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人教新課標語文《一分鐘》教學設計
1.激趣導入
師:孩子們,今天早上我和數學老師在辦公室里為一個問題進行了好一番爭論呢,其他老師也幫我們分不清誰對誰錯了!我就想啊,人多力量大,咱們班兒同學都個頂個聰明,你們來幫我評評理好不好?
生:好!
師:事情是這樣的,我做了一道數學題,可是曹老師硬說我做的不對!你們瞧我做的(板書)一=20,你們說對不對啊?
生:不對!
師:啊?為什么不對啊?
【設計意圖:為了讓孩子們有興趣進入課文,我設計了生動有趣的課前導入:課前和曹老師的爭論。孩子們立即興趣大增,一個個好奇地等著我揭曉答案。“一=20”的板書出現在黑板上,孩子們會覺得好笑,在不理解中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將他們順利引入課文。】
2.初讀感知課文
師:你們還別不信,咱們一起去看個動畫片吧。看完之后你會發現,有時候啊,一它還就等于20!
動畫看完了,請大家翻開課本,自己再讀一讀這個故事。讀書的時候,要標出課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讀正確,老師要看誰讀書的姿勢最端正,要聽誰讀書的聲音最甜美!開始吧!
【設計意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們自讀課文的興趣會更濃厚,也會在自己找到答案的同時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3.識字本課生字詞
(1)帶拼音拼讀。
師:勤勞的小蜜蜂把生字板送來了。誰當小老師,領著大家拼讀第一行?
(課件展示:帶拼音生詞)
①指名小老師帶領分行拼讀。
②指導注意讀準翹舌音“鐘”“遲”,輕聲“零”“欠”。
③齊讀。
(2)除去拼音認讀。
(課件展示:黑白蜜蜂以及出去拼音的生字詞,在學生的認讀過程中蜜蜂逐漸變為彩色。)
師:美麗的小蜜蜂飛來了……
生:可它不漂亮啊。
生:我覺得它一點兒也不漂亮,灰灰的`。
……
師:覺得它不漂亮啊?想不想讓它變得漂亮起來?
生:想!
師:那就要看看你們的本事了,沒拼音寶寶的幫忙一分鐘內認出它們!先自己試一下。
①學生自由認讀生詞。
②開火車讀生詞,在孩子的認讀聲中,小蜜蜂變為彩色。
【設計意圖:循序漸進地識字過程讓孩子可以輕松掌握,小蜜蜂的變化過程讓他們能夠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感受學習的快樂。】
【第4句】:隨文識字,帶任務再次朗讀課文
(課件展示:屏幕上生詞消失)
師:咦~頑皮的小蜜蜂把字寶寶藏哪兒去了?原來又藏到課文中了,我們再到課文中去和他們打個招呼吧,請大家再去讀讀這個故事,這次老師要求大家要標出課文的自然段。
(1)自由朗讀,劃分課文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帶任務聽讀。
師:我看到大家讀得特別認真,你標了幾個自然段?
生:6個。
師:那我就找6個同學分自然段來讀一讀課文,其他同學你們干什么啊?
生:聽聽有沒有讀錯的地方。
生:聽聽誰讀得好。
……
師:說得真好,老師這兒還有個任務,請大家邊聽邊思考一下在故事中為什么一等于20?
①指明6個學生分自然段朗讀。
②評價朗讀。
③解決問題“故事中為什么一=20”。
(3)得出“元元”多睡了一分鐘導致遲到了20分鐘的結論。
(板書:多睡遲到)
【設計意圖:帶任務進行課文朗讀,讓孩子的朗讀有目標性;評價朗讀的過程讓孩子會傾聽會表述,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以及審美能力。】
【第5句】:融入情境、身臨其境理解課文
(1)感受貪睡時“元元”的慵懶。
師:耽誤了一分鐘,結果遲到了20分鐘,現在我們就去看看多睡一分鐘時的元元。
(課件展示:多睡一分鐘時的元元)
師:這時,在元元心里一分鐘重要嗎?
生:不重要。
師:此時,元元是什么心情呢?
生:他不在乎這一分鐘。
師:誰能試著把元元當時的心情讀出來?
(課件展示:再睡一分鐘吧,就一分鐘,不會遲到的。)
①指名體會朗讀
②教師范讀,引導體會“不在乎”的語氣
③集體有感情朗讀
(2)倒敘方式,揭曉結果。
師:事情真得像元元想得那樣嗎?他有沒有遲到呢?請同學們自由讀2——6自然段,找到答案。
①學生自由朗讀。
師:元元多睡了一分鐘,他遲到了嗎?遲到了多長時間?
