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先進事跡材料篇一
在基層磨練本領、成就精彩
瘦小、白凈,如果不是一身警服,很難看出不滿29歲的戴貝貝已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刑警。
從西南政法大學畢業后,戴貝貝進入湖南常德市鼎城區斗姆湖派出所工作。6年來,以她為主勘查現場333起,利用指紋比中32起、提取dna比中49起、利用足跡等痕跡物證串并案件30余起,協助破獲兩起數十年前的命案積案。
回想28歲第一次下鄉給雞采血,趙劍至今記憶猶新。一針下去,雞翅靜脈立刻鼓包,養殖戶心疼得一直念叨??哨w劍堅持留在山西太原市尖草坪區動物疫病防控一線。經過多年打磨,成為實操高技能人員的她,獲得了眾多專業獎項。
基層天地廣闊,青年大有可為。
歷時5年,“90后”史曉剛創辦的北京梟龍科技有限公司,取得ar核心專利110余項,已成為全球極少數掌握衍射光柵波導工藝的公司之一;
在一線摸爬滾打,32歲的蘇州長風航空電子有限公司工藝員陳瑋,成為精通工藝與加工操作的復合型人員,每年為公司節省費用數十萬元;
甘肅蘭州市紅古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高承龍,9年來辦結各類法律援助案件近2000件,累計為群眾挽回損失3000余萬元……
扎根基層、砥礪奮斗,他們用熱情和實干書寫精彩的人生篇章。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先進事跡材料篇二
抗疫中挺身而出,帶領臨時組建的疫情救治團隊經過50多天晝夜奮戰,22名新冠疫情病人全部健康出院。成立“天使急救志愿者團隊”,積極開展免費醫療服務。做到本職工作與政協履職兩不誤,提交高質量提案40余篇,戰“疫”期間撰寫的社情民意信息《關于加強復工企業對員工健康宣教及心理輔導》得到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
“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辟N在陳瑋辦公室墻上的這句話,時刻提醒她成為一名上醫,激勵她在此次抗疫中帶領團隊為衢州筑牢安全防線。
“帶好頭樹好樣,展示新時代政協委員的新樣子?!辈卦陉惉|心里的這句話,則時刻提醒著她做好“委員作業”,發揮專長積極履職,成為連續多年的市政協優秀委員。
兩句話,兩個身份,體現著一份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初心使命?!疤撔?、有心、用心”,用陳瑋的話說,這就是她本職工作和履職工作互相促進的“竅門”。
很多人知道陳瑋,源于2024年她在杭州火車東站現場施救昏倒在地的戰士,當年她被評為最美浙江人—浙江驕傲人物。立志做善醫的她,類似的善舉還有很多:將突發腦卒中的廣電職工從猝死的邊緣搶救回來;下鄉義診途中救助倒地的保潔員;在立交橋上為昏迷的老人心肺復蘇;下班路上搶救車禍傷者……
在此次抗疫中,她因為表現出色,衢州的百姓又送給她一個愛稱——戰“疫”女神。
1月21日午后2點,柯城區人民醫院接到社區來電,告知有武漢回來的發熱病人?!耙獓栏褡龊酶綦x防護措施!”作為該院新冠疫情醫療救治專家小組副組長,她馬上叮囑急救人員。在患者被懷疑為衢州首例新冠疫情病例時,她費勁心思安撫好病人家屬,勸其主動自我隔離。
“我有20多年從醫經驗,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我不上誰上!”新冠疫情發生后,她在醫院里督導檢查、查看病房、詢問癥狀、研究病情、商討方案、會診研判、心理疏導……每天“白+黑”連軸轉,工作近十七八個小時。為了及時掌控病情,她干脆吃住在醫院,一天24小時保持待命狀態。經過她和戰友50多天的奮戰,隔離病房里的22名新冠疫情病人全部健康送出醫院。
平日忙于救治危重病人的她,還帶領icu團隊成立了器官捐獻宣教工作小組。她還發起并組建了“天使急救志愿者團隊”,在市區、學校、社區講授急救知識,并帶領醫護人員到福利院、康復醫院等地方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你醫務工作這么忙,怎么開展委員履職的?”面對這個問題,陳瑋笑著說:“政協委員履好職首先要虛心,要以群眾為師,把他們的意見建議收集梳理反映好。別看我一天到晚忙工作,其實我365天每天都在調研?!?/p>
“陳醫生,我和你說說這醫保的事情??!”
“陳院長,我們上班來的這條路要整治下了!”
