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行行出狀元】(諺)行:行業。狀元:科舉時代殿試第一名。指不論哪一個行業,都有本行業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 也作行行出狀元,業業有高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第2句】:【拳來拳打,刀來刀當】(慣)當:抵擋,阻擋。比喻以對方的手段來對付對方。
【第3句】:【花開能有幾日紅】 釋義:感嘆青春短暫。 例句:舒海力哈哈一笑,轉了話題道:“花開能有幾日紅?你的庫瑪丹多大了?”
【第4句】:【千里馬還有一瘸】(諺)千里馬:日馳千里的名馬。瘸(que):跛腿。 即使是千里馬,有時也會失蹄。比喻做事再縝密的人,有時也會出錯。
【第5句】:【再好的摔跤手,也敵不過人多】(諺)指再精明能干的人,也對付不了多數人的力量。
【第6句】:【蘇州蛤蟆——南蟾】(歇)南蟾:南方的蟾蜍,諧“難纏”。指人或事不容易應付。
【第7句】:【見橐駝謂馬腫背】(慣)橐(tu。)駝:駱駝。看見駱駝以為是馬背腫了。比喻對不知道的事物憑主觀想象得出結論。
【第8句】:【娶媳婦兒打幡兒——熱鬧出了尖兒】(歇)幡兒:一種窄長的旗子,垂直懸掛,多用白紙剪成,舊俗出殯時用。指喧鬧得有些過分或出格。
【第9句】:【三日不彈,手生荊棘】(諺)三天不彈琴,手就像長了荊棘一樣生澀。指技藝要想精熟,必須常習常練。 也作三日不練不順手,兩天不念不順口。 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演腰硬。
【第10句】:【天子不差餓兵】見“朝廷不差餓兵”。
【第11句】:【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慣)才:文才。八斗:六朝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獨占八斗。見《南史·謝靈運傳》。五車:五車書,形容書很多。指人富于文才,學識淵博。 也作“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第12句】:【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釋義:比喻人受到激勵,才能樹大志,奮發向上。 例句:這說明,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把著眼點放在改造人的思想上,古語說,水激石則嗚,人激志則宏。
【第13句】:【天字第一號】(慣)舊時常用《千字文》文句的字來編排序號,“天”是《干字文》首句“天地玄黃”的第一字,“天字第一號”就是第一的意思。后借指最大、最好或最突出、最重要的。
【第14句】:【帶著鈴鐺去做賊】(慣)形容人愚蠢,需要保密的事卻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壞自己的事。
【第15句】:【老鼠兒見了貓】(慣)比喻弱者見到了懼怕的人。 也作“耗子見了貓”。
【第16句】:【貪小便宜吃大虧】指因貪圖小利而造成大的損失。“貪小便宜吃大虧”這樣口語化的俗語也有來歷嗎?有,而且是大有來頭,它源自大名鼎鼎的《呂氏春秋·權勛》,記述了戰國時,齊國將領達子奉命討伐燕國。出征前,達子要求齊王殺牛宰羊慰勞將士以鼓舞士氣,齊王極其吝嗇,居然沒有答應。 交戰時,齊軍士氣低落,被燕軍打得大敗,達子不幸陣亡。燕軍涌入齊國都城,搶奪了齊國無數的財寶,齊王也被迫逃亡外地。當時人們指責齊王“貪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第17句】:【饑餐渴飲,夜住曉行】(慣)餓了吃飯,渴了飲水,入晚住店,拂曉趕路。形容旅途生活十分辛苦。 也作饑食渴飲,夜宿曉行。 曉行夜住,饑餐渴飲。
【第18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釋義:司馬昭:三國時魏國的權臣,處心積慮地要奪取曹魏政權。比喻陰謀、野心,人所共知。 例句:賈源冷笑道:“純潔?高雅?還不是圖申茂那幾塊殘廢金?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19句】:【有再生的兒女,沒有再生的爹娘】(諺)兒女沒了,還可再生養;父母沒了,就無法挽回。指孝敬父母,是至高無上的品德,寧可舍后代,不可無父母。
【第20句】:【一碗清水看到了底】(慣)指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也形容人十分單純。 也作“一碗清水看到底”。
【第21句】:【耳聽干遍,不如手過一遍】 釋義:親手做一做,印象深刻。 例句:“……隊里還出一臺電動機來,讓人們拆了裝,裝起來拆,錢老大說:‘耳聽千遍,不如手過一遍。’這兩天又拆卸開東方紅拖拉機,重新裝配咧!”
