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友情的古人名言
與朋友交,只取其長,不計其短。
——(唐)李煜
交朋必擇勝己者,講貫切磋,益也。
——(宋)何坦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友。
——(宋)歐陽修
傲慢褻狎,導人為惡者,損友也。
——(宋)朱熹
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始,游戲征逐,昵友也;和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
——(明)蘇溶
搏弈之交不終日,飽食之交不終月;勢力之交不終年,惟道義之交可以終身。
——(清)金纓
交淵博友,如讀名書;交風雅友,如讀詩歌;交謹慎友,如讀圣書;交滑稽友,如讀傳奇小說。
——(清)鄒韜
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
——(清)李叔同
古人結交在意氣,今人結交為勢利。
——(明)馮夢龍
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清)龔自珍
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
——《雁門集》
黃金萬兩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紅樓夢》
甘泉知于口渴時,良友識于患難日。
——書摘
度盡卻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
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春常留。
——歌詞
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
——孫中山
本互助博愛之精神,謀團體永久之鞏固。
——孫中山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戰國)孟軻
以勢交者,勢傾則敗;以利交者,利窮則散。以財交者,財盡則絕;以色交者,色落則渝。
——(漢)劉向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膠漆,堅于金石。
——(三國)譙周
管鮑之和,窮達不移;范張之誼,生死不棄。
——(元)許名奎
朋友邀宴,可以緩往;朋友有難,必須速赴。
——書摘
鏷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彰。
——(唐)孟郊
好人常直道,不順世間逆。惡人巧諂多,非義茍且得。
——(唐)孟郊
文情不厭新,交情不厭陳。能存先昔友,留示后來人。
——(明)湯顯祖
人若近賢良,比如紙一張。以紙包蘭麝,因香而得香。
——佚名
人若近邪友,比如一枝柳。以柳貫魚鰲,因臭而得臭。
——(清)金纓
朋友:同師曰朋,同志曰友。
——(春秋)左丘明
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春秋)孔丘
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理也。
——(戰國)莊周
君子淡似親,小人甘以艷。
——(戰國)莊周
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漢)楊雄
古之君子,絕友不出丑語。
——(魏晉)嵇康
君子先擇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擇。故君子寡憂,小人多怨。
——(隋)王通
關于學習的古人名言
關于學習的古人名言(最新篇)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3)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4)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5)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6)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9)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10)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1)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1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3)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1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5)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18)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1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0)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關于學習的'古人名言(精選篇)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4)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7)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9)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0)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1)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13)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15)時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稱;身而言,有幼壯艾之期。——劉禹錫
16)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李嶠
17)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不再陽。——陸機
18)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孟浩然
19)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關于學習的古人名言(經典篇)
1)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4)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5)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7)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8)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0)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1)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2)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3)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1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5)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16)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1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8)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19)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20)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關于與書為友的名言
從古至今,書一直與我們相伴。幾頁紙,幾段文字,便組成一本豐富多彩的書。書述說了歷史的滄桑,書傳書!讓我開拓視野,豐富知識。
記得有一次,我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翻翻,我竟然看到了我以前許多不知道的知識,這些不但解決了我的疑惑,而且有趣的故事讓我明白了深邃的道理。授給我們知識,書帶給我們人生的哲理。
讀書點燃我心中的激動,插上我想象的翅膀,推動我向未來奮飛。暮然回首,書已伴我度過天真的幼年,純真的童年,又迎來我人生中最美麗的少年,書帶我一步步走向成熟,我想他將陪伴我度過最完美的一生。
求知,書會提供豐富有趣的知識
求真,書會提供江山風雨的真實
求勵,書會提供修齊勵志的經驗
求愉,書會提供賞心悅目的愉悅
在書的天地里,我可以與陶淵明一起“采菊東籬下”,感受“悠然見南山”的樂趣;與李白一起“舉杯邀明月”,分擔“對影成三人”的寂寞;與李清照一起“誤入藕花深處”,享受“綠肥紅瘦”的美景;與杜甫一起“夜闌臥聽風吹魚”,體驗“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戒馬生活……
我從識字起就喜歡讀書,從小時候的連環畫到如今的.長篇小說等。是書讓我慢慢認識這個世界,是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是書讓我開闊了視野,也是書教了我無數的知識。我和書之間的故事也隨著讀書數量的增多而增多。
與書為友感覺真好!走進簡?愛的世界,看到了簡愛的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簡?愛為我展現一種化繁為簡,一種返樸歸真,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著我的心靈。
關于古人學習的成語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那哪些成語關于學習呢?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古人學習的成語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第1句】:不恥下問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第2句】:不恥相師不以互相學習為恥。
【第3句】:不愧下學愧:慚愧。不恥下問,虛心向地位低的人學習
【第4句】:不求甚解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第5句】: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第6句】:不足為法足:值得;法:效法。不值得學習、效法
【第7句】:車在馬前大馬拖車在前,馬駒系在車后,這樣,可使小馬慢慢地學拉車。比喻學習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導,就容易學會。
【第8句】:春誦夏弦指應按季節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后泛指讀書學習
【第9句】:刺股懸梁形容刻苦學習。