……
查房時,病人們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問題她都會記在心上;休息時,同事們遇到的鬧心事她都會關注,就這樣,她在工作的同時,虛心聽取大家的呼聲,并將其作為委員建言獻策的素材。
說到這,陳瑋立馬拿出筆記本電腦,打開一個名為“兩會思考”的文件夾,里面滿滿當當的排列著各種文檔,這些都是她平時從大家口中收集來的“干貨”,成了她的履職資料庫。
“履好職,還要有心和用心。有心就是要注重建議的系統性和操作性,用心就是要時刻關注建議的落實情況?!标惉|說。
她每周都會下鄉開展醫療服務,這也成了她調研的好時機。在與病人交流、與同行暢聊、與鄉鎮干部的探討中,她了解到目前基層醫療隊伍建設的困難。她連續多年圍繞這一話題,就鄉村醫生隊伍的力量建設、作用發揮等提出系列提案,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落實。她還利用自己的專長,多年來連續呼吁加強急救知識的宣傳普及,并且一年一深化,從公眾普及到納入義務教育課程再到高中畢業生必備技能,努力助推這一問題的解決。
這次抗疫期間,一線戰斗的她對公共衛生體系的現狀和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立即撰寫提交了多件提案,呼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加強公共衛生法制宣傳等。她還多次參加心理咨詢和輔導服務,傾聽群眾的心聲,為他們排解心理上的困擾。她用心地把大家的心里話、煩心事整理起來,撰寫的《關于加強復工企業對員工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導》社情民意信息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
“有一次送來一位因為交通事故受傷的病人,在搶救成功后我問起了事故原因,最后發現是因為道路安全問題,為此我專門寫了提案,最終促成了道路的修繕,杜絕了安全隱患?!标惉|說,哪些建議采納了,哪些建議落實了,哪些建議需要再促進,她都會用心記在心里。
虛心、有心、用心,這三顆心,讓陳瑋成了“履職能手”。近年來,陳瑋共提交了40余件高質量提案和建議。她反映的問題和建議緊貼民情、反映民意,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如,“心肺復蘇術普及”“公共場所安裝自動除顫儀(aed)”等多個建議被政府部門采納并實施推廣。
用精湛的醫術挽救生命,用熾熱的情懷履職為民。陳瑋身上散發著一位醫生的向善之美,一位委員的擔當之美!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先進事跡材料篇三
對于西藏拉薩市尼木縣吞巴鎮人民政府主任科員王海洋來說,高原是他揮灑青春、奉獻自我的地方。
2024年,王海洋響應號召成為一名大學生士兵。在部隊中表現優異的他,被選中奔赴藏區完成艱巨的維穩任務。2024年大學畢業后,王海洋決定去拉薩尼木縣做一名扶貧干部。
學習藏語、藏族文化和扶貧知識,搞溫室種植、發展藏香產業、利用電商平臺抓銷售……王海洋義無反顧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
同樣選擇投身偏遠地區的,還有廣東湛江吳川市蘭石中學教師林文婕,她潛心教學,多年奔走在支教路上。
從廣東清遠市的陽山縣陽山中學、連州市山塘中心小學,到西藏林芝市的巴宜區中學、八一中學……她克服生活上的種種困難,忍受著艱苦的自然環境,用愛為這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們鋪就一條高質量教育之路。
扎根邊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多年來,一批高校畢業生在最艱苦的地方發光發熱。
他們中,有在新疆支邊多年的“邊疆女兒”崔久秀,有在云南怒江擔任大學生村官的“村民貼心人”和倩如,有主動請纓援助湖北抗疫的護士雍朝斌……
越是艱險,越奮勇向前。新時代青年正用奮斗證言,用汗水注解,書寫不負時代、不負黨和人民的青春答卷。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先進事跡材料篇四
28歲的張可主動請纓,先后擔任陜西漢中市南鄭區佛頭山村和沙壩村駐村第一書記。“我生長在漢中農村,家境貧寒,靠著鄉親們幫襯才走出大山?!睆埧烧f。
7年來,他沖在一線,帶領村民建茶廠、種獼猴桃。村民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張可也收獲了最美的青春。
“向下扎根,向上生長”,這是吳書香踐行的人生方向。2024年,23歲的吳書香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她扎根遼寧沈陽蘇家屯區官立堡村十余年,帶領村民創辦專業合作社、實行標準化生產,實現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3萬元。
面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歷史重任,青年一輩敢攀最高的山、勇走最險的路。
1989年出生的魏靜,將福建南平市政和縣念山村梯田、茶山資源活化利用,讓貧困山村變身旅游景區;