生:他遲到了整整20分鐘。
師:此時,元元的心情怎樣?大家看課本32頁的插圖,用書上的一句話來說一說元元此時的心情。
生:元元非常后悔。
(課件展示:元元非常后悔。)
師:你知道后悔是什么意思嗎?
生:做了不該做的事兒,心里非常難過。
②揭曉結果,“元元非常后悔。”
③理解“后悔”,指導朗讀后悔的語氣。
(3)倒敘故事過程,體會人物心理活動。
師:元元是不是走進教室才后悔的?
生:不是。
師:當他錯過紅燈時,心情怎樣?
生:后悔。
師:課文中元元是怎樣說的?
生: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
(課件展示:紅綠燈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
①找出元元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②體會朗讀元元的語氣。
③揣摩元元的心理活動。
師:這時候時間已經不早了,他等了好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口。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他等啊等啊,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這是元元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生:焦急、后悔、生氣、自責、難過……
(課件展示:公共汽車站,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
①找到元元遇到的第二個難題。
②入情入境,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
③用各種自己體會到的心情讀這句話。
師: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到了學校,同學們已經上課了,如果你是元元,你有什么感覺?元元又是怎樣呢?
生:太后悔了、面對那么多同學真不好意思、以后再也不能做這樣的事兒了……
(課件展示:元元紅了臉)
【設計意圖:一直讓學生以自己是“元元”的角色進入課文,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通過觀察、想象、表演,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讓孩子們聯系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體會出元元的焦急、悔恨、自責等心情。感情朗讀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第6句】:課堂小結、拓展思維
(1)小結課文,珍惜時間。突出中心、突破難點。
師:同學們真會讀課文,焦急的等待使元元后悔,步行的辛苦使元元后悔,臉紅的尷尬使元元后悔,遲到20分鐘更使元元后悔。此時,元元才覺得一分鐘很重要,看到元元這么后悔,你想對他說什么呢?
生:要珍惜每一分鐘、時間很寶貴……
師:當元元聽到我們這些話他一定會非常明白,每一分鐘都應該好好把握。
(2)課外延伸。
師:其實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著汽車一分鐘可以行使1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借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看來一分鐘還真不可輕視,我們應該珍惜時間。
(課件展示:行使的汽車、印刷廠、農田收割)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理解引導總結一分鐘的重要性,讓孩子們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破本課的難點。用幾個例子
再次形象直觀地告訴孩子一分鐘的用處,讓孩子在驚異中堅定不能忽視一分鐘的信念,進一步理解珍惜每一分鐘。】
【第7句】:課中休息
欣賞歌曲:《時間像小馬車》
人教新課標二年級上冊看雪的教學設計
【第1句】:教學目標設置
(一)教學目標設置的依據及相關解讀
依據一:《課程標準》相關內容
【第1句】: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第2句】: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第3句】: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
教學建議:【第1句】: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第2句】: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第3句】: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解讀:語文教學的關鍵是誦讀、積累、。在誦讀中積累字詞,在積累中體會文意,在體會中感受生活、生命,也感受自己的成長。這里,需要解讀的是第二條與第三條。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其中“正確”地朗讀,可以分解為讀準字音,讀準停頓,讀準節奏,讀準重音,讀準語調,等等;“流利”地朗讀,可以分解為讀得連貫------不指讀、不詞化;再是讀出速度——不唱讀、不拖音;“有感情”地朗讀,所指很豐富,因為“感情”本身就是一個抽象而豐富的概念,可以分解為:讀出心理的變化,讀出態度的變化,讀出心情的變化,讀出精神的變化,讀出認識的變化,等等,這些變化最終都落實到語氣的變化,即讀準語氣。
“理清思路”可以分解為:導入、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等等。
“理解主要內容”可以分解為: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關鍵語句)、重點文案等等。
依據二:單元教學目標
【第1句】:識字與寫字。
【第2句】:讀中感悟、體會。
【第3句】:練習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
【第4句】:懂得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臺灣人民都盼望團聚。
解讀: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指出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識字與寫字,閱讀,口語交際。需要解讀的是:
“識字寫字”有三個提手旁的字“打、指、接”,可以借助以前學習的提手旁的書寫知識指導寫字。
“朗讀感悟”。本文內容和兒童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孩子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難度較大。可采用探究究性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和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依據三:《看雪》的核心內容
