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金簪兒掉在井里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歇)簪兒:別住發髻用的條狀物,一端略尖,用金屬、玉石等制成。只是:就是。指屬于你的終歸是你的。 也作“金簪兒掉在井里——是你的就有你的”。
【第2句】:【有鹽同咸,無鹽同淡】(慣)比喻同甘共苦。
【第3句】:【是真難滅,是假易除】(諺)是真的誰也難以否定,是假的自然容易消除。指凡真的自然經受得住考驗,凡假的總經不住事實的驗證。
【第4句】:【飽食傷心,忠言逆耳】(諺)過度貪食會損傷身體,忠言勸告往往令人難以接受。
【第5句】:【兩口子】“兩口子”指夫妻,如“小兩口”、“老兩口”。源出清代。 清朝乾隆年間,山東某縣有個才子叫張繼賢,他與惡少石萬倉之妻曾素箴一見鐘情,后夜夜來往。不料,石萬倉因酗酒過度而亡。石家人懷疑是曾素箴所害,便告到官府里,硬說是“奸婦害本夫”。官府也不問個青紅皂白,就將張繼賢和曾素箴抓進大牢,問成死罪,從府里押解到京城。 一個偶然的機會,乾隆皇帝看到了張繼賢的供狀,見文筆不俗,十分驚訝,便親自到獄中,看望張繼賢的相貌,試過了他確實有才,遂起惻隱之心。 乾隆下江南時,途經微山湖,逗留過幾天,熟知那里的地理環境,便御批張繼賢發配臥虎口,曾素箴發配黑風口。張、曾二人來到“兩口”之地,依然情不斷、心相連。今天他去黑風口,明天她來臥虎口,你來我往,自由自在,故被人稱為“兩口子”。據說,被稱為夫妻的兩口子,就來源于此。
【第6句】:【知道瘋駱駝的性子,在草地上就不穿紅襖】(諺)瘋駱駝見了紅色就發狂,知道這一點,就不要在草地上穿紅衣服惹事。指知道事態發展后的厲害,就應謹慎行事,以防事故。
【第7句】:【春節】春節,俗稱過年,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國人不管天南海北,都要趕回家團聚,吃年夜飯,因而形成中國獨有的景觀——春運,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人山人海,一票難求。 春節的主調是慶豐收,除邪氣,求得來年吉祥如意。春節的時間是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古時稱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改用公歷紀年,定公歷1月舊為元旦,將舊歷元旦改稱春節。傳統意義的春節時間較長,一般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俗稱臘月)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其中除夕(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期間民俗活動很多,如祭祖、拜年、走親戚,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等。各地還有多種娛樂活動,如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唱大戲等,現在又增加了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過年的歡樂氣氛更加濃了。
【第8句】:【天不能總睛,人不能常壯】 釋義:比喻難免要發生意外的事。 例句:常言說:“天不能總青,人不能常壯?!边@牛要病,我們有什么辦法?
【第9句】:【屁股沉】(慣)指不管到哪兒,坐下就不走了。
【第10句】:【家有一老,黃金活寶】(諺)家里有一位老人坐陣,抵得許多金銀財寶。指老人生活經驗豐富,是家庭極為寶貴的財富。 也作家里有一老,炕頭坐活寶。 家有老,是個寶。
【第11句】:【百人百條心,千人千個樣】(諺)指人各有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性格,各不相同,這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一樣。
【第12句】:【吃了螢火蟲——肚子里明】(歇)螢火蟲:昆蟲,腹部末端有發光器,能發帶綠色的光。本指心里明亮,轉指心里明白。
【第13句】:【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 釋義:話說清楚別人才能明白。 例句:“三爺三嫂都是勞苦人民,一說就通!就是可惜呀,咱們說的還不夠;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啊!”
【第14句】:【上西天】(慣)西天:佛教徒指極樂世界。 也作“升西天”。
【第15句】:【朋友妻,不可戲】(諺)對于朋友的妻子,要尊重、嚴肅,不可有任何輕浮的表現。指朋友之間義氣為重,對朋友妻尤其不得失禮。 也作朋友妻,不可欺。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滅.
