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承諾的名言
履行承諾,是對他人和社會盡責,誠信是人最基本的品質,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承諾的名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1句】:實言實行實心,無不導人之理。——呂坤
【第2句】: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中國俗語
【第3句】:去食去兵,不可去信。———關漢卿
【第4句】:立身存篤信,景行勝將金。——王梵志
【第5句】:守信用勝過有名氣。——(美)羅斯福
【第6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第7句】: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美)馬克·吐溫
【第8句】:他沒有任何未來可以對她承諾。——安妮寶貝
【第9句】: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爾基
【第10句】: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美)馬克·吐溫
【第11句】: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俄)列夫·托爾斯泰
【第12句】: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第13句】: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第14句】:其實,那些從不給你承諾的人,為你做了更多。——李宮俊
【第15句】: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法)莫里哀
【第16句】: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于良心的死滅。——郭沫若
【第17句】: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法)巴爾扎克
【第18句】: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伊索
【第19句】: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第20句】: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死了。——(英)哈伯特
【第21句】: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夸美紐斯
【第22句】: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俄)列夫·托爾斯泰
【第23句】: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
【第24句】: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英)莎士比亞
【第25句】:不要過度承諾,但要超值交付。——戴爾·卡耐基
【第26句】: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謝覺哉
【第27句】: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日)松下幸之助
【第28句】: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英)莎士比亞
【第29句】:我愿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
【第30句】:人生的大部份時間里,承諾的同義詞是束縛,奈何我們向往束縛。——張小嫻
【第31句】: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蘇)高爾基
【第32句】:裝飾對于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盧梭
【第33句】:有些話不是承諾,只是因為像承諾,就被當作承諾記住了。——顏無色
【第34句】: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第35句】: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德)康德
【第36句】: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列夫·托爾斯泰
【第37句】:勉強的人談承諾,適不適合?珍惜終究會失去的,值不值得?——戚薇
【第38句】: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美)富蘭克林
【第39句】: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中)馮玉祥
【第40句】:對戀人的每一次承諾都要放上天平,這天平的另一端放的對社會的責任。——佚名
【第41句】: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契訶夫
【第42句】:愛本質上應是一種意志行為,用自己的生命完全承諾另一生命的決心。——弗洛姆
【第43句】:承諾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用公眾承諾的力量逼自己成功。——陳安之
【第44句】:一舉一動,都是承諾,會被另一個人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的。——宮崎駿
【第45句】: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凱洛夫
【第46句】: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盧梭
【第47句】: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孟德斯鳩
【第48句】: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周晉峰
【第49句】: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來積累的誠信聲譽,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英國商人
【第50句】: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第51句】: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瑞士)阿米爾
【第52句】:情感只是一種回憶中的承諾,見面除了話當年之外,再說什么就都難了。——三毛
【第53句】:結婚那天你一定要來做我的伴郞,因為我們承諾過要一起走進婚姻的殿堂。——張愛玲
【第54句】:信用難得易失。費10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會由于一時的言行而失掉。——(日)池田大作
【第55句】:承諾本來就是男人與女人的一場角力,有時皆大歡喜,大部份的情況卻兩敗俱傷。——張小嫻
【第56句】: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斯賓諾莎
【第57句】: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羅曼·羅蘭
【第58句】: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于國家,也適用于個人。——羅素
【第59句】:一個承諾在最需要的時候沒有兌現,那就是出賣,以后再兌現,已經沒什么意思了。——張小嫻
【第60句】:智者寧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發;寧可勉勵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托馬斯·莫爾
【第61句】:愛一個人不是向她承諾會對她有多好,而是明知愛的毫無指望,卻還一直在那里傻傻地等她。——張愛玲
【第62句】:一個女人在用一生的'辛勤、最美好的青春,來維護一個承諾。她的虛榮是可以理解的。任何話,說多了就很廉價。——陳果
【第63句】:信用是一種現代社會無法或缺的個人無形資產。誠信的約束不僅來自外界,更來自我們的自律心態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第64句】: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于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爾
【第65句】: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莫過于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里都應該帶著它。——(中)三毛
【第66句】:當前的任務是,即使在最困難的條件下,也要挖掘礦石,提煉生鐵,鑄造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以及與這一世界觀相適應的上層建筑的純鋼。——列寧
【第67句】: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鄧肯
【第68句】:走上社會后,我們深感信用危機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但埋怨沒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樹社會信用必須靠每個人的努力,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郭輝
關于佛教的名言
【第1句】: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第2句】:生活磨礪了人生,這一路走來,學會了理解。
【第3句】: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第4句】:佛學經典文案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第5句】: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水不能曲達。
【第6句】:將意氣之歌,在生命中唱響,唱出生命絢麗的華章;將意氣的帆,在生命中揚滿,到中流擊水,看時代風光;將意氣的劍,在生命中磨亮,劈荊斬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創輝煌。
【第7句】:生活如花,姹紫嫣紅;生活如歌,美妙動聽;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詩,意境深遠,絢麗多彩。
【第8句】: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第9句】: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第10句】:佛言:夫為道者,如被干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
【第11句】:無法改變別人,但能夠改變自我;無法改變天氣,但能夠改變情緒;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能夠擴展它的寬度!換個角度,生活每一天都是精彩的!