【第22句】:【妻是枕邊人,十事商量九事成】(諺)指妻子是丈夫同床共枕的人,最為親近,有事同丈夫商量,容易被接受。
【第23句】:【海深不為深,友情第一深】 釋義:比喻友情比海深。 例句:錢萬利說:“海深不為深,友情第一深嘛!為人虛虛假假的不夠朋友,咱一見面,我就知你這人很實在。”
【第24句】:【除了靈山別有佛】 釋義:靈山:佛教指神靈的山。比喻除了此處,別的地方也可以去。 例句:那笑和尚又笑嘻嘻說道:“你豈不聞俗語說,除了靈山別有佛,不要遲疑,快跟我來。”
【第25句】:【背后捅刀子】(慣)指暗地里害人。
【第26句】:【柴經不起百斧,人經不起百語】(諺)木柴再硬,也經不住斧百次砍斫,定會劈開;人再固執,也經不住上百次的勸說,定會回心轉意。指思想工作只要耐心,自會生效。
【第27句】:【單相思】(慣)本指男女間只有一方對另一方愛慕。比喻辦事情只從單方面的主觀愿望出發,不顧客現實際。
【第28句】:人要實心,火要空心.
【第29句】:【沒眼先生上鐘樓——瞎撞】(歇)沒眼先生:盲人。瞎:本指失明,轉指盲目地。撞:本指撞擊鐘,轉指莽撞地行動。指盲目地東沖西撞或盲目行動。 也作沒眼先生出海——瞎撞。 沒了頭的蒼蠅——亂撞一氣。
【第30句】:【毒蛇口中吐蓮花】 釋義:陰險狠毒的人偽裝善良。 例句:“大家別看陳尚仁平日裝笑臉,做善事,正如俗話說的:……‘毒蛇口中吐蓮花’,大家要擦亮眼睛啊!”
【第31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釋義:比喻好景不長。常用來說明某些事物雖然暫時還繁榮、興旺、強大,但很快就要衰弱沒落下去。 例句:電影《藍色的海灣》中一位老工程師感慨地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32句】:【三十晚上咽了氣——活不到大年初一】(歇)指活不長久,即將死亡。
【第33句】:【耗子鉆牛犄角——盡了頭了】見“老鼠鉆牛角——無路可走”。
【第34句】:【見著禿子不講瘡,見著瞎子不講光】(諺)見了禿子,不要提說“瘡”字;見了瞎子,不要提說“光”字。 指說話要看對象,不要犯了別人的‘禁忌或觸及別人的隱私。
【第35句】:【高山藏虎豹,深澤掩蛟龍】 釋義:比喻偏僻的地方或群眾之中隱藏著人才。 例句:古云: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鹽車困良驥,田野埋麒麟:高山藏虎豹,深澤掩蛟龍。余仲雄一介寒儒,得中文武進士之職。
【第36句】:【獨虎架不住群狼】(諺)指單獨的一只虎,招架不了一群狼的攻擊。 比喻再強悍的人,也對付不了群體的圍攻。 也作獨虎怕群狼。 一虎難敵群狼。
【第37句】:【乘興而來,敗興而去】 釋義:敗興:興致被破壞,情緒低落。高興地前來,掃興地回去。“去”又作“返”。 例句:這樣,汪逆便乘興而來,敗興而去。他的以偽中央、偽黨來統轄南京與華北的野心,已經碰回去一半。
【第38句】:【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諺)疾病往往是由于飲食無節制、不衛生引起的,災禍往往是由于出口傷人或泄漏機密引起的。指人必須節食慎言,以免生病惹禍。
【第39句】:【泥佛勸土佛】(慣)比喻勸說或勸慰與自己情況相似或遭遇相同的人。 也作“泥菩薩勸土菩薩”。
【第40句】:【無鹽不解淡】見“沒咸不解淡”。
【第41句】:【貓哭老鼠假慈悲】 降義:偽裝好人,假裝慈悲。 例句:他聲嘶力竭地狂叫一通,稍停,又貓哭老鼠假慈悲地說:“我知道大家日子不好過。親幫親,鄰幫鄰嘛!今天我做件積德事,每人發糧五斤。……”