【第16句】:病急亂投醫,逢廟就燒香.
【第17句】:【做生意】“做生意”指商業經營,俗稱“做買賣”。為什么把“做買賣”說成“做生意”呢? “做生意”最早見于南朝劉宋時期《世說新語·言語》引用的一個故事:以前孫吳(指孫權聽建立的東吳政權)時曾有人把鳥翼用剪刀剪下,扇起風來力不減,如同圓扇一樣。但當時沒有“生意”,直到晉滅吳以后,才得到大家的使用。這里“生意”一詞是說物品能夠引起人們發生興趣,才會被人去買。后世遂將經商做買賣之事稱為“做生意”,意思是引入感興趣之后買賣方才具有生機?!毒┍就ㄋ仔≌f·錯斬崔寧》有“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即去改業做生意”之語。此乃把做買賣稱為“做生意”的首次記載。也是做生意的源頭。
【第18句】:【猴子穿馬褂,裝貴人】 釋義:比喻諷刺人冒充尊貴的人。 例句:我那是什么地方?能讓你正經嗎?一天不理人,閑言冷語都來了。臭派頭,窮講究,肚子里全是草,猴子穿馬褂,裝貴人。你受得了嗎?
【第19句】:【說著葫蘆忘了瓢】(慣)形容記性差,丟三落四。
【第20句】:【沒好事上門,光鬼火來家】(慣)鬼火:磷火的俗稱,磷化氫燃燒時的火焰,白中帶藍綠色,人和動物尸體腐爛時分解出磷化氫,并能自燃,夜間在野外有時可以看到。指家里沒遇上好事,卻來了壞人。
【第21句】:【賣糖的不賣醋,賣醋的也別賣糖】(諺)賣糖的就只賣糖,賣醋的就只賣醋,不要互相摻和。比喻人各干各的營生,不要相互攪擾干預。
【第22句】:一個人唱不成全家福。
【第23句】:【朋友莫交財,交財仁義絕】(諺)朋友之間不可在錢財上糾纏不清,一旦成了金錢朋友,就沒有仁義情分了。指交友重在情義,切忌錢財交往。
【第24句】:【你有牢籠計,我有攀墻梯】 釋義:比喻總有比對方更高明的辦法對付對方。 例句:他有關門計,我有跳墻法。你有牢籠計,我有攀墻梯。我給他耍了個“釜底抽薪”的手腕,晚上鉆進他們生活區,直接找到在這個崗位上工作的老工人家里去了解。
【第25句】:【水深見長人】(諺)長(chang)人:身材高大的人。比喻在關鍵時刻才能顯現出英雄本色。
【第26句】:【勝敗是兵家之?!恳姟氨覄儇?,自古無常”。
【第27句】:【天早鋤田,雨澇澆園】(諺)指天越旱越要加緊鋤田,因為鋤田可以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雨越澇越要加緊澆園,因為雨后澆井水,能改善地面水質狀況。 也作天旱不誤鋤田,天澇不誤澆園。 天旱不忘鋤田,雨澇不忘澆園。
【第28句】:【此一時,彼一時】 釋義:指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不能同樣看待或一概而論。 例句:此一時,彼一時。那時他要不裝裝過激派的樣子,怎么能成得了名,怎么能當得上今天的大使。
【第29句】:【屬螃蟹的——橫行慣了】(歇)本指螃蟹習慣橫著爬行,轉指一貫蠻橫不講理。 也作“屬螃蟹的——橫著走”。
【第30句】:【忍得一時忿,終身無惱悶】(諺)指人如果能克制一時的惱怒,冷靜理智地應對各種事端變故,就可免去一生的苦惱和遺憾。 也作忍得一日氣,免得百日憂。 忍得一時氣,能消百日災。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千日之憂。
【第31句】:【三年郎中妻,抵得半個醫】(諺)郎中:中醫醫生。指醫生的妻子經常見識醫生治病用藥,自然就懂得些藥性和醫理。也泛指長期經見事物,就會熟悉懂行。
【第32句】:【家懶外頭勤】 釋義:在外邊勤勞,在家里什么都不管。 例句:玉生是個“家懶外頭勤”,每天試驗這個,發明那個,又當著個民兵班長,每逢收夏、收秋、過年、過節就在外邊住宿,根本不是管家的人。
【第33句】:【餓死不吃偷來食,凍死不穿搶來衣】 釋義:寧死也不做盜賊。 例句:“想不到你竟干出這種缺德事。俗話說:‘餓死不吃偷來食,凍死不穿搶來衣?!氵@樣做,對得起黨嗎?……”
【第34句】:【硬來硬抗,軟來軟磨】(慣)指不向對方屈服,以對方采取的態度來對付對方。
【第35句】:【拉皮條】(慣)指為男女搞不正當的關系牽線搭橋。 也作拉皮條纖。 牽馬拉皮條。
【第36句】:【誰家敢掛無事牌】 釋義:說明誰家也不可能沒有事。 例句:親戚處,這都是常情嘛!誰家敢掛無事牌,保證沒得個三長兩短的?
