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最美鐵路人發(fā)布會篇一
在這10位最美鐵路人身上,最讓我佩服的是他們身上的那股狠勁,和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態(tài)度。他們中有的能對自己專業(yè)上的疑難雜癥死磕到底,不解決問題決不罷休;有的能對待日復一日重復的工作始終保持熱愛,并堅持自己認真的原則;有的能堅守在反扒一線,練就一身絕技保衛(wèi)人民;有的巾幗不讓須眉,一雙“火眼金睛”嚴格保證軌枕質(zhì)量……
可能因為同為鐵路工務段職工,所以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南寧局集團公司百色工務段的汪伯華,這個專業(yè)扶貧的“神奇工長”。哪里的線路設備質(zhì)量差,哪里就能看到他的影子。每天跪鋼軌、看高低已成為常態(tài),他用自己過硬的專業(yè)水平和與線路病害死磕到底的精神,讓他所到之處的線路質(zhì)量得到飛躍上升。
在外行人眼中,可能對其中很多崗位都不是很熟悉,大眾接觸最多的,應該也就是車站賣票的工作人員和動車上的乘務員這種服務性質(zhì)的。以至于每次別人一聽到我在鐵路上工作,就問我是賣票的還是跑車的,然后我就會默默的扔下一句:我是修鐵路的。
還有很多崗位都是默默無聞的,像工務、電務、供電......但是這群默默無聞的人們,還是會用千百倍的熱情去堅守這份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出自己不平凡的力量。
在這10位優(yōu)秀的鐵路牛人身上,我深刻的感受到了鐵路人身上那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奮斗精神。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踐行了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也展示了我們鐵路人的先行風采和奮斗精神。
最美鐵路人發(fā)布會篇二
甘于奉獻樂于服務
每一個時代都有一種先進的精神,這種精神源于我們身邊每一個身份普通、崗位平凡、業(yè)績突出的勞動者,這種精神成為了推動社會前進的源動力,引領著無數(shù)人戰(zhàn)勝苦難、不懈創(chuàng)新、勤勉開拓。這種精神稱之為勞模精神。作為備受爭議卻是敢想敢干的80后,我們在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創(chuàng)造價值的同時,要懂得用勞模精神指引前進的方向,要學習勞模,做服務社會的先鋒。
近期我學習了國網(wǎng)公司十大勞動模范的光榮事跡,使我充分認識到他們?愛崗敬業(yè)、為國為民的主人翁精神,爭創(chuàng)一流、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艱苦奮斗、艱難創(chuàng)業(yè)的拼搏精神,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改進的開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精神,甘于奉獻、樂于服務的忘我精神,緊密協(xié)作、相互關(guān)愛的團隊精神?。身為電力員工,我們就是要學習勞模精神,充分樹立起?愛崗敬業(yè)、為國為民?的主人翁精神,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創(chuàng)新、尋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難,為社會的不斷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勞模們就是這樣,從一開始參加工作就不忘學習,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購買大量書籍加強自學,同時虛心向同事學習和請教,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看到這,我不禁臉紅起來。想到自己自從參加工作后,就沒有看過書,老想著自己已經(jīng)有了工作,心里面就像是吃了定心丸似的。而且時不時的學到一點知識之后就沾沾自喜,老想著自己學到的已經(jīng)夠多的了。但慢慢的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學到的原來還很少?,F(xiàn)在我明白了,要想不斷的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千萬不能有好高騖遠的思想。他們處處為別人,為企業(yè)著想,將自己的一切置身事外。再看看我們,遇到一點點挫折和困難,就打退堂鼓,
用各種理由為自己解釋。在工作當中,我們正是缺少了一種對工作負責的態(tài)度和一種執(zhí)著和責任感。