【第42句】:【熱不過火口,親不過兩口】(諺)火口:火爐的火焰出口,溫度最高。 兩口:專指夫妻。指火口的熱度是最高的,夫妻間的情感是最深的。
【第43句】:【鬼也怕惡人】(諺)惡人:兇狠惡毒、天不怕地不怕的愣漢。指惡人誰也招惹不起。
【第44句】:【灑熱血,拋頭顱】見“拋頭顱,灑熱血”。
【第45句】:【典賬買黃魚】(諺)典賬:典質,用物作抵押借錢。黃魚:即石首魚,頭大尾窄,身體側扁。寧可典賬,也要買黃魚吃。指黃魚肉嫩味美,十分誘人。
【第46句】:【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慣)聽到、看到了沒聽過、見過的事物。 指所聽所見的事物十分稀罕,以前沒有聽過或見過。 也作“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第47句】:【打著紅旗反紅旗】 釋義:打著革命的旗號,干反革命的事。比喻偽裝革命。 例句:好人也會辦錯事,壞人也會偽裝積極,打著“紅旗”反紅旗。
【第48句】:【焦了尾巴梢子】(慣)焦:干枯,轉指斷絕。尾巴梢子:比喻子孫。 譏諷人斷子絕孫。 也作“焦尾巴”。
【第49句】:【摸不準脈窩】(慣)比喻找不到問題的癥結。
【第50句】:【量體裁衣,看菜吃飯】見“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第51句】:【虎死不倒威】(諺)指猛虎雖然死去,但威風依然存在。比喻英雄豪杰身處厄運之中,仍然表現出昂揚的斗志,凜凜不可犯。 也作虎死不落架。 虎倒雄風在。
【第52句】:【守多大碗兒吃多大的飯】(諺)比喻有多大的產業,就作多大的開支用度。
【第53句】:【又想吃大餅,又不愿累牙】(慣)比喻既想得好處,又不愿出力。
【第54句】:【家丑家丑,家家都有】(諺)指家庭內部發生丟人敗興的事,是家家都難免的。
【第55句】: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
【第56句】:【烏紗帽】烏紗帽早已成為歷史,它的詞義已變成官員職務的代稱。其實,烏紗帽剛一問世時,并不為官員所獨占,而是官民皆可戴用的普通帽子。據史載,烏紗帽最早出現于南北朝期間,當時,南朝有個叫休仁的人,他以烏紗抽扎帽子邊沿,稱其帽子為烏紗帽。隨后,又有人用白紗甚至雜色紗扎帽邊,這樣也就有了“白紗帽”、“雜紗帽”了。這許多帽子官民都可戴。 到唐代,烏紗帽已十分普通,通用于天子、士人、妓藝。天子視朝時,按南朝舊制戴白紗帽,民間則盛行烏紗帽,只是一種俗帽,因其比較灑脫而為隱士山人偏愛,當時烏紗帽是一種十分隨便的穿戴。 到宋代,才規定朝中官員都要戴烏紗帽,連皇帝也不例外,烏紗帽兩旁各有一根長翅(可參照宋朝皇帝的畫像),足有一尺多長,所以走起路來上下顫動。為了保護帽翅免于抖落,官員走路都小心翼翼。而翅的作用是“鎮儀”,據說這種特別裝束是為了保證戴帽者走起路來端正莊重,保持做官的尊嚴。 明朝時,官員仍戴這種烏紗帽,但皇帝已經不戴了。明朝規定:官員上朝和辦公時,皆須戴烏紗帽,穿團領衫,束腰帶。帽翅長度較前縮短了,而且寬窄也不相同,官階越高,紗帽的雙翅越窄,反之,雙翅越寬。 烏紗帽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它的詞義卻保留了下來,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民間經常能聽到丟官就是丟掉烏紗帽。
【第57句】:【受夾板氣】(慣)指夾在中間,受兩面的氣。 也作“受夾墻氣”。
【第58句】:【圣人面前賣字畫】 釋義:比喻在內行人面前逞能。 例句:我可不敢在圣人面前賣字畫呀!