【第37句】:【天上下雨地下流,小倆口打架不記仇】(諺)指年輕夫妻吵架很平常,彼此很快就會忘記,也作天上下雨地下流,倆口子吵架不記仇。 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記仇。
【第38句】:【釣魚憑竿,捉雀憑篩】(諺)離了釣竿,釣不上魚來;離了竹篩,捅不住雀鳥。泛指人不論做什么事,總離不開相應的得力工具。
【第39句】:【鳥靠翅膀獸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諺)鳥靠翅膀飛翔,獸靠四肢奔跑,人靠智慧謀生,魚靠尾巴游動。指人和動物都要憑著自身的特有條件謀求生存。
【第40句】:【只有出的氣,沒有入的氣】(慣)形容奄奄一息,即將斷氣。
【第41句】:【嘴一份,手一份】(慣)指人能說能干。
【第42句】:【伯樂一顧,馬價十倍】(諺)伯樂:春秋時秦人,善相馬。指只要伯樂對某一匹馬看上一眼,這馬的價錢就會提高十倍。也借指經威望高的人推薦,其人的地位就會大為改觀。
【第43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風險,就不會取得好結果。它源自班超。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陜西扶風)人。班家一門名人輩出,尤其是班超兄妹三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堪比“三蘇”(蘇軾父子)。班超的哥哥班固,專心治史,完成了一部偉大的歷史巨著《漢書》;班超的妹妹班昭,是歷史上著名的才女與歷史學家。班超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成語“投筆從戎”的典故就出自班超。 班超投筆從戎后,決心在外交和軍事上建功立業。漢明帝十六年,班超隨郭恂出使西域,為漢匈之間的戰爭尋找盟友和支持者。當時的西域各國多數位于今天我國的新疆地區,小國林立,漢朝與匈奴的勢力犬牙交錯,各國在兩大勢力之間來回搖擺不定。作為使者,班超他們來到鄯善,鄯善國王對他們很尊敬,招待很好。然而突然間又變得很疏遠,不太搭理他們。班超斷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國王狐疑不定,才會這樣前熱后冷。于是,他探明了匈奴使者的駐地,秘密召集自己的隨從三十多人,激勵大家說:“我們從故鄉而來,想著能夠完成任務,建功立業,而如今匈奴的使者才來幾天,鄯善王就已經對我們疏遠了,再多等些時日,我們一定會被他送給匈奴人,尸骨被豺狼啃食。如今的局勢危急萬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只能冒險出擊,半夜火攻突襲匈奴使節,一舉消滅他們,到時候鄯善王一定會害怕被匈奴報復,也會懼怕我們的決心?!庇谑?,夜襲成功。第二天會見鄯善國王,將匈奴使者的頭顱出示給他,鄯善王大驚失色,從此成為漢朝在西域的主要支持者。
【第44句】:【花對花,柳對柳,破畚箕對折笤帚】(諺)畚(ben)箕:簸箕。借指男女婚配,要門當戶對,相稱相配。 也作花對花,柳對柳,破糞箕尋著爛笤帚。 花配花,柳配柳;爛撮箕,配笤帚。
【第45句】:【成立之難如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諺)覆墜:傾覆敗落。燎:燒。 指基業的創建與成就,就像上天一樣艱難;而覆亡與敗落,卻像燎毛一樣容易。
【第46句】:【樹大招風】(諺)樹木高大了,就容易招來大風。常比喻名聲大或權勢重了,就容易招來非難、嫉妒與仇恨。 也作樹大招風,官大招禍。 樹大招風,錢多惹事。 樹大招風,名高招忌。
【第47句】:【人不壓眾,貌不驚人】(慣)指人的相貌不出眾,很普通。 也作“衣不壓眾,貌不驚人”。衣:衣裝,衣飾。
【第48句】:【丟了芝麻,撿了西瓜】(慣)比喻得大于失。 也作“撒了芝麻撿個西瓜”。
【第49句】:【巧媳婦不怕挑剔婆】(諺)指媳婦心靈手巧,就不怕婆婆百般挑剔。常比喻商場或服務行業,只要服務周到,就能使顧客滿意,無可挑剔。
【第50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諺)成人:成就有用的人材。自在:舒適安逸。指人要想成材,就不可貪圖安逸享樂;貪圖安逸享樂,就不能成材。 也作成人的不自由。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第51句】:【木偶能跳動,自有提線人】(諺)木偶:木頭做的人像。木偶戲中木偶人像能跳能舞,是有人在幕后牽線操縱。比喻有人出面鬧事,是后臺人物在指使。 也作“木偶不會自己跳,幕后定有牽線人”。