【第12句】:當知虛空生汝心中,猶如片云點太清里,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第13句】: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么?我們活著為了什么?
【第14句】: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第15句】: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第16句】:聰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聰明之人,是戰勝別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戰勝自我的人。
【第17句】:昨日和明天對我們來說都是不真實的,唯有這天才是我們能夠把握得了的。因此,唯有珍惜這天,才能使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更多有好處的事情。
【第18句】: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第19句】:心善,事事皆善;心美,事事皆美。(短文學網:duanwenxue/)摘自:短美文www.duanmeiwen.com
【第20句】: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第21句】:修心當以凈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此刻事,此刻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必勞心。
【第22句】: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第23句】: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第24句】:心中裝滿著自我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第25句】: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第26句】: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是不完美的,是孤獨的,是無味的,是缺乏激情的。唯有挫折能夠磨煉你的意志,提升你的境界,充實你的人生!情感短信
【第27句】: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第28句】:成功需要八個從不:從不放下夢想,從不懈怠努力,從不遺忘友情,從不疏忽聯系,從不錯過信息,從不松開堅持,從不迷茫目標,從不三心二意。
【第29句】:你每一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第30句】: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第31句】:不可說。
【第32句】:當你對自我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第33句】: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第34句】:怎樣才能得到快樂?只要放下滿腹的牢騷,摒棄虛偽的喬裝,放下對金錢的渴望,放下對權勢的窺探,你會發現快樂隨之而來,懂得放下才能收獲快樂!
【第35句】: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第36句】: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第37句】: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第38句】: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第39句】: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第40句】: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第41句】: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第42句】: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第43句】:人生如一本書,就應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就應多一些昂揚的旋律,少一些憂傷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畫,就應多一些亮麗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調。
【第44句】: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長者,生活是一位博學的老師,它常常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為我們指點迷津,給我們人生的啟迪。
【第45句】: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第46句】:我不知道我此刻做的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而當我最后老死的時候我才知道這些。所以,我此刻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著老死。
【第47句】: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第48句】: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第49句】:佛語名言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我的修養不夠。
【第50句】: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第51句】: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我,這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么?
