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日手抄報內容
“世界氣象日”又稱“國際氣象日”是世界氣象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時間在每年的3月23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氣象日手抄報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氣象日設立起因
為紀念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每年的3月23日被定為“世界氣象日(WorldMeteorologicalDay)”,又稱“國際氣象日”。
國際氣象組織原為非官方性國際氣象合作機構,在其各成員國代表簽訂的世界氣象組織公約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改組為世界氣象組織(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WMO),成為政府間的國際氣象合作機構,并與聯合國建立關系。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決定把每年3月23日定為世界性紀念日,要求各成員國每年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并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氣象日都有一個中心活動內容,各成員國在這一天可根據當年的中心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紀念活動,如組織群眾到氣象臺站參觀訪問,舉行有政府領導人參加的群眾慶祝儀式,舉辦氣象儀表裝備、照片、圖表和資料的展覽,舉行記者招待會,由報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報道特寫文章和講話,放映氣象科學電影,發行紀念郵票等。
氣象日設立宗旨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由世界氣象組織于1960年6月確定。氣象是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冷、熱、干、濕、風、云、雨、雪等。為了加強國際間的氣象研究與合作,更好地把氣象觀測結果應用于人類的各項實踐活動,1878年國際氣象組織在維也納成立,該組織1947年9月召開氣象局長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世界氣象組織公約》,公約于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國際氣象組織由此改名為世界氣象組織,并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通過決議,從1961年起將公約生效日,即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以多種方式舉行慶祝活動,宣傳氣象學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作用,并且每年氣象日都選定一個主題,號召各成員國以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活動。主題的選擇基本上圍繞氣象工作的內容、主要科研項目以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開展世界氣象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各國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氣象組織的活動,喚起人們對氣象工作的重視和熱愛,推廣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利、農業和人類其他活動方面的應用。
氣象日主題口號
每年的“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都要選定一個主題進行宣傳,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眾對自己密切相關的氣象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每一個主題都集中反映了人類關注的`與氣象有關的問題。主題的選擇主要圍繞氣象工作的內容、主要科研項目以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
2009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旨在呼吁人們關注氣候變化和空氣質量。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發布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認定,人類活動大量排放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主因。IPCC還預計,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洪水、干旱和其他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將會增加。此外,天氣、氣候和空氣質量還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空氣中的顆粒物和相關污染物會危害人體的呼吸系統和心臟,導致人們患上哮喘、心臟病、肺癌等疾病。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世界氣象組織就率先協調大氣成分的觀測和分析。通過利用地面實地觀測站、遙感站、氣球探空儀、飛機和衛星組成的全球網絡,專業人員可定時采集有關溫室氣體、氣溶膠和臭氧信息以及傳統的氣象和水文參數。掌握這些信息有助于人們對氣象問題的研究,進而做到對災害進行早期預警,提前防范,以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所造成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在2009年世界氣象日的致辭中強調,由于90%的自然災害與天氣、氣候和水害直接相關,因此,加強氣象工作,防災減災,有利于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
世界氣象日手抄報資料
導語:全球氣候變暖使世界各地極端天氣引發的自然災害明顯增多,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世界氣象日手抄報資料,歡迎借鑒!
世界氣象日簡介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由世界氣象組織于1960年6月確定。氣象是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冷、熱、干、濕、風、云、雨、雪等。為了加強國際間的氣象研究與合作,更好地把氣象觀測結果應用于人類的各項實踐活動,1878年國際氣象組織在維也納成立,該組織1947年9月召開氣象局長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世界氣象組織公約》,公約于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國際氣象組織由此改名為世界氣象組織,并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通過決議,從1961年起將公約生效日,即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以多種方式舉行慶祝活動,宣傳氣象學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作用,并且每年氣象日都選定一個主題,號召各成員國以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活動。主題的選擇基本上圍繞氣象工作的內容、主要科研項目以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開展世界氣象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各國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氣象組織的活動,喚起人們對氣象工作的重視和熱愛,推廣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利、農業和人類其他活動方面的應用。
世界氣象日起因與發展
為紀念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每年的3月23日被定為“世界氣象日(worldmeteorologicalday)”,又稱“國際氣象日”。
國際氣象組織原為非官方性國際氣象合作機構,在其各成員國代表簽訂的'世界氣象組織公約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改組為世界氣象組織(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wmo),成為政府間的國際氣象合作機構,并與聯合國建立關系。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決定把每年3月23日定為世界性紀念日,要求各成員國每年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并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氣象日都有一個中心活動內容,各成員國在這一天可根據當年的中心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紀念活動,如組織群眾到氣象臺站參觀訪問,舉行有政府領導人參加的群眾慶祝儀式,舉辦氣象儀表裝備、照片、圖表和資料的展覽,舉行記者招待會,由報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報道特寫文章和講話,放映氣象科學電影,發行紀念郵票等。
中國是世界氣象組織的創始國之一。
