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有關閱讀魯迅作品活動的通訊稿
10月19日上午,我校全體師生在狀元廣場隆重集合,舉行“升國旗唱國歌”儀式。教學督導室主任xxx作了題為“閱讀魯迅作品,鑄造民族精神”的國旗下講話。
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的日子。陳主任指出魯迅先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魯迅作品是高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同學們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閱讀魯迅,意義非凡。他指出閱讀魯迅作品一是鑄造民族精神,通過閱讀魯迅作品,領略魯迅憂國憂民的情懷,以此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獻身實現中國夢這一波瀾壯闊的偉大事業的決心;二是提高文學素養,閱讀魯迅的作品,可以加深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和思考,可以產生充分的審美愉悅,提高文學素養,成為高素質的新型公民。
最后,陳主任呼吁全體同學銘記魯迅的詩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9月28日上午,我校全體師生在狀元廣場隆重集合,舉行“升國旗唱國歌”儀式。副校長xxx作了題為“愛國從我做起,愛國從愛校做起!”的國旗下講話。
洪校長首先指出再過兩天就是國慶節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強盛,全世界都刮起了“中國風”。但是我們的科技水平、生活水平還遠低于發達國家,我們來到了知識、技術、人才相爭的'戰場。他還指出美國中情局對付中國的《十條誡令》,目的是讓中國青年墮落、顛覆他們的價值觀。他提出愛國主義應成為21世紀的最強音,愛國主義更應成為中國青年也就是全體同學的信仰。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洪校長呼吁全體同學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牢記愛國從我做起,愛國從愛校做起。最后,他祝全體同學國慶節快樂;祝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快樂;祝偉大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第十三個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主題是: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某縣安監局提醒您:宣傳安全法規,普及安全知識,共建秦巴強縣。”近日,某縣境內的移動手機用戶都會收到這樣一條公益短信,這是該縣安全生產月十項活動內容之一。
第十三個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中,某縣開展十項活動豐富安全生產月活動內容。一是編發一批公益短信,溫馨提醒市民關注安全、關愛生命;二是在重點部位懸掛安全生產標語,營造安全生產氛圍,讓廣大市民關心、關注安全生產;三是開展安全生產咨詢活動,組織安監、質監、國土、環保等縣安委會重點成員單位設立咨詢臺,開展安全生產咨詢,幫助市民答疑解惑;四是開展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活動,分網上答題和現場答題兩種方式分別開展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活動;五是舉辦安全生產電視訪談活動,對重點企業進行專題訪談,接受社會監督;六是參加書畫攝影比賽,向省安監局推介我縣精品力作;七是進行電視暗訪,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企業查找安全隱患,直擊生產作業現場亂象,深度跟蹤隱患整改治理情況;八是編發安全生產知識讀本,為企業從業人員免費發放讓其學習;九是播放安全生產宣教片,在某電視臺每晚黃金時間播放安全生產電視警示片;十是開展礦長談心對話活動,對重點礦山企業進行礦長談心談話,提醒礦長肩負的責任,牢固樹立紅線意識,不斷提高礦山安全生產工作水平。通過十項活動不斷豐富安全宣傳月的活動內容,提升全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參與熱情,積極回應群眾對安全生產的關切。
魯迅作品主題閱讀
[創意說明]
復習,不僅僅是舊知識的回憶和鞏固,孔子說:“溫故而知新”。通過復習,應該對舊知識有一份升華從而獲得新的領悟。本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熟悉文本的同時,不要忽略了優秀的作者,他們的思想經歷與他們優秀的作品密切相關。他們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值得我們學習和珍藏。
[復習目標]
【第1句】:回顧魯迅作品的思想內容。
【第2句】:綜合所有學過的魯迅的文章,歸納其思想上的共通性。
【第3句】:借助課外讀物結合課內作品,表達出自己心目中的魯迅其人。
[課時安排]
因為初中階段魯迅的作品較多,所以,可根據教學實際安排兩至三個課時。也可以將第一板塊的內容放在課前以自習或作業的形式完成。
[復習過程]
導語設計:
優秀的作品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時時潤澤人們的心靈;而優秀的作家更像一座豐碑,永遠矗立在人們心中,指引我們前行。魯迅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今天,讓我們帶著崇敬之心再來讀魯迅的文章,希望會有更多更新的收獲。