課文主要寫臺灣小朋友只看見過棉花做成的雪,沒有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課文以對話為主,內容貼近學生心理特征,前面語言淺顯易懂,師生最后的對話蘊含著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一的愿望。
學生基礎
依據四: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學生好奇,愛玩愛動,對雪有一種向往留戀之情;同時,他們富于想象,容易進入虛構的情境;但是他們邏輯思維能力還很低,對課文蘊含著的“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一的愿望”領悟會有困難;對話語的情感揣摩能力不夠,讀出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需要具體指導。
(二)教學目標陳述
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下,教材編寫專家制訂出單元教學目標;在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之下,站在文本的核心內容之上,依據學生情況,制訂出《行道樹》一課的教學目標。陳述如下:
【第1句】: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第2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第3句】:有盼望臺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
其中,【第1句】:2為教學重難點,本課要求會認的字大多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可以啟發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自主識字。“指、接、講、鋪”等字,可以通過動作演示幫助理解。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三個提手旁的字(打、指、接),可以借助以前學習的提手旁的書寫知識指導寫字。注意提示:“指”字右上是“”,不要寫成“”;“接”字右下的“女”,橫畫要長些;“故”字右邊是反文兒,不是折文兒;“候”字,不要漏寫中間的“豎”;“奇”要寫得上小下大。
本文內容和兒童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孩子們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難度較大。可采用探究性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和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第二個目標為教學的基本點,是鞏固與夯實語言積累的必然實踐。
(三)教學條件及課時安排
【第1句】:兩課時。
【第2句】:條件允許的話,借助多媒體可加大課堂容量,節省部分時間。
【第2句】:教學過程預設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生:冬季。
師:在冬天你們最盼望干什么事?
生:……
生:下雪。
在冬天看到下雪是一件很美的事,前幾天我們這里下了今冬的第一場雪,有的同學還把當時的情景寫在日記上。我們這里冬天經常能體驗到下雪的快樂。而在我國臺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那里的小朋友也想看雪,可怎么辦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看雪》,板書課題,齊讀。
〖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己高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劃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不明白的詞語和文案做一下標記。
學生按老師要求自讀課文。
〖檢查自讀情況
【第1句】:課件出示生字詞:指讀、開火車讀、齊讀。
【第2句】:質疑:學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其他學生能解答的先解答,解答不了的問題教師可放在理解課文的環節中再解答。)
〖以讀促講,理解全文
【第1句】:理解【第1句】:2自然段
【第1句】:指讀【第1句】:2自然段。
【第2句】:出示課件(地圖):了解臺灣的地理位置,明白臺灣很難看到雪的原因。
【第3句】:出示課件(課文插圖1):
讓學生看圖觀察討論: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說些什么?想些什么?
(鼓勵學生大膽說。)
【第4句】:出示課件(課文第二自然段):
練習讀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臺灣孩子對雪的向往和喜愛。
(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第2句】:理解3~11自然段
【第1句】:⑴以小組為單位讀3~11自然段,看看孩子們向老師提出了哪幾個問題?畫下來,討論一下。
⑵出示課件(學生問老師的四句話):
范讀、指讀。讀好這四句話的語氣。
⑶出示課件(第四句話):
多種形式讀,指導讀好其中的自然停頓地方。
【第2句】:⑴過渡:北京下雪的時候是怎樣的情景呢?
⑵出示課件(北京下雪的情景):讓學生欣賞雪境,感受下雪的樂趣。
⑶你們看了這段雪境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談。
⑷出示課件(第九自然段):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美好的雪景,體會北方孩子玩雪的樂趣吧!
齊讀第九自然段。
【第3句】:出示課件(課文插圖2)
【第1句】:學生觀察并文案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景,臺灣孩子的心情怎樣?學生自由談。
【第2句】:出示課件:指導讀好最后一句話。
【第3句】:你希望臺灣的小朋友到北京來嗎?學生自由談。
【第4句】:出示課件:欣賞臺灣的一些風景片。
【第5句】:你愿意到臺灣寶島去看一看嗎?
學生自由談。
【第6句】:引導學生對比(第2自然段與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與第11自然段)朗讀,邊讀邊想,討論交流:
櫥窗里的雪景與真的雪景有何不同?
(都很美,一是靜態的,不能玩;一是動態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麗,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吸引力)
臺灣孩子們和北京小朋友盼著什么?
(臺灣孩子們盼著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著和孩子們一起玩,盼望祖國統一)。
【第7句】:兩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實現嗎?
