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殘日黑板報內容
中國全國助殘日是中國殘疾人節日。1990年12月28日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48條規定:“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小編收集了助殘日黑板報內容,歡迎閱讀。
全國助殘日歷年主題
1991年第1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宣傳殘疾人保障法
1992年第2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走進每個殘疾人家庭
1993年第3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扶助共進
1994年第4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我們同行——為遠南殘疾人運動會獻愛心
1995年第5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一助一,送溫暖
1996年第6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預防殘疾,增進健康
1997年第7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助殘與自強
1998年第8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扶貧解困
1999年第9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無障礙與視覺第一
2000年第10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志愿者助殘
2001年第11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宣傳貫徹保障法,攜手邁入新世紀
2002年第12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關注基層殘疾人工作,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
2003年第13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發展殘疾人事業,共同奔赴小康
2004年第14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情系我的兄弟姐妹,幫扶貧困殘疾人
2005年第15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平等共享,促進殘疾人就業
2006年第16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真實的了解,真摯的'關愛
2007年第17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保障殘疾人的權益,共建和諧社會
2008年第18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牽手殘疾人走進殘奧會
2009年第19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關愛殘疾孩子發展特殊教育
2010年第20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關愛幫扶農村貧困殘疾人
2011年第21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改善殘疾人民生,保障殘疾人權益。
2012年第22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加強殘疾人文化服務,保障殘疾人文化權益
2013年第23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幫扶貧困殘疾人
2022年第24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關心幫助殘疾人,實現美好中國夢。
2022年第25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關注孤獨癥兒童,走向美好未來。
2022年第26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關愛孤殘兒童,讓愛灑滿人間。
2022年第26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推進殘疾預防,健康成就小康
校園黑板報內容
導語:校園的四季是美麗的,可愛的,迷人的,現在小編為你提供校園黑板報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校園標語(一)
【第1句】:學習改變生活,知識改變命運。
【第2句】: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和學習。
【第3句】:時間等于金錢,知識就是力量。
【第4句】:做文雅優雅高雅的苑中人。
【第5句】:做人誠為本,做事實為基。
【第6句】:我喜歡讀母校的書,更喜歡讀母校的人。
【第7句】:理念決定行為,態度決定一切。
【第8句】: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第9句】:種下一種個性,收獲一種命運。
【第10句】:我為母校而感到無比驕傲,也要讓母校為我感到自豪七。
校園作文(二)
我們學校操場的一邊有九棵高大的梧桐樹。它們有三層樓那么高,大的要兩個小朋友才能合抱住。它們像接受檢閱的.隊伍,站得整整齊齊,又像勇敢的士兵守衛著校園。
春天,細雨如絲,九棵梧桐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黃的芽苞,像綠色的花骨朵,又像綠色的翡翠綴滿枝頭,非常惹人喜愛。又過幾天,一個個芽苞變成了一片片小小的像嬰兒小手似的嫩葉,它們在和煦的春風中歡笑著。
夏天,驕陽似火。梧桐樹葉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深綠色的葉子像大蒲扇,又像大人的手掌,但比大人的手掌大得多。金色的陽光照在樹葉上,閃著綠色金光,使梧桐樹充滿著生機和活力。課間,我們到梧桐樹下乘涼、跳橡膠筋。()
秋天,梧桐樹葉有的是墨綠色,有的變黃了。一陣秋風吹過,葉子慢慢往下落。有的像黃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降落傘,從天而降;還有的像打秋千,飄飄悠悠。我們撿起落葉,把它當作書簽,作標本,貼葉畫。
冬天,寒冬呼嘯。梧桐樹葉落光了,只剩下粗壯的枝干,在勇敢地和風爺爺作斗爭。它們在積蓄力量,等待明年春天的到來。我們也不怕冷,在梧桐樹下跳繩,擲沙包。
我愛校園的梧桐樹,我更愛培育我們健康成長的校園。
校園詩歌(三)
滿懷熱忱,走進支教學校的大門,我把真誠的微笑,撒滿美麗的校園。
你看,你看,校園盛開的鮮花,是我童年記憶的搖籃,那是母校曾經的芬芳。
你聽,你聽,鳥兒歡唱的歌謠,是我耳畔熟悉的教導,那是恩師譜寫的驕傲。
美術黑板報的內容
美術作品體現的運動感是人的一種視覺感受。這種感受受到形體的方向、形狀重心、力度等方面的控制和引導。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美術黑板報內容,歡迎閱讀!