【第59句】:【火車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諺)火車不是靠人推著跑的,牛皮不是靠人吹著漲的。指大話、空話無用,有真本領、干出成績來才能使人信服。 也作“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
【第60句】:【一步一個腳印】(慣)形容做事扎實、穩妥。
【第61句】:【死豬不怕開水燙】(諺)豬已經死了,任開水怎樣燙都毫無知覺。比喻人身處絕境,無計可施,索性橫下一條心,任由事態發展去。
【第62句】:【吃得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釋義:吃過端午節的粽子,還要一凍再凍。形容端午節后天氣仍可能返寒。
【第63句】:【冷飯好吃,冷語難受】(諺)冷湯冷飯倒也吃得,冷言冷語卻叫人難以忍受。指冷嘲熱諷的話最傷害人的自尊心。 也作冷湯冷飯好吃,冷言冷語難受。 冷泡飯好吃,冷面孔難受。
【第64句】:【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釋義:比喻人最終總希望回到故鄉;也比喻事情終究要歸結到某處。“千丈” 又作“干尺”。“葉落”又作“落葉”。 例句:兀術道:“古人有言:‘樹高干丈,葉落歸根。’卿家若然思念家鄉,某家差人送你回國。”
【第65句】:【空口說白話】(慣)指光說不做或說了不兌現。 也作空口講白話。 空口說空話。
【第66句】:【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個什么地方,典出何處? 所謂“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居住的地方,又稱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凈土”。根據佛教典籍《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地是由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讀che、qu,熱帶海底軟體動物,介殼漂亮,可作裝飾品)、瑪瑙七種寶物鋪成,光彩照人,極其美麗。 這里的樹林、諸佛居住的講堂、精舍等,全由七寶組成,光輝燦爛,富麗堂皇;這里沒有行走不便的道路,到處暢通無阻;沒有坑洼陷阱,可以放心涉足;在這里想吃什么,珍饈佳肴轉眼就來,想穿什么衣服,也是應念而至;這里的人,個個相貌非凡,雖有身體之形,卻無血脈骨肉,人人相親相愛,相互敬如上賓。這里沒有任何疾病,想活多久就活多久,這里沒有絲毫的煩惱,更無矛盾沖突。不過,這個極樂世界是男性的凈土,看不到一個女人,因為女人得不到解脫,她們要想到達這里,必須轉為男身。怎樣轉為男身,只有艱苦修行才能實現變性。總之,在這里幸福之至,美妙之至,極樂世界,無可比擬。陶淵明寫的“世外桃源”那是比不了,玉皇大帝居住的天堂大概可有一比。 看來,人活著是不可能實現到達極樂世界這個夢想了,怨不得有人把死稱作“上西天”、“上天堂”,再也不受罪了。
【第67句】:【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釋義:有地有牛,一家老小過舒服的日子。這是農民的一種小農經濟思想。 例句:他仍舊一心直奔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第68句】:【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 釋義:比喻祖祖輩輩沒有卑鄙懦弱的人。 例句:你爹姓海,你也姓海,姓海的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人人要活得干凈,活得清白,活得正直,活得有志氣!