【第52句】: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第53句】: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第54句】: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
【第55句】: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第56句】:如果抱怨成習慣,心靈就像上了枷鎖,沒有一刻解脫。唯有放下抱怨,才能體會到生命的自在與幸福。
【第57句】:個個戀色貪財,盡是失人身之捷徑;日日耽酒食肉,無非種地獄之深根。
【第58句】:佛祖奚以異于人,而所以異于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第59句】: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第60句】: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第61句】:生命猶如一片綠葉,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變的枯黃,但他的葉脈,還是那么清晰可見。
【第62句】:學會把自我的心態放低放平,多看自我的缺點,多看別人的優點,讓傲慢的心變得謙虛恭敬,這樣您所處的環境自然就融洽了。
【第63句】:抱怨就像搬起石頭砸自我的腳,于人無益,于己不利,于事無補。
【第64句】: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第65句】: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第66句】:心若簡單,生活就簡單;心若復雜,生活就充滿痛苦。
【第67句】: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第68句】: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第69句】: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第70句】: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第71句】: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第72句】:人與人之間的很多矛盾都是從傲慢中來的;都覺得自我比別人更高明,比別人更有見識,比別人更正確,于是相互輕視,矛盾也就逐漸生起了。
【第73句】:修心當以凈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此刻事,此刻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必勞心。
【第74句】: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原無生滅,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第75句】: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第76句】:別人能夠違背因果,別人能夠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么?我們必須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
【第77句】: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第78句】:如果你不給自我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我的內心,你放不下。
【第79句】:相信自我,一路風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第80句】:夢想是一個幸福的念想,想著想著就快樂了,它執著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個界標,代表著活力與向上。
【第81句】: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第82句】:芙蓉白面,須知帶肉骷髏;美貌紅妝,但是蒙衣漏廁。
【第83句】:人人愛此色身,誰信身為苦本;刻刻貪圖快樂,不知樂是苦因。
【第84句】: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這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這天已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這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這天已經家破人亡。
【第85句】: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期望獲福,無有是處。
【第86句】:一切皆為虛幻。有深度的網名
【第87句】: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第88句】: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第89句】: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第90句】: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靜心體味生活的悲與喜,笑看起起落落。
【第91句】: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放入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第92句】: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第93句】: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第94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第95句】:支撐的力量是偉大的,支撐的過程是困難的,支撐的結果也是沉默的。我們只有把握好人生的“三角形”,才能支撐住我們自我的光彩人生。
【第96句】: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第97句】:你不要直不滿人家,你就應直檢討自我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我。
【第98句】:有些事情本身我們無法控制,只好控制自我。
【第99句】: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理解不能改變的。
100、給生活貼上夢想的標簽,那些普通的日子就升華了,平淡的時光染上華麗的色彩,點石成金,就是這么回事。
10【第1句】: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10【第2句】: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10【第3句】:幸福,不是收獲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駕馭自我情緒和心態的人,才能獲得平靜,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10【第4句】:人生有輸有贏,得勢順境時不要得意忘形,放縱自我;失勢逆境時不可消極頹唐,放下自我。成功的人生,要自我定義;快樂的人生,要自我創造!
10【第5句】:學佛是對自我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10【第6句】: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10【第7句】:夢想是一個幸福的念想,想著想著就快樂了,它執著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個界標,代表著活力與向上。
10【第8句】:死亡教會人一切,如同考試之后公布的結果——雖然恍然大悟,但為時晚矣!
10【第9句】:人,只要擁有微笑,就能夠豁達樂觀地活著;人,只要時刻持續微笑,就能夠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擁有一張永久的通行證。
1【第10句】: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獲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獲一個命運!
1【第11句】: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
1【第12句】: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1【第13句】: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
1【第14句】: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1【第15句】: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第16句】:當應對兩個選取時,拋硬幣總能奏效,并不是因為它總能給出對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拋在空中的那一秒里,你突然知道你期望它是什么!