小學生美術基礎知識
【第1句】:點線面組成了豐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條件。
【第2句】:常用的設計花卉圖案的方法有夸張、變形、添加等。
【第3句】:常用的幾種剪紙的方法有陰剪、陽剪、綜合法。
【第4句】:學習染紙時要一看紙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
【第5句】:外界的物體,透過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視網膜上就會變得近大遠小。
【第6句】:年畫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
【第7句】:點、線、面組成了豐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條件。
【第8句】:什么是“裝置藝術”?
選擇一些現成的物品,組合起來,在一個新的標題下,呈現出新的形象。
【第9句】:用色彩和筆觸表現空間和距離的感覺時,要注意近遠出的那些變化?
一般情況下:近處色彩偏暖,遠處偏冷,近處色彩鮮艷,遠處灰暗,近處色彩筆觸強烈些,遠處筆觸柔和些。
給美術生的話
【第1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張躁(唐代畫家)
【第2句】:古人有:“讀書不多,畫則不能進于雅;觀理不清,則畫不能規于正。”
【第3句】:“真山水之川谷,遠望以取其勢,近看以取其質”;“宏觀取大勢,微觀取實質”——郭熙《林泉高致》
【第4句】:“天地以生氣成之,畫以筆墨取之。”——石濤
【第5句】:“用一根線條去散步”——德國芝術家保羅·克萊.
【第6句】:米開朗基羅曾說過:“藝術家用腦,而不是用手去畫。”
【第7句】:柯羅曾經說:“我從來不急于畫細節,我首先注意一幅畫的大體和特征…”
【第8句】:“畫素描是從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開始,而以看見的'東西結束……”——羅馬尼亞著名畫家博巴
【第9句】:“許多藝術家的失敗,僅僅是他們只接受一種畫法,而指責其他所有的畫法。必須研究一切畫法,而且要不偏不倚地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因為你將不會跟著某一個藝術家跑。應該做一切人的學生,而同時才能不是任何人的學生,應該把一切學到的功課,化為自己的財產。”——(德拉克洛瓦論美術和藝術家)
【第10句】:“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張彥遠
【第11句】:“神與心會,心與氣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絕無求工求意之意,而工處奇處蜚然與筆墨之外。”——王原祁
【第12句】:著名畫家關山月的座右銘是:著筆不宜一味熟,稱心還常三分生。
【第13句】:徐悲鴻的座右銘是: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第14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清代書畫家、文學家)
【第15句】: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徐謂(明代)
美術的起源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指占據一定空間、具有可視形象以供欣賞的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等,在中國還包括書法和篆刻藝術。“美術”這一名詞始見于歐洲17世紀,也有人認為正式出現于18世紀中葉。近代日本以漢字意譯,五四運動前后傳入中國,開始普遍應用。也稱“造型藝術”
美術的主要表現形式 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塑造可觀的靜止的,占據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象的藝術.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同時也是一種生產形態.
美術,也稱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它是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紙、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過造型的手段,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空間和審美價值的視覺形象的藝術。
美術的范圍非常廣泛。從大的方面說,它可以大體分成觀賞性藝術和實用性藝術兩種類型。
從觀賞性藝術來講,它主要包括繪畫和雕塑兩大類。而繪畫,由于它使用的物質材料和工具的不同,又可分成中國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版畫、素描等畫種。雕塑也有圓雕和浮雕等多種形式,所用材料則有石、木、泥、石膏、青銅等。
實用性藝術同樣包括兩大類:工藝美術和建筑。目前,國內外對工藝美術這個概念的理解雖有不同的看法,但按照通常的說法,工藝美術包括了傳統手工藝品、現代工業美術和商業美術三大部分。傳統手工藝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屬工藝品等;現代工業美術(或稱“工業設計”)包括一切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適用而美觀的生活用品(如花布、陶瓷、玻璃器皿、家具、地毯、家用電器等),以及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機械的造型和色彩設計;現代商業美術主要是指商品標志、包裝裝潢和商業廣告等。建筑之所以也屬于美術的范圍,那是由建筑本身包含的技術科學和藝術的兩重性所決定的。任何一座建筑物總是以具有某種空間形體的物質結構矗立在大地上的,這就必然有一個造型是否美觀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筑和雕塑一樣是一種非常具體的造型藝術。
狗年黑板報內容
狗年春節將至,而春節的黑板報內容又有哪些可以填寫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狗年黑板報內容,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狗年黑板報【1】
狗年黑板報【2】
狗年黑板報【3】
春節的征文:
春節到!春節到!家家戶戶真熱鬧!掛燈籠,放鞭炮!全國人民齊歡笑!