【第69句】:【不知哪塊云彩有雨】(慣)1比喻不知道誰將有出息、有作為。2比喻情況暫時還不明朗。
【第70句】:【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立】(諺)麝(she):又名香獐,似鹿而小,無角,腹部有香腺,分泌物名麝香,可入藥。麝自然帶有香味,不必借助風力張揚。比喻人的德才名聲貴在深孚眾望,不在于自我炫耀。
【第71句】:【泰山】妻子的父親被稱為“泰山”。這一稱呼從何而來?出處有三。 一說認為稱妻父是“泰山”,是由于泰山頂上有丈人峰的緣故。《唐六典》記載:“泰山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余里,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在山頂,特出群峰之表。”由此可見,泰山頂上確有丈人峰。這一說法到宋代又被確認,宋代晁說之在《晁氏客語》中也說:“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之天長,‘泰山’也成為妻父的尊稱。”這是唐宋資料所載,非傳說,后世便稱妻父為“泰山”。 二說“泰山”之稱源自晉朝。清代趙翼著《陔余叢考》一書,其卷三十七說,晉人樂廣為衛瑜妻父,衛瑜尊其為“樂丈”,“樂”、“岳”諧音,“樂”訛為“岳”,“樂丈”訛為“岳丈”。其實,衛瑜尊其妻父樂廣為“樂丈”,名副其實,無可厚非。“樂丈”訛為“岳丈”是后人之事,也未尚不可,符合約定俗成規律。后又從“岳丈”變為“岳父”。“岳”又使人聯想到五岳之首的東岳泰山,因而妻父又被稱為“泰山”。為了與“岳父”相并稱,人們將妻母尊稱為“岳母”。為了與“泰山”相并稱,便將妻母稱為“泰水”。這圈子兜得也太遠了,不過,它的軌跡是樂丈——岳丈——泰山,落腳點還是“泰山”。 三說是源自唐朝。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唐玄宗李隆基于開元十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禪,命中書令張說為封禪使,前往泰山修廟筑路。 張說順便將女婿鄭鎰也帶了去,把修廟筑路的任務交給鄭鎰辦理。鄭鎰是個貪官,偷工減料,趁機大撈一把,贓銀翁婿二人平分。這當然得到張說的歡心,于是張說給鄭鎰破格提拔。按照唐代官制,去泰山封禪后,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級。鄭鎰卻像坐直升機一樣一下子升了四級,從九品芝麻官一下子成了五品大員,綠衫換成了大紅袍。 工程完畢,唐明皇領朝廷文武百官前往泰山舉行封神大典。他見工程質量很糟糕,心中十分不悅,正好又看見負責施工的鄭鎰的官服突然換了顏色,氣不打一處來,指著侍立在一旁的鄭鎰問群臣:“諸位愛卿,爾等可知鄭鎰官升五品靠的是什么?”群臣懾于張說的權勢,不敢直言。此時,一個叫黃幡綽的伶人靈機一動,當即用手指了指腳下的泰山,并用眼睛瞄著張說,一語雙關地說:“此泰山之力也!”唐玄宗心中明白,因礙于張說的面子,不便發作。 此言一下子傳遍朝野,聽者無不掩面失笑。后人因此戲稱他人妻父為“泰山”。不料久而久之,戲稱變為尊稱。
【第72句】:【地頭文書鐵箍桶】(諺)地頭:地方上,專指當地的衙門。鐵箍桶:用鐵條緊箍的木桶。指當地衙門的文書,就像鐵箍的桶一樣牢實,是當地人人都必須遵從的。 也作“地頭的文書,鐵箍的桶”。
【第73句】:【荒年餓不死手藝人】(諺)荒年:饑荒年景。手藝人:憑手工技術謀生的人。指手藝人憑手工技術謀生,人們處處離不了他們,故謀生容易。 也作“饑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第74句】:【家有賢妻,夫不吃淡飯】(諺)家里有了賢惠的妻子,丈夫的日子就會過得有滋有味。指有了賢妻,丈夫就得益無窮。
【第75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釋義:指穿現成衣,吃現成飯,坐享其成。 例句:張公子是自幼嬌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何曾理會過啥叫生計艱難?像他這種人,不撞南墻是絕不會回頭的。
【第76句】:【屬周瑜的,小壺易熱氣量窄】 釋義:周瑜:三國時吳國主將。心匈狹窄,好忌妒。比喻人心胸狹窄,沒有度量。 例句:雪娟說:“我是屬周瑜的,小壺易熱氣量窄,可一半天咱們就回省城啦,一大攤子事昨整法?”