【第52句】:一家蓋不起龍王廟,萬人造得起洛陽橋。
【第53句】:【當面鑼,對面鼓】(慣)比喻面對面把話說清楚。
【第54句】:【鼻子上掛鲞魚——嗅鲞】(歇)鲞(xiang)魚:剖開晾干后食用的魚。嗅鲞:諧“休想”。指不要癡心妄想。
【第55句】:【傻眼】“傻眼”形容出乎意料、措手不及、舉止無措、沒有辦法的尷尬狀。它源自“傻”和“眼”的巧妙組合。 首先看一下“傻眼”一詞的使用效果。某醫院為一孕婦多次進行產前檢,確定是雙胞胎,且狀況良好,結果生下來是連體嬰兒,醫生頓時傻了眼?!吧笛邸币辉~用得實在絕妙,把當時的情況唯妙唯肖地描述出來了,換任何一個詞都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傻眼”之所以傳神,是把常用來形容糊里糊涂、呆頭呆腦的“傻”字,拿來偏偏放在了本是活潑好動的心靈之窗“眼睛”之上,形成了巨大反差的目瞪口呆的“傻眼”,頓時讓人領悟到,那促使人傻眼的意外,是多么讓人無法捉摸驚詫莫名。
【第56句】:【棉花里裹著針——軟里硬】(歇)本指軟里帶硬,轉喻表面和善而內心兇狠。 也作“棉花里面包圪針——柔中帶刺”。圪針:方言,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兒。
【第57句】:【聰明人好惹,糊涂人難纏】(諺)指聰明人通情達理,縱然惹了他,也容易講說明白;糊涂人不通情理,不分是非,難以應付。
【第58句】:【兒孫自有兒孫計,莫為兒孫作馬牛】(諺)子孫后代自會有他們的生活安排,前輩人不必為他們做牛做馬苦苦勞神費力。指前輩人為子孫后代苦心經營全是不必要的徒勞。 也作“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福:福分。
【第59句】:【實棒槌灌米湯——寸水不進】(歇)本指一點兒水也灌不進去,轉喻一句話也聽不進去。
【第60句】:【盼星星,盼月亮】(慣)形容盼望的心情非常急切。
【第61句】:【刑傷過犯,終身之玷】(諺)玷(dian):玉上的斑點。指人一旦觸犯法律,受到刑法的制裁,就成了終身洗刷不凈的污點。
【第62句】:【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兒稱為“公主”。這個名稱始于戰國時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兒稱“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原來與天子女兒的主婚人有關。當時,老百姓出嫁女兒,例由父親主持婚禮。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兒出嫁,怎么會出面主持婚禮呢?只好由同姓諸侯做主婚人。據《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子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蹦菚r候諸侯都稱之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對天子女兒的稱呼,此即“公主”名稱的由來。當時諸侯的女兒也被稱為“公主”。 自漢代起,皇家禮儀制度進一步健全,稱謂方面也做了明確規定?;实鄣呐畠簩7Q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稱“大長公主”。其他人的女兒不準用這些名稱。分封各王、侯的女兒則稱為“王主”、“翁主”。 這也有記載,顏師古在對《漢書·高帝紀下》“女子公主”條下解釋說:“天子不親主婚,或謂公主;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當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為其主婚也。”可見,“王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個級別。其后,“公主”稱謂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滅亡。
【第63句】:【晴天還要防陰天】見“好天也得防陰雨”。
【第64句】:【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釋義:指太陽落在云層里,后半夜一般要下雨。 例句:看來,今天是不該走了。諺語說:“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這也是天意呀!
