多聞,擇善而從。(《述而篇》)
釋:多多地聽,選擇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第17句】:任重道遠,死而后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篇》)
釋:讀書人不能不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肩負重任,路程遙遠。以實現仁德于天下為己任,難道使命不沉重嗎?到死方休,難道遙遠嗎?
【第18句】:空空如也
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子罕篇》)
釋:有一個下等人問我種莊稼之事,我對此就一無所知。
【第19句】:循循善誘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子罕篇》)
釋:老師善于有步驟地引導我們,用廣博的知識來充實我,用一定的禮儀來約束規范我的行為,使我不想跟他學習都不可能。
【第20句】: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子罕篇》)
釋:少年人是最可敬畏的,怎知他將來比不上我們現在的人呢?
【第21句】:升堂入室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先進篇》)
釋:子由學問已經不錯,只是還不夠精深罷。
【第22句】:過猶不及
子曰:過猶不及。(《先進篇》)
釋:孔子說:事情要恰到好處,做過分,效果甚至還不如做得不夠。
【第23句】:四海之內皆兄弟
四海之內皆兄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篇》)
釋:天下之大,到處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擔心沒有好兄弟呢?
【第24句】:成人之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顏淵篇》)
釋: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
【第25句】:察言觀色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顏淵篇》)
釋:怎樣才是達呢?品行正直,遇事講理,善于分析別人的言語,觀察別人的臉色,替下邊的人著想。
【第26句】: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篇》)
釋:言語一定要誠信,行為一定要果斷。
【第27句】:怨天尤人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憲問篇》)
釋:不怨恨天,不責備人,學習一些平常的知識,卻透徹解很高深的道理。
【第28句】:一以貫之
非也,予一以貫之。(《衛靈公篇》)
釋:不對的,我對此從來就是持否定態度。
【第29句】:殺身成仁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篇》)
釋:志士仁人,不因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只勇于犧牲來成全仁德。
【第30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衛靈公篇》)
釋:孔子說:“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困惑于眼前的憂患。”
【第31句】:言不及義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衛靈公篇》)
釋:同大家整天在一塊,說沒有道理的話,只喜歡賣弄小聰明,這種人真難教導。
【第32句】:因人廢言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靈公篇》)
釋:君子不因為說得好便獎賞他,不因為他犯過錯而廢棄他正確的話。
【第33句】:當仁不讓
當仁,不讓于師。(《衛靈公篇》)
釋:對待仁德的問題,就是面對老師,也不同他遷就。
【第34句】:性相近,習相遠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篇》)
釋:人的性情原本相差無幾,因為后天的學習,便產生巨大的差距。
【第35句】:殺雞焉用宰牛刀
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陽貨篇》)
釋:孔子微微笑著,說道:“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第36句】:色厲內荏
色厲而內荏,譬如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陽貨篇》)
釋:表面嚴厲,內心怯懦,若用壞人作比喻,就像個挖洞跳墻的小偷罷!
【第37句】:道聽途說
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陽貨篇》)
釋:聽到路邊傳言就添油加醋四處傳播,這種行為是道德品質中厭棄的惡習。
【第38句】:患得患失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陽貨篇》)
釋:當他沒有得到的時候,生怕得不著。已經得著,又怕失去。
【第39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陽貨篇》)
釋:整天吃飽飯,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第40句】:學而優則仕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子張篇》)
釋:做官,有余力便去學習;學習,有余力便去做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