十位先進代表的事跡告訴我們,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tài),勤勉敬業(yè)。要保持創(chuàng)新精神,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要養(yǎng)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zhì)。要自覺向?qū)嵺`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yè)的有用之才。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個感恩的電力職工,務必時刻以勞模先進事跡為學習材料,熏陶、自勉、啟迪、激勵自己,認識到提升效能,提高執(zhí)行力,就是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zhì)。真正在學習先進中有所啟迪、有所收益。用勞模的事跡增添信心,用典型的經(jīng)驗提高素質(zhì),用典型的業(yè)績振奮精神,把學習典型的過程轉(zhuǎn)化為做好本職工作的具體行動,從而把學習與實踐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最美鐵路人發(fā)布會篇三
前幾天,在網(wǎng)上新聞時,無意間看到“中國鐵路”發(fā)布的一條微博—“新時代·鐵路榜樣|于本蕃:海拔4800米的天路守護者”。因為自己曾有幸去過一次西藏,所以對關(guān)于西藏的文章比較感興趣,看到“天路”“海拔4800米”字眼就點開詳細看了這篇文章。
在于本蕃面前,我是那樣的渺小、卑微,我去玩了20天,而他卻整整堅守了12年;對照反思自己的工作,跟他至少還有一座港珠澳大橋的距離。深思許久,應該向于本蕃學習。
兩年前,因為對“天路”的向往,曾獨自進藏,沿途經(jīng)過海拔最高的地方是拉薩市的米拉山(海拔5013米),雖然我沒有高原反應,但是身邊好多人都出現(xiàn)了呼吸困難、頭暈、惡心的情況,有句俗話是這樣說的,在高原上,得了感冒,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給你下了病危通知書。在乘坐火車返程的時候,經(jīng)過唐古拉山口時已是凌晨,外面漆黑一片,只能隱隱約約看到不遠處靜靜矗立、略顯孤獨的“小山包”,未能親眼看見、領略念青唐古拉的威嚴,而于本蕃就是在這平均海拔超過4800米的雪域高原堅守了12年。
于本蕃是新時代鐵路榜樣,是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格爾木工務段望昆線養(yǎng)護車間副主任,他的日常工作是對格拉段線路進行檢查、維護及搶修,看似簡單,但為了完成工作,他必須克服高寒缺氧,挑戰(zhàn)體能極限,還常常面臨生命危險。
凡世之所貴,必貴乎其難。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地處世界第三極的生命禁區(qū)核心地帶,含氧量僅為平原地區(qū)的45%,年平均氣溫為零下5攝氏度,極端氣溫常在零下40攝氏度左右。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進行檢查、維護、搶修作業(yè),日復一日,他堅持了12個年頭,難!
高原凍土地帶線路維護是世界性難題,因溫差造成的凍土消融和膨脹會對線路安全造成影響。于本蕃選擇采取徒步檢查測量的方式,準確掌握了青藏鐵路格拉段凍土變化規(guī)律。檢查時,他每隔50米就俯下身子目測檢查,平均每個工作日檢查近10公里高海拔凍土區(qū)段,12年走行距離達2.16萬公里,難!
在工作的12年里,他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極端惡劣天氣挑戰(zhàn),多次面臨生命危險。但是對于本蕃來說,險情就是命令,雖然知道作業(yè)很危險,但還是得去,因為他把線路安全、旅客安全看得更加重要。其中有一次他暈倒了,感覺有一雙“大手”緊緊掩住他的口鼻,雙眼迷離,嘴唇烏黑發(fā)紫,用微微顫抖的聲音說:“我沒事,不要管我,快上線路看看雪情,千萬別影響行車”。他真正做到了把旅客的安全放在自己的安全之上,難!
志之堅也,不在勝人,而在自勝。
“我是黨員,又是車間干部,多干點是應該的?!边@是20__年3月,在一處搶修現(xiàn)場,職工勸他多休息一會,他對職工所說的話,而那時他的臉已經(jīng)被凍得黑紫紅腫。也許只有對自己的工作極度熱愛,對黨的理想信念足夠堅定,把行車安全、旅客安全放在忍受寒冷、缺氧這些身體痛苦之上,他才能如此輕松的說出這句話。他已經(jīng)完全戰(zhàn)勝了自己,直面險情,我相信在他們處理完之后,心中一定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
“條件雖苦不言苦,格拉線上寫忠誠”,這是于本蕃的座右銘,這樸實的話語中體現(xiàn)的是對青藏鐵路安全暢通的責任。
對于格拉線,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感,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的是這里面一定有責任和熱愛?;蛟S工作本來就是一個人三觀(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體現(xiàn),不分內(nèi)容,只有態(tài)度。
他參加工作的那一年,青藏鐵路全線開通,至今已安全運行12年,而川藏鐵路又即將開工建設,將會有更多鐵路人,更多于本蕃奉獻在進藏鐵路的建設維護崗位,發(fā)揚“挑戰(zhàn)極限,勇創(chuàng)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是他們的艱苦付出,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便捷出行,在此,真摯的向他們說一聲“鐵路人,你們幸苦了?!?/p>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