安徽濉溪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郭慧慧,發揮專業所長,幫扶14000余名貧困勞動者就業;
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土地局職員劉攀飛,帶領貧困村創辦首個村集體經濟公司,實現“一年摘帽,兩年提質”。
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在偏遠鄉村、大山深處,一群年輕人正在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先進事跡材料篇五
“這是現在的衛生院?!鄙蚋画偟氖謾C相冊里,三層高的白玉縣麻邛鄉衛生院,矗立在藍天白云下,十分漂亮。但13年前可不是這樣——
2024年9月,通過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考試的沈富瓊,懷揣著“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青春夢想,興沖沖前往白玉縣麻邛鄉衛生院報到。當她坐了整整兩天車,終于到達目的地時:“只看見又矮又舊的木瓦房,全院工作人員就是院長和一名助理?!碑敃r麻邛鄉沒有通電,晚上點蠟燭照亮,由于海拔高,做飯要用鋼爐,用水要到河溝里挑,遇到刮風下雨,衛生院的房子鉆風漏雨,要拿著盆子接雨水……
人生地不熟,環境艱苦……看到的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剛剛離開校門的沈富瓊偷偷哭了。就在她臨近崩潰、打算放棄的時候,有一次跟著院長到鄉下巡診,看見牧民群眾十分歡迎大家,尤其是一名肺結核患者看她來,眼神里充滿了對醫生的渴望和期盼?!拔腋械阶约罕恍枰??!?/p>
沈富瓊出生于甘孜州丹巴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從小就深知醫生對涉藏地區群眾的重要。牧民群眾尤其是那名肺結核患者的眼神,讓她的心平靜下來。她向男同事學習騎摩托,向老醫生學習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術和能力?!叭б环觥眱赡攴掌跐M時,沈富瓊已經與麻邛鄉的老百姓產生了深厚的情誼。這一次,她沒有猶豫,主動選擇繼續留下來。
這一留,就是13年。
13年里,沈富瓊走遍了麻邛鄉的每家每戶。麻邛鄉是高原牧區,這里的群眾基本過著散居游牧的生活,導致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困難重重。但這些沒有難倒沈富瓊:“我們有定期巡診,日子久了,哪個季節哪家人在哪里放牧居住,心里都有數?!?/p>
“巡診是個辛苦活。好多地方汽車去不了,摩托也去不到,只有走路?!鄙蚋画傆浀茫幸淮悟T摩托車出診,路上又遇上下暴雨。路上沒有躲雨的地方,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趕。后來摩托車也沒法騎了,她就走路,走了3個多小時,摔了十幾次,終于到達病人家中。
真心付出換來了群眾的認可。大伙都說,“沈門巴(門巴,在當地語言里是醫生的意思),你成了麻邛鄉的人了!”“沈門巴,你真是牧區人的好醫生!”
“你看,這些是我們給兒童建的檔案資料,這些以前是沒有的?!?/p>
沈富瓊存在手機里的照片中,有好幾張是麻邛鄉衛生院兒童預防接種的資料。這些資料按不同的村名和不同的年齡段分類,整整齊齊掛在墻上,每份資料的右上角,還細心地貼著孩子的照片。
原來,在當地由于習俗等原因,有很多孩子的名字是一樣的。雖然每名家長都有一本孩子的預防接種手冊,但是醫務人員叫到名字時,還是容易出現因名字相同分不清楚人的情況。2024年,沈富瓊被提拔為麻邛鄉衛生院院長后,她著手進行對兒童預防接種資料進行精細化管理。
衛生院給全鄉每名兒童建立了接種檔案,并在檔案上貼上孩子的照片,即使家長不識字,只要看照片就會知道這份檔案是自己孩子的。這份檔案和家長手中的預防接種手冊配合一起使用,即使名字相同的孩子在同一天同一時間來接種,也不會弄錯對象。
麻邛鄉地域寬廣,群眾居住分散,由于看病難看病遠,以前牧民們生病找醫生時,病情常常已經很危重了。為防患于未然,沈富瓊和同事們一起,對全鄉人健康情況進行摸底,為所有慢病患者建立起了健康情況表。
每名慢病患者家中,都有一張貼著患者本人照片的“明白卡”,上面注明了姓名、病名、用藥名稱、用藥量等信息。這樣即使在巡診時不是沈富瓊本人上門服務,別的工作人員也能一眼就了解情況。
13年來,沈富瓊和同事們一起,定期開展“送醫藥下村”活動,把糖尿病、高血壓等常用藥品主動送到群眾家中,送到牧民手中,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遠問題。
現在,麻邛鄉衛生院蓋起了樓房,當地通了電、路,也有了網絡,基礎條件大大改善,更多大學畢業生來到這里工作。自2024年擔任院長以來,沈富瓊先后引領8名高校畢業生在鄉衛生院扎根,20歲的澤仁拉姆就是其中一員??吹缴蚋画倳r刻以病人為優先,深受大人小孩喜歡,澤仁拉姆備受感動:“沈院長是我的榜樣,我也想像她一樣,留在基層服務實現自我價值?!?/p>
上一篇:最新學校寒假告家長書美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