第一板塊:溫故
【第1句】:閱讀初中階段魯迅的所有作品:
《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藤野先生》;《故鄉》;《孔乙己》;《雪》;
【第2句】:每篇文章以“通過--------,表達了(揭示了)---------。”之
類的文案概括主要思想內容。
(說明:本環節內容側重讓學生回顧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具體問題老師們可根據教學實際自行安排。)
【第3句】:學生按老師要求進行閱讀復習。
【第4句】:全班交流。
第二板塊:知新
【第1句】:知作品思想的共通性
【第1句】:在上一個板塊的基礎上,請所有同學精心思考,在魯迅的眾多作品中,有沒有哪些思想是相同的或相通的?(既包括主題反映的,也包括細節流露的)
【第2句】:學生思考片刻后,開始交流,老師進行肯定或引導指正。
【第3句】:在一個階段的發言交流后,教師將學生研討的成果在大屏上展示:
(1)對封建勢力封建禮教的不滿甚至憎惡。如《孔乙己》中酒客、掌柜等對孔乙己的嘲弄;《故鄉》中閏土的一聲“老爺”對“我”的心靈造成的震動;《社戲》中“打了太公也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中暗含的喜悅。
(2)對封建文化教育制度的排斥。如《孔乙己》的主題之一是揭露和批判封建文化教育對文人的毒害;《社戲》中“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包含著對擺脫封建教育束縛的喜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所描述的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以及老師的教育方式,也委婉表現了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束縛;《風箏》中回憶了童年時自己限制弟弟玩耍,踏破弟弟偷偷做好的風箏的事,在文中,魯迅更是深刻批判了舊的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戕害,并沉痛反思了自己的懊悔之意,身受戕害的弟弟的不覺悟更讓魯迅感到悲哀。
(3)對兒童時代美好純真生活的懷念。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百草園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但魯迅許多文章表現對美好童年往事的.回憶,也許恰恰緣于對現實的失望。如《社戲》
中與農村小伙伴看戲的過程,充滿了留戀,而結尾有“從那次以后,我再也沒吃過那夜似的好豆,看過那夜似的好戲了。”也許,魯迅真正想說的是,再也沒有收獲到那夜般的歡暢心情和真摯自然的友情了;一如在《故鄉》中我們既看到了魯迅對少年“我”與少年閏土的親密無間的友情的懷戀,同時又看到了對成年的兩人之間隔著一層厚障壁的悲哀。
(4)對農民的深厚情誼。如《故鄉》中與少年閏土的友誼,以及對中年閏土的深深同情和幫助;《社戲》中少年農村伙伴的機靈活潑可愛,六一公公的淳善可親,都傳達出魯迅對農民的深厚情感。
(5)對同胞麻木不仁的痛心。如《藤野先生》中的看電影事件以及自己回國后看到圍觀槍斃犯人的中國人酒醉般的喝彩;《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麻木和看客們的麻木;《故鄉》中閏土的麻木。
(6)對祖國的熱愛。《藤野先生》中對不學無術的清國留學生的厭惡,恰恰來自于魯迅對祖國的熱愛,棄醫從文的決定以及深夜想偷懶時的“良心發現”更是緣自于他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和一份對國家對人民深深的使命感,“我以我血薦軒轅”正道出了他的這份心聲;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魯迅更是痛批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論調,列出一批批中國的脊梁,鼓舞振作了中國人的士氣,飽含愛國熱情;《故鄉》中的故鄉其實是祖國的縮影,對故鄉的那份深情也恰是對祖國的。
(7)對反動勢力的批判痛斥和對勇士精神的謳歌。這兩者恰是相對立的。前者如《藤野先生》中結尾一句“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以反語表達對反動文人的批判和諷刺,他在《自嘲》中寫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也體現了這一點;后者如《雪》中對北方雪的特別鐘情,反映出魯迅對在黑暗現下獨自奮戰的不屈的戰士的謳歌。
【第2句】:知作家風格的獨特性
學生分類回味魯迅作品的風格:
【第1句】:陰郁蒼涼,冷峻凝重,如《故鄉》《風箏》《孔乙己》;
【第2句】:沉郁頓挫,含蓄凝練,如《雪》;
【第3句】:深摯平易,不事張揚,如《藤野先生》;
【第4句】:清新舒展,恬淡自然,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
【第5句】:形象生動,尖銳潑辣,言辭犀利,猶如匕首,直插敵人心臟。如《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魯迅的主要作品
魯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等皆收于《吶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共收錄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其中,《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已被納入初中語文人教版課本)