我的老家在東北,雖然我不在我的故鄉,但心在那里,我的故鄉過春節也沒什么特色,大家過春節就圖倆字:”喜慶“。在春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會分外熱鬧。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年夜飯,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多好呀。每逢春節,在外地工作的親人,都會趕到家來,陪父母開開心心過大年。這正是人們想要的:”團圓“,每一次過年,都會充滿親情味兒。過年總結出倆詞兒:”喜慶“與”團圓“。
過年,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買新衣服。這樣好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大人們可有事干了,要給小孩們準備紅包,要買過年吃的,用的,喝的,而且臘八大人們還要熬臘八粥,臘八粥由各種米,各種豆,與許多干果熬制成的。而且,在這一天,家家要吃餃子。
到了除夕夜,算是正式開始了。除夕往往是最熱鬧的一個高潮,到處是飯香,而且,在這一天,小孩們也是最開心的,他們會領到壓歲錢,早上,還會貼上紅紅的對聯,每次吃年夜飯,平常吃”貓食“的我,都會多吃幾個餃子和菜,因為年夜飯被濃濃的親情包裹著,再加上年夜飯都是香噴噴的家常菜,直到吃的肚子實在裝不下了,才會停止吃飯。晚上,小朋友要把壓歲錢壓在枕頭底下,保平安。而且,到了十二點,禮花響起,伴隨著歡呼聲,新的一年開始了。而且還不能睡覺,要守歲,一定要十二點以后睡覺才行。
正月初一,商店都關門了,大人們也休息了,早上先睡個懶覺,起來之后,再打電話發短信拜年。老人們去拜訪朋友,男人們去串門,女人們則留在家里迎賓,接待客人。小孩們通常都去樓下放炮,害怕放炮的就留在家里看電視。
到了元宵,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鬧元宵,在這一天,全家又要團聚在一起,吃湯圓,寓意是:團團圓圓,不僅如此,還要看花燈,猜燈謎,就是在紙燈上寫上謎語,讓人來猜。在這一天,人們還要放天燈,在天燈上寫上自己的愿望,放飛它愿望就能實現。元宵節過完,春節就算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我的春節就是這樣過的,你呢?
春節的習俗:
貼對聯
貼對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對聯的習俗。
對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對聯。對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對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
對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對聯,以示慶賀。原來對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對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對聯堪稱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奇葩,它以雅俗共賞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愛。有人曾這樣概括對聯:“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貼對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對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對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倒貼福字
春節習俗有哪些?春節習俗大全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貼年畫
年畫,和對聯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雕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里,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對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盛行開來。江蘇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楊家埠,是我國三個重要的年畫產地。民國初年,上海出現了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形式,以后發展成為今天的掛歷。
除夕守歲踩歲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肴,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
年夜飯之后,除了年幼的小孩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在晉代就有除夕守歲習俗,南北朝時已很普遍,進入隋唐后守歲很盛行,宋代沿襲唐風更盛。另外,漢代已有除夕夜晚飲椒柏酒(用草藥配制的藥酒)以驅邪祛病的習俗,后世改為飲屠蘇酒,王安石有詩“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如今,我國南方仍有年節時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屠蘇酒的風俗。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年夜飯
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全家團圓的好機會,特別是隨著很多人工作變得越來越忙碌,春節團圓的意義更大。除夕夜的團圓飯也叫年夜飯,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動手,在家做上一頓豐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為了避免麻煩,就直接將年夜飯的地點放到了飯店。無論在哪里吃,團圓的主題是不會變的。
壓歲錢
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因為“歲”與“祟”諧音,長輩們希望壓歲錢能驅邪免災,保佑小孩平平安安。壓歲錢寄托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愛,因此,同學們不要相互攀比壓歲錢的數量,而應該注重它的情感價值。同時,要合理使用壓歲錢,把它用在學習上或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小孩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小孩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小孩的枕頭底下。
上一篇:節藥用水標語和圖案集合90句
下一篇:標準化管理季標語聚集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