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佛教的經典名言(精選50句)
有一種忍讓叫做佛,有一種自然叫做佛,有一種自我叫做佛,有一種智慧叫做佛。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佛教的經典名言(精選50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1句】: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第2句】: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獵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第3句】: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第4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第5句】: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于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第6句】: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于初學。
【第7句】:下下人有上上智。
【第8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9句】: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第10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第11句】: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第12句】:佛法是不二之法。
【第13句】: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第14句】: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第15句】: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第16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第17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第18句】: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第19句】: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第20句】: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第21句】:一行三昧者。于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
【第22句】: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第23句】: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第24句】: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第25句】: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第26句】: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第27句】:清凈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第28句】: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第29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第30句】: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第31句】:諸法寂滅。有何次第。
【第32句】: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于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于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
【第33句】: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第34句】:無生無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
【第35句】: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第36句】:說一切法。莫離自性。
【第37句】:外于相離相。內于空離空。若全著相。即長邪見。若全執空。即長無明。
【第38句】:于一切處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此名一行三昧。
【第39句】: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
【第40句】: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
【第41句】:一念平直。即是眾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
【第42句】: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第43句】:慈悲心是拔出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
【第44句】:菩提心是為度化一切眾生而修持成佛。
【第45句】:無論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東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別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第46句】:慈悲心、菩提心發出來了,無論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為眾生,說話和念咒沒有區別,說什么都是咒語,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第47句】:發自內心的去為眾生著想,為眾生服務,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則,你什么也得不到。
【第48句】:緣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歡你,有的人不喜歡你,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別人嗎?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執著這些。
【第49句】:只有自己的心障礙自己,別的沒有什么障礙。不相信不可思議的東西,就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第50句】:有分別心念佛是雜修雜念,無分別心念佛是專修專念。
佛教經典名言格言大全
1.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八大人覺經》
2.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八大人覺經》
3.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八大人覺經》
4.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佛說十善業道經》
5.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
——《佛說十善業道經》
6.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于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
——《佛說十善業道經》
7.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于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
——《佛說十善業道經》
8.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佛說十善業道經》
9.戒莊嚴故,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滿足大愿。
——《佛說十善業道經》
10.慈莊嚴故,于諸眾生不起惱害;悲莊嚴故,憫諸眾生,常不厭舍;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舍莊嚴故,於順違境,無愛恚心。
——《佛說十善業道經》
11.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
12.于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
——《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
13.于身無所取。于修無所著。于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為梵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14.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無取著故。心無障礙故。所行無二故。方便自在故。受無相法故。觀無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為清凈梵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15.聞已應起大慈悲心。觀察眾生。而不舍離。思惟諸法。無有休息。行無上業。不求果報。了知境界。如幻如夢。如影如響。亦如變化。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16.于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17.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佛教經典名言警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是佛家最經典的一句話。但是其實佛家還有很多名言名句都是富有哲理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佛教經典名言警句,歡迎大家閱讀!
【第1句】: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第2句】: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第3句】: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4句】: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第5句】: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6句】: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第7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于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8句】: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第9句】: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第10句】: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第11句】: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第12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第13句】: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第14句】: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第15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第16句】: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第17句】: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第18句】: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第19句】: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第20句】: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第21句】: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第22句】: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第23句】: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第24句】: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第25句】: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第26句】: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第27句】: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第28句】: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第29句】: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第30句】: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第31句】: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第32句】: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第33句】: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第34句】: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第35句】: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
【第36句】: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第37句】: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八大人覺經》
【第38句】: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第39句】: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第40句】: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第41句】: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后悔。
【第42句】: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第43句】: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
【第44句】: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第45句】: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第46句】: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第47句】: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第48句】: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第49句】: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第50句】: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第51句】: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第52句】: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現自己的缺點,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第53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第54句】: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第55句】: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關于佛教的優美文案
文案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詞組(短語)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種感慨,表示對一段話的延續或省略。文案和文案中間有較大停頓。它的結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省略號、或感嘆號。下面是關于佛教的優美文案,請參考!