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野草》(含《風箏》、《雪》(收錄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6課)等作品)
論文集:《門外文談》
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準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雜文集。
魯迅文集選《而已集》文選《魯迅傳略》;《偽自由書》文選《野草》《朝花夕拾》《吶喊》;文集《且介亭雜文》《二心集》;雜文集《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杰作《白光》《端午節》《風波》《故鄉》《孔乙己》。1918年5月發表首次用筆名“魯迅”的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后來又發表了《明天》《社戲》《頭發的故事》《兔和貓》《一件小事》《鴨的喜劇》《藥》《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樓上》《傷逝》《離婚》《孤獨者》《高老夫子》《示眾》《長明燈》《肥皂》《幸福的家庭》《墳》文集《題記》《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后怎樣》《未有天才之前》《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說胡須》《論照相之類》《看鏡有感》《燈下漫筆》《春末閑談》《論“他媽的!”》《雜憶》《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堅壁清野主義》《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寫在‘墳’后面》《藤野先生》《父親的病》《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反駁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墓碣文》《“友邦驚詫”論》,魯迅的自撰文《魯迅自傳》。這些文章都被摘入《魯迅全集》。
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浙江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法等50多種文字。
被選入課本的篇目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風箏》《少年閏土》《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故鄉》、《春》、《阿Q正傳》等。
魯迅一生有很多作品:《魯迅全集》其中包括所有作品。
魯迅作品《經驗》
古人所傳授下來的經驗,有些實在是極可寶貴的,因為它曾經費去許多犧牲,而留給后人很大的益處。
偶然翻翻《本草綱目》,不禁想起了這一點。這一部書,是很普通的書,但里面卻含有豐富的寶藏。自然,捕風捉影的記載,也是在所不免的,然而大部分的藥品的功用,卻由歷久的經驗,這才能夠知道到這程度,而尤其驚人的是關于毒藥的敘述。我們一向喜歡恭維古圣人,以為藥物是由一個神農皇帝獨自嘗出來的,他曾經一天遇到過七十二毒,但都有解法,沒有毒死。這種傳說,現在不能主宰人心了。人們大抵已經知道一切文物,都是歷來的無名氏所逐漸的造成。建筑,烹飪,漁獵,耕種,無不如此;醫藥也如此。這么一想,這事情可就大起來了:大約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這樣嘗一點,那樣嘗一點,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無效,有的竟吃到了對證的就好起來,于是知道這是對于某一種病痛的藥。這樣地累積下去,乃有草創的紀錄,后來漸成為龐大的書,如《本草綱目》就是。而且這書中的所記,又不獨是中國的,還有阿剌伯人的經驗,有印度人的經驗,則先前所用的犧牲之大,更可想而知了。
然而也有經過許多人經驗之后,倒給了后人壞影響的,如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便是其一。救急扶傷,一不小心,向來就很容易被人所誣陷,而還有一種壞經驗的結果的歌訣,是“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于是人們就只要事不干己,還是遠遠的站開干凈。我想,人們在社會里,當初是并不這樣彼此漠不相關的,但因豺狼當道,事實上因此出過許多犧牲,后來就自然的都走到這條道路上去了。所以,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于高興的人盡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這便是犧牲所換來的壞處。
總之,經驗的所得的結果無論好壞,都要很大的犧牲,雖是小事情,也免不掉要付驚人的代價。例如近來有些看報的人,對于什么宣言,通電,講演,談話之類,無論它怎樣駢四儷六,崇論宏議,也不去注意了,甚而還至于不但不注意,看了倒不過做做嘻笑的資料。這那里有“始制文字,乃服衣裳”一樣重要呢,然而這一點點結果,卻是犧牲了一大片地面,和許多人的生命財產換來的。生命,那當然是別人的生命,偶是自己,就得不著這經驗了。所以一切經驗,是只有活人才能有的,我的決不上別人譏刺我怕死,就去自殺或拚命的當,而必須寫出這一點來,就為此。而且這也是小小的經驗的結果。
六月十二日。
上一篇:化學實驗準備室標語匯集100句
下一篇:供熱收費大廳標語精選6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