【第65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費】 釋義:辦大事的人,不在乎花些小錢或受些小的損失。 例句:“難得尋下這房舍兒?!Q浴纱笫抡卟幌≠M’?!?/p>
【第66句】:【人不要臉,百事可做】(諺)人要是不顧臉面,不知廉恥,那就什么樣低級下流的事都能做出來。指人必須知恥,然后才能做到行為有格。
【第67句】:【看見葫蘆想起了瓢】(慣)比喻看見某個人或事物就聯想到與此有關的人或事物。
【第68句】:【頭醋不釅徹底薄】(諺)釅:液汁味道濃烈。釀造的醋如果頭茬酸味不濃,那二茬、三茬的醋味肯定很淡。比喻事情如果起點低,往后就定然高不了。 也作頭醋不酸,到底兒薄。 頭醋不酸,二醋不辣。 頭醋不酸,徹底皆薄。
【第69句】:【在一棵樹上吊死】(慣)形容人心眼兒死,不知變通。 也作在一根樹枝上吊死。 一棵樹上吊死。
【第70句】:【唱白臉】(慣)白臉:中國傳統戲曲中奸臣的臉譜,象征奸詐,泛指反面人物。比喻在矛盾和爭斗中充當強硬、蠻橫的角色。
【第71句】:【一遭生,二遭熟】(諺)指人與人的交際,一次接觸生疏,再接觸就慣熟了。也指路徑多接觸,自然就熟悉。 也作一回相見兩回熟。 一回生,二回熟。 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第72句】:【乞食身,皇帝嘴】(慣)乞食:討飯。指人窮嘴卻饞。
【第73句】:【活見鬼】俗語“活見鬼”是用來形容事情的離奇、不合情理。如某某說:“我剛把眼鏡放到桌子上,轉眼就不見了,真是活見鬼?!睆目茖W角度看,鬼是不存在的,更不可能活見鬼。但古代人卻相信有鬼,并且相信人能見鬼。 活見鬼的故事多來自于古代“鬼怪錄”一類的志怪傳說。但有些也來自文獻資料。那么,什么人容易“見鬼”呢? 一是巫。三國時吳國人韋昭在注《國語》時說:“巫覡,見鬼者”。東漢王充《論衡·訂鬼》篇說:“巫黨于鬼,故巫者為鬼巫?!边@些人似能自由出入陰陽兩界,溝通人鬼。他們是古代職業見鬼者,多半也能從“活見鬼”中看出效益來。 二是患狂癔病或病人膏肓的人?!饵S帝素問靈樞經·癲狂》說:“顑狂者多食,善見鬼神?!边@是說患癲狂癥的人容易見鬼。病人膏肓的人也能見鬼。南齊梁人陶弘景《真誥》卷十五注云:“昔有人病,在地臥,于病中乃見鬼于壁穿下,以手為管而吹之,此即是鬼吹之事也?!?三是兒童也能見鬼。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載:“有一傖小兒,放牛野中,伴輩數人,見一鬼,依諸叢草間,處處設網,欲以捕人;設網未竟,傖小兒竊取前網……即縛得鬼?!惫硪度?,反被人捕。 按現代科技解釋,巫能見鬼,騙人(錢財)也;狂能見鬼,瘋幻也;小兒見鬼,腦功能發育不全,幻覺也。馬克思觀點,神鬼乃顛倒了的客觀世界的反映。
【第74句】:【話激話,沒好話】(諺)指對話不應語帶刺激,不然會越說越難聽,越說越惡毒。
【第75句】:【天落饅頭,也要起早去拾】(諺)指機緣再好,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成功。
【第76句】:【吹鼓手掉井里——響著響著下去】(歇)本指一邊吹著樂器一邊落到井里,比喻人的名聲由大逐漸變小。
