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告訴人們,三軍的力量雖然強大,由于祌種原因,統帥可以被奪去,雖然一個人的力量與三軍相比微乎其微,可一個人一旦立定志向,便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氣節.在生死存亡關鍵時刻不為威脅利誘所動搖,恪守信念,堅定意志,保持人格的尊嚴。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出處
《論語·子罕》
注釋
三軍:一軍為12500人,此為軍隊的通稱。
奪:改變。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
志:志向,意志。
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三軍的統帥可以被奪去,一個男子漢的志向卻不可以被強迫改變。
賞析
孔子告訴人們,三軍的力量雖然強大,由于祌種原因,統帥可以被奪去,雖然一個人的力量與三軍相比微乎其微,可一個人一旦立定志向,便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氣節.在生死存亡關鍵時刻不為威脅利誘所動搖,恪守信念,堅定意志,保持人格的尊嚴。正如《集解》孔(安國)說:“三軍雖眾,人心不一,則其將帥可奪而取之。匹夫雖微,茍守其志,不可得而奪也/歷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多少思想者,為愛國之志和民族氣節拋頭顱,灑熱血、譜定了一曲曲壯麗的篇章。就像譚嗣同說,變法必得流血,就讓我來做這流血的第一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華夏族,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孔子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修訂《詩》、《書》、《禮》、《樂》,序《周易》,撰寫《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著名的儒家學派經典《論語》。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世界各地都有孔廟祭祀孔子。
《匹夫不可奪志也》古詩詞素材
下一篇:《雖九死其猶未悔》古詩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