【第77句】:【爬高梯摘月亮——空想】(歇)空:本指在空中,轉指不切實際、沒有結果。指脫離實際的想象。
【第78句】:【秋蟬落地——啞了】見“落地的秋蟬——啞了”。
【第79句】:身體鍛煉好,八十不服老。
【第80句】:【危難之中,見智見情】(諺)見智見情:表現出一個人的智慧與真情。指人的真品質,只有在非常時刻才會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81句】:【看見葫蘆想起了瓢】(慣)比喻看見某個人或事物就聯想到與此有關的人或事物。
【第82句】:【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釋義:沉溺于男女私情,英雄的壯志就會消磨掉。 例句:這平生的大志,都被這嬌妻美妾消磨盡了。常言道:“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第83句】:【房無一間,地無一垅】(慣)形容家境貧寒,一無所有。 也作房無一間,地沒一壟。 房無半間,地無一垅。 地無一壟,房無一間。
【第84句】:【有同行的貨,沒有同行的利】(諺)同行(hang):同一行業。賣出同樣的商品,得到的利潤卻不相同。指經商中全靠個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
【第85句】:【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釋義:不信沒有根據,全信也沒有根據。 例句:村里有個學算卦的老頭叫徐秋的對他說:“南亭,這鬼神之事,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第86句】:有斧砍得樹倒,有理說的不倒.
【第87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 。釋義:比喻碰到什么情況,采取什么樣辦法對付。“砍柴”又作“打柴”。 例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到哪說哪。生死福禍有個天命管著哪! 只要這會兒不被打死,到時候,咱哥倆就在一起混,你聽我的,不會叫你吃虧。
【第88句】:【牛頭高,馬頭高】(慣)比喻二人爭高低,誰也不讓誰。
【第89句】:【鞋子合腳走得快】(諺)比喻做事彼此間合力配套,進展自然就順利。
【第90句】:【小菜園里的韭菜,你算哪一蔸】 釋義:蔸:量詞,相當于“棵”或“叢”。比喻小人物,根本數不著。 例句:呸!小菜園里的韭菜,你算哪一蔸?敢來教訓我?敢來拉我做壞事?
【第91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至理名言是勉勵人們要惜時如金。要知其來源,先要知其時間是怎么得來的,寸陰是多長時間。 古代用日晷計時,日晷是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的計時儀器。 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晷針垂直地穿過晷面中心,日晷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之勢,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上劃上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投影就會投向晷面,并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移動,于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表的指針,晷面則是表盤,以此來顯示時刻。將晷面上的格子用“寸”來衡量,晷針投下的陰影,就叫“寸陰”。 那么“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話是怎么來的,古人早就使用“寸陰”一詞了。如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南宋陳亮《上光宗皇帝鑒成箴》:“當效禹王,寸陰是惜;當效文王,日昃不食。”此處均是用“寸陰”代表光陰。將“寸陰”最早比作“寸金”的是唐代詩人王貞白,其詩云:“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后來元代詩人同恕《送陳嘉會》也這樣比喻:“盡歡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陰一寸金。”說的最完整的是清代周希陶編著的《重訂增廣賢文》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從此,這句話就十分流行。
【第92句】:【小子不吃十年閑飯】見“男孩子不吃十年閑飯”。
【第93句】:【好漢餓不得三日】(諺)再壯實的漢子,也經受不住連餓三天。指饑餓對人的威脅極大,在饑餓面前,任何人的忍受力都是有限的。 也作“好漢經不起三天餓”。
【第94句】:【繡花針對鐵梁,大小各自有用場】 釋義:比喻不論大小,各有各的用處、作用。 例句:你看的不對,繡花針對鐵梁,大小各自有用場。可別瞧不起小燕。
【第95句】:【蔥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頭根】 釋義:吃蔥辣嘴,吃蒜辣心,吃韭菜辣舌根。 例句:三平正吃得有勁兒,聽見兩個姐姐在外面議論,她是一句不讓,對著門外說道:“蔥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頭根。這辣子,真好吃!”
【第96句】:【柳條子穿鲇魚——一勒子貨】(歇)鲇魚:一種身體表面多黏液、無鱗的淡水魚。一勒子:用同一條繩子穿起來系緊。勒:諧“類”。指某一伙人都是同一個類型的壞東西。常含責罵意。
【第97句】:【不信好人言,吃虧在眼前】(諺)好人:指正直、無私且有遠見的人。 指不接受好心人的忠告,必定會遭逢倒霉的事。
【第98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慣)形容人安分守己。
【第99句】:【一張嘴不能言兩宗事】(諺)舊多指說書藝人的一張嘴不能同時講兩件事情。 也作“一張口難說兩家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