【第77句】:【愛他的,著他的】(諺)對誰偏愛、溺愛,就不免要受誰的制約,甚至受騙上當。指偏愛與溺愛,必定落得個被動的結局。
【第78句】:【民無糧要反,兵無糧要散】(諺)老百姓沒糧吃就會起來造反,軍隊中沒糧吃就會各自走散。指糧食是安定與治軍的首要問題。
【第79句】:【夫人】“夫人”這一稱呼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現在仍在使用。 先秦時,諸侯妻子、帝王妃子均稱夫人,《禮記·曲禮》:“天子之妃日后,諸侯日夫人?!薄墩撜Z·季氏》:“邦君之妻,君稱之日夫人,夫人自稱日小童?!狈蛉诉@一稱呼含有尊貴之意。在古代,只有封爵是公、侯、伯的妻子和一、二品大員的妻子,才有資格稱“夫人”。到了漢代開始普及,凡達官貴人、頭面人物的妻子均可享受這一尊號了。至于老百姓或布衣之妻是不能隨便稱呼“夫人”的。 如今,“夫人”這一稱號雖然常用于日常生活,平民之妻也偶或有用,但在人們的潛意識中,仍然和為官者緊密相連而與百姓或布衣無太大瓜葛。
【第80句】:打柴問樵夫,駛船問艄公。
【第81句】:【無厘頭】“無厘頭”原是廣東佛山等地的一句方言,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粗俗隨意,沒有中心,令人難以理解。這種“無厘頭”形式,后來被運用到電影藝術上,成為周星馳為代表的一系列喜劇電影中的一種表演模式?!盁o厘頭”的語言或行為實質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透過其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可以觸及事物的本質。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游》中的對白便是“無厘頭”式的語言。隨著網絡的發展,“無厘頭”形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多青少年將其奉為圭臬?!盁o厘頭”一詞便由方言傳播到全國各地。
【第82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釋義:機關:周密而巧妙的計謀。卿卿:舊時對女子的愛稱。耍盡心眼自以為非常聰明,到頭來卻斷送了自己性命。嘲諷人玩弄權術和詭計,最后落得身敗名裂。 例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他這才是自作自受呢!
【第83句】:【耳聞不如目見】(諺)耳朵聽來的,不如親眼看到的準確可靠。指耳聽是虛的,眼見是實的。 也作耳聞不如目睹,目睹不如身受。 耳聞不如目睹,目睹不如親歷。 耳聽不如眼見,眼見不如手摸。
【第84句】:【寶馬須戴金鞍韉,良弓要配玉箭囊】 釋義:雙方地位要相等,要匹配。 例句:她想:俗話說“寶馬須戴金鞍韉,良弓要配玉箭囊”,我怎么就忘了。 于先生人再好,但怎能看得上我。人家是貴公子,名門之后,是大觀園里的賈寶玉,自己大不得了是個唱大鼓書的,就好比大觀園里的小戲子芳官、玉官一樣,要想靠他這樣的貴公子,還差著八丈遠呢!