【第10句】:獨學寡聞獨學:指自學而無以指導切磋。獨自學習,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形容孤偏鄙陋,見聞不多。
【第11句】:篤學好古篤學:專心好學。指專心致至地學習古代曲籍。
【第12句】:斷織勸學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后比喻勸勉學習。
【第13句】:鈍學累功〖解釋〗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第14句】:頓學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第15句】: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也比喻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第16句】:奪胎換骨本為道家語,指奪人之胎以轉生,易去凡骨為仙骨。后比喻學習前人不露痕跡,并能創新。
【第17句】:發憤忘食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第18句】:廢寢忘餐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第19句】: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致,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第20句】:鶻侖吞棗把棗子整個兒吞下,不細嚼辨味。常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第21句】:邯鄲學步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第22句】:漢人煮簀漢:漢中地區,在今陜西省。簀:席子,此指竹席子。漢中有個人把家里床上的`竹席子當作竹筍來煮著吃。比喻僅靠膚淺的知識去生搬硬套而不認真學習真知的荒唐行為。
【第23句】:好學不倦喜歡學習,不知疲倦。
【第24句】:鴻鵠將至鴻鵠:天鵝。指學習不專心。現表示將有所得。
【第25句】:胡服騎射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數民族。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
【第26句】:繼晷焚膏繼:繼續,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燈燭。點燃蠟燭或油燈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或工作。
【第27句】:敬業樂群專心學習,和同學融洽相處。
【第28句】:居安資深形容安心學習,造詣很深。
【第29句】:據鞍讀書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后多形容學習勤奮。
【第30句】:開華結果比喻修養、學習、工作等有了成績,取得效果。
【第31句】:抗顏為師抗顏:不看別人臉色,態度嚴正不屈。為師:為人師表。不為他人所制約,不為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
【第32句】:跬步千里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習應該有恒,不要半途而廢。
【第33句】:困而不學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第34句】:困而學之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時候就學習。
【第35句】:冷暖自知水的冷暖,飲者自知。佛教禪宗用以比喻自己證悟的境界。也比喻學習心得深淺,只有自己知道。
【第36句】:力學不倦〖解釋〗力學:努力學習。倦:疲倦。勤勉學習而不知疲倦。
【第37句】:力學篤行〖解釋〗力學:努力學習。篤行:切實地實行。勤勉學習且確切實踐所學。
【第38句】:魯斤燕削魯之削(小刀),宋之斤(斧頭),質量都很好;如易地生產,在魯造斤而在燕制削,質量不會優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條件限制,學習模仿達不到原來水平。
【第39句】:敏而好學敏:聰明。天姿聰明而且喜好學習。
【第40句】:能者為師會的人就當老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
【第41句】:駑馬十駕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第42句】:蓬賴麻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里,也能學習成為好人。
【第43句】:切磋琢磨將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學習或研究問題時彼此商討,互相吸取長處,改正缺點。
【第44句】:勤學好問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于學習。
【第45句】:勤學苦練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第46句】:寢食俱廢覺也不睡,飯也顧不上吃。比喻極其焦慮不安,或學習、工作極其緊張。
【第47句】:群起效尤大家一起向壞的學習。
【第48句】:然糠照薪〖解釋〗燒糠照明。比喻勤奮學習。同“然糠自照”。
【第49句】:日以繼夜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第50句】:灑掃應對〖解釋〗灑水掃地,酬答賓客。封建時代儒家教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
【第51句】:三遷之教漢·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著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后遷居集市,又跟著學商人自吹自夸;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后人用“孟母三遷”、“三遷之教”比喻選擇居住合適的環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第52句】: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第53句】:三日打魚,兩日曬網〖解釋〗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第54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第55句】:貪多嚼不爛貪圖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學習,圖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第56句】:貪多務得貪:求多;務:務必。原指學習上務求盡多地獲得知識。后泛指對其他事物貪多并務求取得。
【第57句】:晚生后學泛指學習同一技藝或同一學問的后生晚輩。
【第58句】:萬世師表萬世:很多世代,非常久遠;師表:表率。值得永遠學習的榜樣。
【第59句】:為人師表師表:榜樣,表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
【第60句】:下學上達指學習人情事理,進而認識自然的法則。
【第61句】:懸梁刺股形容刻苦學習。
【第62句】:懸梁刺骨形容刻苦學習。
【第63句】:學步邯鄲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機械地模仿,不但學不互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丟掉。
【第64句】:學而不厭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第65句】:學而優則仕優: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后提拔當官。
【第66句】:學非所用所學的不是所應用的,所應用的不是所學的。比喻學習與實踐相脫節。
【第67句】: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第68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學習好像追趕什么,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第69句】:學如穿井穿:鑿通。求學如同鑿井。比喻在學習當中,學到的知識越深也就越難,因此為了獲得更深的學問,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第70句】:學如登山〖解釋〗學習象登山一樣。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第71句】: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習書法沒學好,學習劍術也沒學到手。指學習一無所成。
【第72句】:學無常師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即凡有點長處、學問的人都是老師。
【第73句】:學以致用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
【第74句】:循常習故循常:遵循常規。習故:學習陳舊的作風。遵守舊規,沿襲先例。形容因襲保守,不愿變通。亦作“循故襲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
【第75句】:循序漸進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第76句】:循循善誘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于;誘:引導。指善于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第77句】:夜以繼日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第78句】:一暴十寒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第79句】:一曝十寒曝:曬。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第80句】:以學愈愚謂用學習改變愚昧的秉性。
【第81句】:因材施教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第82句】:引錐刺股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第83句】:鸚鵡學語鸚鵡:一種能學人發音的鳥。鸚鵡模仿人學習講話。比喻沒有主見,人云亦云。亦作“鸚鵡學舌”。
【第84句】:盈科后進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滿之后才繼續向前流。比喻學習應步步落實,不能只圖虛名。
【第85句】:用非所學使用中需要的本領,與學習中得到的東西不一致。
【第86句】:幼學壯行幼時勤于學習,壯年施展報負。
【第87句】: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學習就不能有成就。
【第88句】:擇善而從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第89句】:枕典席文謂以典籍為伴,勤于讀書學習。
【第90句】: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第91句】: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學習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