1【第17句】: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1【第18句】: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1【第19句】:相信自我,一路風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1【第20句】:你不必和因果爭吵,因果從來就不會誤人。你也不必和命運爭吵,命運它是最公平的審判官。
1【第21句】:本凈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1【第22句】: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1【第23句】: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第24句】: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1【第25句】:如果朋友讓你生氣,那說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1【第26句】: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1【第27句】: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1【第28句】:有翅膀就該去飛翔,有夢想就要去追逐。一個人能夠一無所有,卻不能沒有夢;能夠一次次跌倒,卻不能一蹶不振。能夠傲視風雨的人,必是生命的強者。
1【第29句】:智慧的代價是矛盾。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的玩笑。
1【第30句】:菩提本自性,性凈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1【第31句】:忌妒別人,不會給自我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1【第32句】: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1【第33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1【第34句】: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1【第35句】:活著的氣度則是要剛柔并濟,胸中有天地。要堅韌不拔,頑強不屈。要傲骨俠腸,正直勇敢。
1【第36句】: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1【第37句】: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我。
1【第38句】: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1【第39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1【第40句】: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我。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我。
1【第41句】: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1【第42句】: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1【第43句】:世界上總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這是人生旅途中的真實存在。走不完的路適可而止,過不了的河及時掉頭,也不失為一種智慧。
1【第44句】:釋迦牟尼佛偈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1【第45句】: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務必,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1【第46句】:如果抱怨成習慣,心靈就像上了枷鎖,沒有一刻解脫。唯有放下抱怨,才能體會到生命的自在與幸福。
1【第47句】:生活磨礪了人生,這一路走來,學會了理解。
1【第48句】:木桶最短一節決定其容量;鐵鏈最弱一環決定其強度;人最大的缺點決定其是否成功。完善自我,讓夢想不再是幻想,讓未來充滿期望。
1【第49句】: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第50句】:你能夠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1【第51句】:佛語名言承認自我的偉大,就是認同自我的愚疑。
1【第52句】: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1【第53句】: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1【第54句】:用雙腳丈量大地,用雙眼飽覽美景,用身體擁抱自然,用汗水洗凈心靈,用愛情升華情懷,用歌唱美化年華,用意志戰勝自我,用智慧感悟人生。
1【第55句】: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1【第56句】: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1【第57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第58句】: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知見。
1【第59句】:真心是菩薩凈土。
1【第60句】:生命的美麗,永遠展此刻她的進取之中;就像大樹的美麗,是展此刻它負勢向上高聳入云的蓬勃生機中;像雄鷹的美麗,是展此刻它搏風擊雨如蒼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麗,是展此刻它波濤洶涌一瀉千里的奔流中。
1【第61句】: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
1【第62句】:生活在這世界,最難做到的無疑就是放下。大多數自我喜愛的固然放不下,自我不喜愛的也放不下。因此,愛憎之念常常霸占住心房,這樣哪里快樂自主呢?
1【第63句】: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務必,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1【第64句】:業障深重的人,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1【第65句】:意氣,成就生命的堅韌與不屈;意氣,譜寫生命的華麗與壯美;意氣,鑄就心靈的自信與樂觀。
1【第66句】: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人們總是忙于奔赴目的地,卻往往忽略了路邊的風景!
1【第67句】: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1【第68句】: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1【第69句】: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么,所以請不要抱怨。
1【第70句】: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1【第71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1【第72句】:人,只要擁有微笑,就能夠豁達樂觀地活著;人,只要時刻持續微笑,就能夠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擁有一張永久的通行證。
1【第73句】:幸福,不是收獲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駕馭自我情緒和心態的人,才能獲得平靜,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1【第74句】:光之精靈彩衣斑斕,赤橙紅綠青藍紫,那是陽春予它的驕傲,三月予它的嫻雅,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整個世界的柔美,我將它抖落捧于手心,在指間溶成艷色一滴的傾城容顏,凝聚成唯一不滅的記憶。
1【第75句】: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1【第76句】:佛語名言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嘆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沈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
1【第77句】:活著的氣度是昂首挺胸,獨立寒冬,應對漫天大雪,而巍然不動的英雄豪情,是酷暑三伏,雷雨交加,坐于書房,面不改色,揮筆題書的那份悠然寧靜。