【第85句】:【東溝犁,西溝耙】(慣)東溝犁一下,西溝耙一下。比喻做事不按章法,沒有次序。
【第86句】:【出岔子】(慣)指出了差錯或事故。
【第87句】:【一不做,二不休】(諺)指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到底。
【第88句】:【結為秦晉之好】這句話的意思是兩家聯姻,結為親家。此俗語出自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秦晉一直交好,而且以婚姻來促進秦晉之間的關系。那個時候,秦國與晉國不僅是相交之邦、禮儀之邦,也是婚姻走得最頻繁的兩個國家,兩國王室之間常會出現秦晉聯姻事件,后來秦晉就被稱為親人關系,一直沿用到今天。結秦晉就是促成男女雙方,使之交好,暗含結婚之意。
【第89句】:【粥鍋里照影子】(慣)粥稀得可以照見人的影子。比喻糧食將盡,幾乎斷炊。
【第90句】:【狗肉不上席】這是統行于民間的俗語,現在常用來形容某人素質差難以扶持,不堪任用。也有的把拿不出手的東西用此話作比。 其實,狗肉是美食,在先秦不僅可以上席,還曾把狗肉列為祭祀大禮的專用品,在周朝,那時狗肉是周天子專用食品,貴重如金,官員都沒有資格享用這種美味。 佛教傳人后,佛學典籍認為狗是不潔動物,禁止徒眾食用,由此影響到信奉佛教的皇帝。南朝宋、梁的皇帝幾乎都是佛教的鐵桿信徒,他們曾多次頒布禁食狗肉的詔令。唐高祖李淵、女皇武則天都先后頒布《禁屠詔令》,嚴厲禁止宰殺狗羊。南宋王栐《燕翼貽謀錄》載:屠殺狗,吃狗肉都要處以斬刑。到滿族貴族入主中原以后,這類規定也沒有放松,不僅不能吃狗肉,連狗皮帽子都不能戴。在歷史上禁吃狗肉的規定延續如此之久,對于狗肉不能上桌,發揮了持久有力的巨大作用。 實際上,不是狗肉不能上席,而是不敢上席。
【第91句】:【才脫虎坑逃得去,又遭機阱捉將來】(慣)機阱:設有機關的捕捉野獸的陷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指剛逃出險境,又中奸計被捉。
【第92句】:【哪吒下凡——一身火】(歇)哪吒:《西游記》、《封神演義》中的人物,《西游記》說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子,《封神演義》寫他在金光洞里復生后自天而降,手持火尖槍,腳踩風火輪。火:本指火焰,轉指火氣、怒火。形容人脾氣暴躁,極易發怒。
【第93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 釋義:比喻爭斗雙方誰勝誰負尚難預測。 例句:不妨事,大頭在我手,姑且待我將息棒瘡好了,也教他看我的手段。不知是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如今且不要露風聲,讓他先做了準備。
【第94句】:【繩打細處斷】 釋義:繩子的細處容易斷,比喻薄弱的地方容易出問題。 例句:才才那時長得瘦貓兒似的,病鬧個不停,人都說:“怕要繩打細處斷”。
【第95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慣)比喻做事時斷時續,不能持久。 也作“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第96句】:【財壓奴婢,藝壓當行】(諺)當行(hang):同行。指憑著錢財多就可使奴婢們服服帖帖聽從使喚,憑著技藝高就可使行內人心服口服對你敬重。
【第97句】:【不見兔子不撒鷹】 釋義:不看見兔子就不把獵鷹放出去。比喻不看準目標或沒有把握,決不輕易行動。“撒”又作“放”。 例句:看到這種情況,楊鎮宇立即傳達命令,讓戰士們停止射擊,節省子彈,不見兔子不撒鷹。
【第98句】:【人不辭路,虎不辭山】(諺)人不能離開道路,就像虎不能離開山岡。指人總要上路,上路總要靠別人幫助。
【第99句】:【柳樹上開花,沒結果】 釋義:柳樹的種子外面有白色絨毛隨風飛散,很像一團團白花,叫柳絮,種子非常小,不顯眼,人們錯以為柳樹不結果。比喻事情沒有個結果。 例句:唉,他說命太苦,頭一回說親說了個你,鬧了一回子,誰知道柳樹上開花,沒結果。
上一篇:婦女的名言(婦女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