(讓學生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大膽發表觀點)
(意圖;【第1句】:盡量啟發學生自己觀察得到答案,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第2句】:多種形式指導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興趣。【第3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4句】:分角色表演讀全文
讓學生按課文內容分為“敘述者”、“孩子們”和“老師”三種角色表演朗讀,在過春節的歡快樂曲聲中,在電腦課件展示課文插圖的形象氛圍里,讓幾組學生扮演角色、表演朗讀、展開競賽、鞏固成果。
(意圖:創設情景、展開競爭、鞏固成果。)
【第5句】:教學效果
完成課后“我會連”。
(意圖:鞏固知識)
【第6句】:目標達成
指導學生完成“實踐活動”
【第1句】:收集有關臺灣的資料。包括臺灣和祖國大陸的關系,臺灣名勝古跡,臺灣回歸問題等。
【第2句】:給臺灣小朋友寫一封簡短的邀請信,邀請他們的自己的學校來做客。
(意圖:在活動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目標檢測:
【第1句】:比一比,再組詞
講()驚()打()故()
井()京()燈()古()
【第2句】:補充詞語
()的雪景()的棉花()的枝葉
()的果實()的人群()的太陽
人教新課標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第1句】:指導學生發現漢字的一字多義的特點。
【第2句】:聯系生活實際識記生字,并積累成語。
【第3句】:.能看懂圖畫的意思,能根據圖意、聯系生活鼓勵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第4句】:能把自己所畫的圖畫用文字表達出來,培養初步的習作能力。
【第5句】:完成填字游戲,進行謎語展示。
重點難點:
【第1句】:學習一字多義的用法,積累新詞。
【第2句】:進行口語交際。
【第3句】:繪畫、寫話。
教學課時:四課時
教具準備:
【第1句】:多媒體課件,投影片。
【第2句】:識字卡片、詞語卡片。
【第3句】:競賽評比用的小紅旗。
【第4句】:讓學生準備展示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第1句】:學習一字多義的用法。【第2句】:認讀新詞。
教學用具:多媒體、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1句】:我的發現
【第1句】:投影出示三個文案
①丹丹回頭一看,原來是小藝。
②我的朋友馬玲是回族,陳琳是滿族。
③有一回,列寧去找養蜂的人聊天。
【第2句】:指名讀三句話,再讀學習伙伴的提示語,想想三句話中“回”字的意思。
【第3句】: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第4句】:集體,了解“回”的幾種解釋。
①還,走向原來的地方。②掉轉。③旋轉、環繞。
④答復、答報。⑤量詞、指事件的次數。⑥回族,我國少數民族名。
【第5句】:再讀文案,選擇“回”在文案中的準確意思。
句①:“回”是掉轉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詞,指事情的件數。
【第6句】:學生匯報:文案從剛才的學習中發現了什么。
【第7句】:教師小結:漢字有一個字多義的特點,因此在平時的閱讀中,我們要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閱讀能力。
【第2句】:讀讀認認
【第1句】:激趣: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炊具、餐具,我們一起來認識它的名稱。(課件播放:結合實物出現詞語)
【第2句】:小組內練讀詞語。
【第3句】:比一比。(小組開火車讀詞比賽,比哪組的火車開得好。)
【第4句】:課件出示:灶、鋁、鍋、漏、勺、鏟、壺、湯、碟。
(小組內互相讀一讀生字,老師用生字卡抽查。)
【第5句】:小組交流;聯系生活實際文案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關系,了解字義。
【第6句】:小組討論交流: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這些字的字形?
【第7句】:擴展練習:學生回家觀察廚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說出名稱,并積累新詞,學習新字,制成詞卡。
【第3句】:課堂練習
【第1句】:投影出示文案,文案同一個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花:
⑴校園里的花開得非常鮮艷。
⑵妹妹今天穿了一件美麗的花衣服。
⑶小蘭花了五元錢買了一支鋼筆。
【第2句】:字、音連線:
zàoguōsháochǎnhútāng
湯壺灶鍋勺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積累成語,了解成語的意思。
教學用具: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第1句】:復習導入
【第1句】:出示上節課學過的廚房用具卡片,指名認讀。
【第2句】: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詞卡認讀
【第2句】:讀讀背背
【第1句】:引入: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幾個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們可以從中受到啟發。
【第2句】:小組合作:讀成語,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語,提出不懂的成語。
【第3句】:比一比看誰讀得快,讀得最準確,記得最牢固。
(老師簡筆勾勒一座山,山腳下貼幾面紅旗代表各個小組,老師隨意抽出詞卡,小組搶答,哪個小組搶答成功,就把哪個小組的紅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個小組最先到達山頂)
【第4句】:學生自由說成語的意思。
【第5句】:全班交流:分組讀成語,討論不懂成語的意思。
【第6句】:擴展積累:你還能說出哪些成語?