1【第78句】: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1【第79句】: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1【第80句】: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1【第81句】: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1【第82句】: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短文學網:duanwenxue/)
1【第83句】: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我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1【第84句】:活著的氣度是昂首挺胸,獨立寒冬,應對漫天大雪,而巍然不動的英雄豪情,是酷暑三伏,雷雨交加,坐于書房,面不改色,揮筆題書的那份悠然寧靜。
1【第85句】: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
1【第86句】:生而為人,活著,活出風度,風采,風格。這些皆為外表,而氣度則是內涵,是質地,是根本。
1【第87句】: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1【第88句】: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1【第89句】: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1【第90句】:剛強的柱石支撐起了百年不倒的大橋,堅韌的鋼軌支撐起了呼嘯奔馳的列車。因為它們都得益于三角形結構的支撐。
1【第91句】:心若簡單,生活就簡單;心若復雜,生活就充滿痛苦。
1【第92句】:學佛第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我,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第93句】:每種創傷,都是種成熟。
1【第94句】: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1【第95句】:好好的管教你自我,不要管別人。
1【第96句】:凌云高樓巍峨壯觀,氣勢撼人,正因為那來自堅實基石構成的三角形無語的支撐。所以,基陷樓必危。
1【第97句】: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1【第98句】: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1【第99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00、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20【第1句】:不要常常覺得自我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20【第2句】:參天大樹挺拔聳立,枝繁葉茂,正是來自于深扎大地的根與干構成的三角形的支撐。所以,根死樹必枯。
20【第3句】:不與萬法為侶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20【第4句】:活著,必須要有氣度,這不僅僅僅是涵養,也是一種標識。在與人交往中,為人所看中的第一要素即是氣度。修煉人生,展示自我活著的氣度,讓生命更有好處。
20【第5句】: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20【第6句】: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20【第7句】:品味生活,完善人性。存在就是機會,思考才能提高。人需要不斷打碎自我,更就應重新組裝自我。
20【第8句】: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20【第9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第10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2【第11句】: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2【第12句】: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給自我留下了什么遺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該愛的時候就去愛,無謂壓抑自我。
2【第13句】: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我逃了。
2【第14句】:生而為人,活著,活出風度,風采,風格。這些皆為外表,而氣度則是內涵,是質地,是根本。
2【第15句】:人生似一束鮮花,仔細觀賞,才能看到它的美麗;人生似一杯清茶,細細品味,才能賞出真味道。我們就應從失敗中從成功中從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2【第16句】:只要應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2【第17句】: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書,包羅萬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彈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飛馬牌大鐘,上緊發條,便會使人獲得濃縮的生命。
2【第18句】: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2【第19句】:諸余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2【第20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2【第21句】: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2【第22句】: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第23句】: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2【第24句】: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2【第25句】:藍天,留下了空白,才有了“纖云弄巧飛星傳恨”的波瀾;歷史,因你留下了空白,才會有了青冢空留,遐思不斷。
2【第26句】:生命是盛開的花朵,它綻放得美麗,舒展,絢麗多資;生命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蘊悠長;生命是優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宛轉悠揚;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2【第27句】:薔薇花又開了,與那年的一樣幽美芬芳。籬笆柵欄下的薔薇花之光斑,飄飄蕩蕩,帶著濃濃的憂傷。閉上眼睛,微微發呆,記憶深處,你笑唇比這花兒甜。
2【第28句】:勸君莫借風流債,借得來時還得快。室中自有代還人,汝欲賴時她不賴。
2【第29句】:認識自我,降伏自我,改變自我,才能改變別人。
2【第30句】:落日溶金,暮云四合,晚霞帶著無盡的沉思,落在了那片青冢,云無語,草也沉默;落在了那片空白,讓人憶起了你,用縷縷青絲熬成了白發滄桑,用自我的明眸點染了那一方凈土,那一方空靈,那一方空白,那一道風景。
2【第31句】:佛言,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2【第32句】:無明但是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2【第33句】: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靜心體味生活的悲與喜,笑看起起落落。
2【第34句】:活著的氣度則是要剛柔并濟,胸中有天地。要堅韌不拔,頑強不屈。要傲骨俠腸,正直勇敢。
2【第35句】:佛學經典文案聲在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
2【第36句】: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2【第37句】: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2【第38句】: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2【第39句】:于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2【第40句】: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理解它,這個叫做認命。
2【第41句】:烹調“成功”的秘方:以“經驗”為菜譜,把“抱負”放到“努力”的鍋中,用“堅韌”的小火燉熬,加上“決定”做調料,再以“恒心”為良友,必成功!
2【第42句】:人生誰能不被傷害,但真正打擊我們的不是傷害,而是我們對傷害的反應;或用心扭轉情緒樂觀未來,或消極跟隨情緒悲觀當下,或發狠撕破情緒仇視過去!
2【第43句】:所有的病患,醫生最難治,所有的眾生,自以為是的人最難渡。
2【第44句】:未成佛果,先結善緣。
2【第45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2【第46句】:粗茶淡飯,清心靜欲,生活簡單了,人就快樂了;燈紅酒綠,利欲熏心,生活世故了,人就變老了。歡笑增加的只是臉上皺紋,而煩惱卻是刻在心上的皺紋!