關于佛教的優美文案
【第1句】:學佛就是學做人,真正學佛的慈悲、學佛的智慧。
【第2句】:佛法就是我們生活的方法,輕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第3句】: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別人,放下我執我愛,慈悲一切眾生,才是佛法的真諦。
【第4句】:面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煩惱,這叫看破。你要知道,沒有恒常,沒有長久。順境,要安心,逆境還是要安心。
【第5句】:要放下,但不是放棄,不舍棄一個眾生,這叫慈悲,放下一切眾生,這叫智慧。
【第6句】:當你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時,實際上你是在最高處。當把自己放在最高處時,實際上你是在最低處。
【第7句】:真正的慈悲在于愛別人,不是愛自己。
【第8句】: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圓滿不在于表相的改變,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變。
【第9句】:愚者為自己,因此煩惱、痛苦。智者為別人,因此幸福、快樂。
【第10句】: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沒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脫。
【第11句】: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夠,別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來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第12句】:不要總是牽掛,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盡到你的.責任和義務就行了。
【第13句】:別人傷害你,愉快的承受,無怨無恨,才能了結怨恨,不再繼續結怨。
【第14句】: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第15句】:什么是善惡?一切為自己就是惡,處處為別人就是善。
【第16句】:福報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痛苦煩惱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自己找來的。
【第17句】:心的轉變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想解脫,希望活得快樂,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念時念心,觀時觀心,這就是修行。
【第18句】:智慧是沒有煩惱的,慈悲是沒有敵人的。
【第19句】: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辦法。只要認真修,堅持修,就一定會解脫,一定能成佛。
【第20句】:只有得到暇滿的人身才能解脫,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千萬不要虛度此生。
【第21句】:真正的快樂不是你擁有的多,而是你計較的少。
【第22句】: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夢如幻,有什么可執著的。
【第23句】:一切境都是由內心呈現的,不要跟著跑,跟著境轉就是奴才,沒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讓一切境隨心轉,這叫大自在。
【第24句】: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這才是真正地供養上師三寶,布施父母眾生。
【第25句】: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執我愛。饒益一切眾生,承辦眾生的利益才是快樂的源泉。
【第26句】:你什么時候隨緣,什么時候就順利。當你無所求時,才會無所不有。
【第27句】:寂靜處不在山上,也不在廟里,只要有一顆清靜的心,到處都有寂靜處,到處都是凈土。
【第28句】: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會上修,修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怎樣對境。想逃避現實是不可能的,智慧是歷煉出來的。
【第29句】:能看到自己的缺點最殊勝,能改正自己的錯誤才能解脫。
【第30句】: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凈土呀!心凈土凈,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第31句】:內心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第32句】: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見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見性。
【第33句】:一切隨緣就叫解脫。不執著、不攀緣,苦樂完全取決于自己。
【第34句】:自性就是一個完全自然的狀態,完全放松,沒有任何所求,來也自然,去也自然,順其自然,不取不舍,無求無欲,保持一種安祥的狀態。
【第35句】:佛法就是解脫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臥都是修行,工作、學習都是修行,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老老實實地認真修。
【第36句】:不依止善知識,就不能成就,沒有上師就沒有佛,一切諸佛都是依止上師而成佛的。
【第37句】:不知什么是佛,沒有目標,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幾年,還照樣分別、執著。真正的佛在哪?清靜心就是佛,清靜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第38句】: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個起心動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誰也障礙不了你。
【第39句】:真正隨緣了才能順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第40句】: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還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嗎?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嗎?不攀任何緣,就能順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沒有,放下了才有。
【第41句】:為什么活得累?是因為你的心四處漂泊,沒有歸處,找不到家,沒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帶回自己的家,讓他好好休息,就輕松自在了。
【第42句】:整個宇宙是我家,所有的眾生都是我的家人。
【第43句】:慈悲心是拔出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
【第44句】:菩提心是為度化一切眾生而修持成佛。
【第45句】:無論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東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別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第46句】:慈悲心、菩提心發出來了,無論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為眾生,說話
和念咒沒有區別,說什么都是咒語,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第47句】:發自內心的去為眾生著想,為眾生服務,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則,你什么也得不到。
【第48句】:緣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歡你,有的人不喜歡你,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別人嗎?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執著這些。
【第49句】:只有自己的心障礙自己,別的沒有什么障礙。不相信不可思議的東西,就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第50句】:有分別心念佛是雜修雜念,無分別心念佛是專修專念。
上一篇:惜時的名言警句-經典名人名言警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