【第3句】:鞏固練習:填空
()()協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學()問讀書()()()()自見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看圖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第1句】:出示教學掛圖
【第1句】:仔細看圖,文案每幅圖畫的什么內容。
【第2句】:互相討論,弄明白四幅圖連起來說的什么事。
【第2句】:續編故事
【第1句】:假如你是圖中的小朋友,你會怎么做呢?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列出學生想的辦法。)
【第2句】:選擇合理的想法,小組合作續編故事。
⑴小朋友認識這位叔叔確實是爸爸的朋友,該怎么辦?
⑵小朋友不認識這位叔叔,又該怎么辦?
【第3句】:全班展示
【第1句】:小組評選好的同學到臺前講故事。
2、評選故事大王。
【第4句】:擴展延伸
【第1句】:自主畫一幅或幾幅畫,然后再把畫上的內容寫下來。
【第2句】:與同學交流自己畫或寫的內容,互相觀賞,互相學習
【第3句】:通過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第1句】:完成“展示臺”中的填字游戲,謎語展示。
【第2句】:畫畫、寫話。
教學用具: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1句】:展示臺
【第1句】:完成“填字游戲”。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戲。
⑵同桌合作,把詞語補充完整。
⑶指名讀成語,看是否正確。
⑷豎著讀填好的字,文案發現了什么。(新世紀我能行)
【第2句】:猜謎語
⑴學生出示自己準備的謎語并互猜謎語。
⑵全班猜謎語比賽,評出猜謎大王。
【第2句】:畫畫、寫話
【第1句】:教師出示一幅畫,指名文案畫的內容。
【第2句】:學生自己動手畫一幅畫,并說出畫上的內容。
【第3句】:寫話,注意語句通順,寫清楚畫上的內容。
【第4句】:小組相互展示交流。
人教新課標《借生日》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課文說了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媽媽送給她一只布熊。因為媽媽總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給媽媽,并將布熊送給媽媽。全文語言淺顯,體現了母女真情。
【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今、正、雨、兩”4個字。認識2個偏旁“饣、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朗讀課文,從故事中了解母女間的情感。
【教具準備】
《生日歌》錄音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饣、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教學重點
認識生活和朗讀課文,從故事了解母女間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1句】: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放生日歌曲,提問:誰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個人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們會向別人借東西,也會把東西借給別人,聽說過借生日嗎?出示課題18、借生日。
【第2句】:初讀課文
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2、提問:
課文中誰把生日借給誰?“我”指的是誰?
3、再讀課文,共分幾個自然段?你想讀哪個自然段?
【第3句】:學習課文
1、指名讀1、2自然段。
2、認識兩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媽媽說自己把生日給忘了,媽媽真得是忘了嗎?
(小云的媽媽并非忘記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別人。)
4、指導朗讀:
“您怎么從來不過生日?”沒見過媽媽過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從來”,讀出納悶的語氣。
【第4句】:學習【第3句】:四自然段
1、指名接讀【第3句】: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前,心里會想些什么?
(大家討論后,明白小云在媽媽的影響下,懂得了關心媽媽,同學們應該向她學習。)
3、指導朗讀:
最后兩句話是她經過思考想出的辦法,要讀出肯定的語氣,表現出小云的天真可愛。
【第5句】:全文朗讀
1、分角色朗讀課文,師生讀,同學與同學讀。
2、配《生日歌》讀。
【第6句】:擴展活動
親手作一件小禮物送給爸爸媽媽,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書寫本課4個生字。
3、指導完成課后練習讀讀文案。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1句】:檢查復習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讀生字。
【第2句】:分小組自學生字
要求:
1、讀準字音,注意“正、怎、飯、拿”等字的讀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辦法來記憶。
指導寫字:
今:撇尖低,捺腳稍高,開口度大,撇捺相接處,點和橫收筆都在豎中線上。
正:注意橫,豎的長度,第二橫是長橫的一半,左豎是右豎的一半,最后一橫長,稍凸起托連豎。
雨:“冂”要寬,蹭的豎,不出框,最后四點兩兩對稱,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勻滴下。
兩:“冂”內兩個“人”字分布均勻,“人”的“捺”均變為“點”。
3、學生寫字,老師巡回指導。
【第3句】:復習鞏固
1、復習課文內容,完成課后練習題:
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提示:紅花中的字可以做詞頭,也可做詞尾。
2、分小組比賽。
3、每組選出代表,全班比賽。
【第4句】:想象故事的結尾
1、請同學們編出故事的結尾。
2、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第5句】:講評小結
【課后反思】
1、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來感受親情。效果很好。
2、借本課從思想教育的角度滲透母、愛的偉大。
上一篇:關于群眾配合的標語錦集90條
下一篇:百貨清倉甩賣標語匯集7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