2【第47句】:敞開心扉,寬容的對待別人你就會擁有全世界,記住,千萬別為利來,為利往,笑看人生,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2【第48句】: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
2【第49句】: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2【第50句】:次于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于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住。
2【第51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2【第52句】:人與人之間的很多矛盾都是從傲慢中來的;都覺得自我比別人更高明,比別人更有見識,比別人更正確,于是相互輕視,矛盾也就逐漸生起了。
2【第53句】: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2【第54句】: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2【第55句】: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2【第56句】: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2【第57句】: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2【第58句】: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2【第59句】: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2【第60句】: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2【第61句】: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一樣的人,這樣貌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向想改變他,那樣貌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2【第62句】:成功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標,做一個主動的人;成功第二步:嘗試新的領域,發掘你的興趣;成功第三步:針對興趣,定階段性目標,層層邁進。
2【第63句】: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2【第64句】: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2【第65句】: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2【第66句】:為生命留下一點空白,為這個驕躁不安的世界留一點空白,哪怕只是一點點,卻能挽救無數溺水的精神失陷者。
2【第67句】: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貌比較沒煩惱。
2【第68句】: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2【第69句】:怨言是上天得至人類最大的供物,也是人類禱告中最真誠的部分。
2【第70句】:與其抱怨黑暗,不如點燃蠟燭;與其抱怨混濁,不如沉淀心湖。不要急躁發牢騷,必須要讓自我的心靜下來,只有靜下來,你才能聽到鐘表擺動的聲音。
2【第71句】: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2【第72句】:如果你不給自我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我的內心,你放不下。
2【第73句】: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2【第74句】: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第75句】: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2【第76句】: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2【第77句】: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2【第78句】: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2【第79句】: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2【第80句】: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2【第81句】: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2【第82句】: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2【第83句】:別說別人可憐,自我更可憐,自我修行又如何?自我又懂得人生多少?
2【第84句】:前生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2【第85句】:也許有些人很可惡,有些人很卑鄙。而當我設身為他想的時候,我才知道:他比我還可憐。所以,請原諒所有你見過的人,好人或者壞人。
2【第86句】: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2【第87句】: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2【第88句】: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2【第89句】: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2【第90句】: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我的修養不夠。
關于佛教的名言集錦
【第1句】: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八大人覺經》
【第2句】:多欲為苦,生死的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八大人覺經》
【第3句】: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八大人覺經》
【第4句】: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5句】: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6句】: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于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7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于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8句】: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9句】:戒莊嚴故,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滿足大愿。——《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10句】:慈莊嚴故,于諸眾生不起惱害;悲莊嚴故,憫諸眾生,常不厭舍;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舍莊嚴故,於順違境,無愛恚心。——《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11句】: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
【第12句】: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第13句】:于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
【第14句】:于身無所取。于修無所著。于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為梵行。——《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第15句】: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無取著故。心無障礙故。所行無二故。方便自在故。受無相法故。觀無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為清凈梵行。——《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第16句】: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屬四大。心性歸六塵,四大體各離。誰為和合者?
【第17句】:聞已應起大慈悲心。觀察眾生。而不舍離。思惟諸法。無有休息。行無上業。不求果報。了知境界。如幻如夢。如影如響。亦如變化。——《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第18句】:于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第19句】: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第20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第21句】: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第22句】:佛法是不二之法。
【第23句】: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第24句】: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第25句】: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第26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第27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第28句】: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第29句】: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獵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第30句】: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第31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第32句】: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于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第33句】: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于初學。