極地地區是全球氣候系統的冷源,對全球的氣候變化至關重要。通過對兩極地區冰蓋上大氣沉積物的詳細觀測,可以了解兩極地區乃至全球的氣候環境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發表的《2006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地區氣候持續偏暖,極地冰層正在迅速溶化。2007年2月1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專家預測,從現在開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升高1.8至4攝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厘米。
科學界已記錄到了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冰原正在不斷消失,并發現由于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結冰時間越來越短,過去基本在海冰上度過一生的北極熊開始逐漸向陸地轉移。專家預測,如果北極附近的格陵蘭地區冰層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將上升7米,這對于一些國家和地區來說意味著“滅頂之災”。因此,保護極地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為提高全球對北極海冰、南極冰蓋變化的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國際社會對極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世界氣象組織確定了2007年氣象日的主題——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旨在探討全球變暖對極地氣象的影響。這一主題的確立還與2007年3月1日啟動的2007-2008年“第四次國際極地年”活動密切相關。
國際社會對極地的關注由來已久。早在1882年至1883年,世界氣象組織的前身國際氣象組織就發起組織了“第一次國際極地年”活動,有12個國家的科學家聯合對南北極進行了考察,標志著極地考察從探險時代進入到科學考察時代,也宣告了極地科學考察國際合作的開始。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
世界氣象日手抄報圖片
世界氣象組織成立至今已整整50年,世界氣象組織是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開展氣象業務和氣象科學合作活動的國際機構,總部是在瑞士日內瓦。以下是小編整理收集的世界氣象日手抄報圖片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世界氣象日手抄報圖片1
世界氣象日手抄報圖片2
世界氣象日手抄報圖片3
世界氣象日成立原因
科學界已記錄到了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冰原正在不斷消失,并發現由于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結冰時間越來越短,過去基本在海冰上度過一生的北極熊開始逐漸向陸地轉移。專家預測,如果北極附近的格陵蘭地區冰層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將上升7米,這對于一些國家和地區來說意味著“滅頂之災”。因此,保護極地就是保護地球人類自己。
為提高全球對北極海冰、南極冰蓋變化的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國際社會對極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世界氣象組織確定了2007年氣象日的主題——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旨在探討全球變暖對極地氣象的影響。這一主題的確立還與2007年3月1日啟動的2007-2008年“第四次國際極地年”活動密切相關。
國際社會對極地的關注由來已久。早在1882年至1883年,世界氣象組織的前身國際氣象組織就發起組織了“第一次國際極地年”活動,有12個國家的科學家聯合對南北極進行了考察,標志著極地考察從探險時代進入到科學考察時代,也宣告了極地科學考察國際合作的開始。
世界氣象日的`設立宗旨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由世界氣象組織于1960年6月確定。氣象是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冷、熱、干、濕、風、云、雨、雪等。為了加強國際間的氣象研究與合作,更好地把氣象觀測結果應用于地球人類的各項實踐活動,1878年國際氣象組織在維也納成立,該組織1947年9月召開氣象局長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世界氣象組織公約》,公約于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國際氣象組織由此改名為世界氣象組織,并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通過決議,從1961年起將公約生效日,即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以多種方式舉行慶?;顒?,宣傳氣象學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作用,并且每年氣象日都選定一個主題,號召各成員國以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活動。主題的選擇基本上圍繞氣象工作的內容、主要科研項目以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開展世界氣象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各國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氣象組織的活動,喚起人們對氣象工作的重視和熱愛,推廣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利、農業和地球人類其他活動方面的應用。
立冬的手抄報資料
導語:秋天還在戀戀不舍,一片秋葉還在枝頭轉轉。冬天早已迫不及待了,北風已經提前光臨這塊土地按,冷空下也提前南下從今起這就是冬的主場了。白色就是主題色,雪花就是領舞,雪人是正在后場的演員。這就是立冬!立冬快到了那么關于立冬的手抄報我想你會需要的,立冬手抄報大全來萬年歷看看吧!
立冬的手抄報
冬天立冬立冬由來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二沖四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对铝钇呤蚣狻氛f:“立,建始也。”對“立冬,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聲‘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譯‘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币馑际钦f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磥?,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立冬三候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難入大水為蜃?!彼急核娉跻桑粗劣趫砸病<创斯潥馑呀浤芙Y成冰。地始凍:土氣凝寒,未至于訴。即土地也開始凍結。雉入大水為屋: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認為難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立冬祭冬神古時候,立冬時節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騎鐵色的馬,帶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強,字玄冥?!渡胶=洝氛f他住在北海的一個島上,長相怪異:人面鳥身,耳上掛著兩條青蛇,腳踩兩條會飛的紅蛇。祭祀冬神的場面十分宏大。《史記》上記載,漢朝時要有70個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陰,蟄蟲蓋減……籍斂之時,掩收嘉毅?!币馑际钦f,天冷了,要收藏好糧食。秋收冬藏。
立冬了立冬補冬以前,我國是個農耕社會,百姓們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操勞,到立冬就得好好休息一下,順便稿賞一年來辛苦的一家人,正如諺語所說“立冬補冬,補嘴空”。下面就看看各地是怎樣“補嘴空”的吧。在我國南方,立冬時節人們喜歡吃些雞鴨魚肉,以增強體制抵御寒冬。在我國臺灣,立冬日,街上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人滿為患。
大多家庭還會燉香油雞、四物雞來增加能量。在閩南地區,立冬日,出嫁的女兒要給娘家送去雞、鴨、豬蹄、豬肚等,以讓父母補養身體,表達對父母的孝敬之心。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當歸、川芍、芍藥、地黃)雞來補充能量。閩南“補冬”也是獨特的風俗之一,人們會提前在家里養些雞鴨鵝兔等,每逢“補冬”時節到來,人們都精心準備,做上許多好吃的,與家人朋友大補一番,以強身健體、滋補養生。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但因工作忙碌,親情似乎淡化了許多,所以可以在這樣一個傳統親情節日里團聚在一起,盡情享受著“補冬”帶來的溫馨生活。立冬諺語
立冬立冬不使牛。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立冬睛,一冬睛;立冬雨,一冬雨。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立冬南風雨,冬季無凋(干)土。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立冬不吃糕,一死一奮晃。立冬種豌豆,一斗還一斗。結語:正如立冬諺語所說的,立冬不使牛,立冬之后就該是一個清清閑閑的時候,適合在屋子里烤火。做立冬手抄報手也會冷的!
上一篇:在本地過年標語學校精選3篇
下一篇:施工現場標語大全集集錦5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