【第34句】:下下人有上上智。
【第35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36句】: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第37句】: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第38句】: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第39句】:一行三昧者。于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
【第40句】: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第41句】: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第42句】: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第43句】: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第44句】: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第45句】:外于相離相。內于空離空。若全著相。即長邪見。若全執空。即長無明。
【第46句】:于一切處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此名一行三昧。
【第47句】: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
【第48句】: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
【第49句】:一念平直。即是眾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
【第50句】: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第51句】:清凈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第52句】: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第53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第54句】: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第55句】:諸法寂滅。有何次第。
【第56句】: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于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于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
【第57句】: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第58句】:無生無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
【第59句】:于諸病苦,為作良醫。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為作光明。于貧窮者,令得伏藏。
【第60句】: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于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第61句】: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第62句】:菩提屬于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第63句】:我于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第64句】:以于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第65句】: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
【第66句】: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
【第67句】: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第68句】: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
【第69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第70句】:一切眾生于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第71句】: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第72句】: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第73句】:欲求如來凈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于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暖氣歸火,動轉當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于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第74句】: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第75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第76句】: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關于佛教傳統雙修的論文
佛教傳入中國后,為適應中國社會的特殊情況,不斷調節自己,逐漸融入中國社會,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試論中國佛教的禪凈雙修傳統論文。在所有的佛教宗派中,禪宗與凈土宗是最具有中國特點的兩派。它們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合,形成了禪凈雙修的格局。筆者將結合中國佛教的發展過程,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以求教于方家。
【第1句】:禪凈雙修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必然趨勢
佛教自從兩漢之際傳入中國之后,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逐漸取得了較大的影響,但也給自身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唐武宗的滅佛,使佛教遭到了很大的挫折,特別是那些依靠龐大的寺院經濟維持的佛教宗派,影響更大,此后,這些宗派一蹶不振。相反,禪宗倡導山林佛教,主張自力更生,所以禪宗不但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反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凈土宗倡導念佛,基本上沒有什么龐大的叢林組織,且方便易行,所以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故而,武宗滅佛之后,中國佛教形成了禪宗與凈土宗雙枝并秀的局面。禪宗主張自力解脫,凈土宗主張他力拯救,所以禪宗與凈土宗,彼此攻擊,或執禪毀凈,或執凈毀禪。參禪者稱“即心即佛”,每每譏諷凈眾為“著相”。念佛者則自謂“仗佛加被”,往往貶斥禪眾為“浮泛”。然而禪凈作為中國佛教分別代表自力和他力的兩極,它們在理論上還是有一定的共通之處,所以在經過長期的內部緊張后,終于緩和矛盾走向融合,創造出兼具雙方之長的修持模式。
【第1句】:禪凈同源于大乘思想,具有自他融合的思想基礎。
凈土宗是以阿彌陀佛為信仰對象,以念佛為手段,以往生極樂世界為目的佛教宗派。在求得往生的過程中,凈土宗主張要依靠阿彌陀佛的偉大愿力,不斷念佛才能成功。這一思想是大乘佛教基本思想的反映。根據凈土宗的重要經典《無量壽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是法藏菩薩,立志證得無上菩提,發起普度眾生的誓愿。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修持,最終完成誓愿,在距今十劫之前成就為佛,住極樂世界,社會文化論文《試論中國佛教的禪凈雙修傳統論文》。我們可以看到阿彌陀佛身上體現出來的普度眾生的宏愿,這就是大乘佛教的.偉大精神即“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體現,他力的思想就是這種偉大精神在眾生修持依恃力用上的落實。又《佛說觀無量壽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即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注:《大正藏》12卷,第343頁上。)這是強調眾生之心憶佛念佛時,該心即是佛,諸佛廣大的智慧,就從憶佛念佛的心中出生。對眾生主體“心”功用的肯定,也是對自力功用的肯定,表明他力是不離開自力的,也是不能離開自力的。禪宗認為人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并強調心性本覺,返歸本性,自悟成佛。從廣義的他力意義上說,禪修者也要歸依佛、法、僧三寶,也要奉持戒、定、慧三學,因而要拒絕佛的他力幫助是不可能的,拒絕死后進入佛國世界的說法也是難以立足的。所以禪凈兩宗的大乘思想決定了融合的可能性。
【第2句】:禪凈雙修符合人的心理基礎。
佛教作為一種世界觀,對世界的看法是悲觀的。它認為世俗世界是一個苦海,因此,希望大家能夠脫離這一苦海。為了這一目的,它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修行方式。盡管修習方式多種多樣,但歸根結蒂不外兩種,即是依靠修行者個人的力量或依靠外在神靈的力量。禪宗就是中國佛教中主張依靠自力修行的代表,凈土宗則是主張他力拯救的代表。無論是自力解脫還是他力拯救,都是人們心理需求的不同方面而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有限的存在,這就決定了我們不可能成為神,無所不能。所以當我們遇到超越自身的能力時,我們就自然地期望有一種超越我們自身的力量存在,這當然只能是神,這也是人類需要神或者說外在超越力量的心理基礎,這就為他力拯救思想提供了可能性。凈土宗在這一方面滿足了信徒們修行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面,每一個人又都是有理性的存在,我們的思維是無限的,可以不受肉體的限制,這就決定了我們又是一種無限制的存在,而且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人類自力的心理基礎。這也是禪宗存在的內在基礎。所以說禪宗與凈土宗代表的是我們人類的兩極,片面地強調一方面都是不恰當的,正確的是兩者結合起來。中國佛教的禪凈雙修就是走的這一條道路。
上一篇:北斗衛星設計師名言-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