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托班繪本教案篇一
這是本非常地道的數學繪本,內容側重于“序數”。講述了一個小魔法師如何通過三輪考驗最終成為真正魔法師的故事。通過故事,讓幼小的心靈感悟到世界的繽紛和美麗。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講的是世界萬物的道理,講的是世界萬物的規律,講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講的是數學。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淺的最好玩的最實用數學知識數學概念,都完美地蘊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讓孩子在感動的同時也打開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活動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熟悉表示順序的序數。
2、感知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會根據方向及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繪本《真正的魔法師》ppt課件。
2、排序操作卡、十個魔法師的圖片。
3、幼兒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認識序數1——10。
活動難點:
區別數與序數的概念。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繪本畫面1,認識十位魔法師,講述他們要參加“真正魔法師考試”,激發幼兒興趣。
(二)學習根據方向及第幾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1、引導幼兒為十位魔法師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并邊指邊念出“第一、第二、第三……”,并能說出大個子魔法師的位置。熟悉表示順序的序數。
2、教師講述第一輪考試的要求,出示圖書館書架,引導幼兒找到裝著鑰匙的書。
3、出示畫面2、3,引導幼兒看看魔法師考試的情況,說說哪些魔法師找對了,為什么。
4、教師講述第二輪考試的要求,出示出示畫面4法術柜子,引導幼兒先來找一找下數第六個抽屜里的9張法術明信片。
5、逐一出示畫面5、6、7、8、9,引導幼兒說一說剩下的魔法師們第二輪考試的情況。
6、教師講述第三輪考試的要求,并出示畫面10,引導幼兒說一說從左邊開始數第10件衣服的正確位置。
7、出示畫面11,說一說第一個找的魔法師有沒有找對,為什么?
8、出示畫面12,說一說大個子魔法師有沒有找對,為什么?
9、講述畫面13、14、15關于大個子魔法師到達玩偶之國的經歷。
(三)幼兒操作
教師為每一位幼兒準備一份操作卡,交代操作要求,幼兒操作。
活動延伸:
讓幼兒說一說生活中的有哪些序數,將操作卡投放到區域中,供幼兒區域活動時繼續鞏固序數的內容。
活動反思:
這是一本畫面優美,故事動人,具有魔力的繪本。本活動以繪本為載體,以數學活動為主,將繪本與數學活動有機結合,將繪本中的故事情節作為線索串聯整個活動,在平時的數學活動中,通常講到序數,能想到的就是第1、第2……這樣的概念,其實這是不全面的。在這本繪本中就有了比較全面的介紹:序數不是指絕對位置,而是指事物間的相對位置,即根據基準位置的不同,所指事物或事件的位置也隨之變化。如同樣都是第3,可是從上邊數和從下邊數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還有,同樣都是5,從前邊數第五和從后邊數第五表現的位置也不一樣。像這樣,把握事物空間、時間、位置的相對性,在解決與序數有關的問題上起著重要作用。讓幼兒感受到繪本領域的多面性,激發幼兒對數學繪本的興趣。
幼兒園托班繪本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食物的名稱,知道它們的吃法;
2、愿意跟隨老師一起說說書中短句“我吃啦”;
3、感受分享美食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盤子若干(內裝面條、三明治、蘋果、牛肉餅、面條等替代品)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邀請好朋友到我家吃飯,看我做了好多好吃的!
1、出示盤子里的食物
2、請說說寶寶喜歡吃哪樣?
你是怎么吃的?
二、故事閱讀
1、出示課件師:做了這么多菜,會請誰來呢?
2、依次出示小喵咪咪、小狗球球、小鳥皮皮、優優課件內容)師:它是誰?猜猜它喜歡吃什么?
3、播放吃面聲音師:媽媽長大嘴巴在吃什么?
4、怪獸寶寶胃口,看它能吃下這么多東西。
三、好朋友吃得好高興,他們會說什么呢?
1、邊翻書邊講述故事
2、放最后兩張課件師:香香甜甜真好吃啊!
3、猜猜吃飽了,他們會干什么呢?(謝謝)
4、播放最后一張課件
5、師:別忘了把盆子收好哦!
幼兒園托班繪本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激發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理解故事內容。
2、會用簡短的話回答老師提問。
3、初步懂得玩的時候不能憋尿。
教學重點:
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會用簡單的語言回答提問。
教學難點:
喜歡閱讀,感受故事帶來的教育意義
教學準備:
《憋呀憋》繪本書。麥麥狼動物形象一個,玩具電話一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意圖:營造輕松氛圍,引孩子走近繪本)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一位小客人。讓我們猜猜它是誰?出示麥麥狼形象:今天麥麥狼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好聽的故事。
二、導讀故事
一邊看書一邊提問
1、 看第一副圖片:小朋友,你們看看,麥麥狼它們在干什么?(引導孩子觀察圖書)現在是誰在拍皮球,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它們拍皮球(師幼一起做做拍皮球的動作)
2、看第二幅圖片: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麥麥狼的表情:你們覺得麥麥狼它的表情怎么樣?它要干什么?(幼兒自由想象,鼓勵幼兒說出不同想法)教師講出它想尿尿。請小朋友說說如果想尿尿時該怎么辦?(一起做做憋尿的動作,感受麥麥狼的難受)
3、看第三幅圖片:麥麥狼它去尿尿了嗎?你從哪里看書來的?他的臉為什么紅的?(請幼兒模仿麥麥狼憋尿拍球的動作)
4、看第四幅圖片:麥麥狼為什么跑了?它的臉為什么更紅了?叮當豬干什么捂住鼻子?(一起做捂鼻子動作:好臭!)
5、 你們覺得麥麥狼它做的對嗎?我們小朋友可不要像它學習呀?要先尿再玩呦!
三、完整欣賞
這個好聽的故事就在這本書上。我們在一起來聽一遍。
教師完整的用書給幼兒講述一遍故事。
四、情景表演
叮鈴鈴……電話鈴響了,教師拿起電話:咦!有電話來了。哦!原來是麥麥狼打來的。它對我們小朋友說,它已經改正了這個壞習慣。現在它每次要玩之前都先解好小便。他希望我們小朋友也能這么做。現在我們先去解個小便,在一起去外面玩吧!
活動延伸:
將繪本書放在語言區,供幼兒自由取閱。區域活動時教師在語言區組織幼兒一起閱讀,幫助幼兒復習鞏固,增加閱讀興趣。
幼兒園托班繪本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書中的短語“真舒服““滑溜溜”來說一說自己洗澡后的感受。
2.樂意用動作表現生活中洗澡的過程。
3.培養幼兒愿意洗澡的情感。
活動準備:
《我愛洗澡》音樂;之前有相關洗澡的生活經驗;“小狗球球,小貓咪咪”圖片繪本《洗澡啦》;
活動過程:
一、根據幼兒已有經驗,讓幼兒自由說一說洗完澡的感受。
師:喜歡洗澡嗎?
洗完澡感覺怎么樣呢?
聽,誰去洗澡了?(出示第一張圖片小狗球球)
二、講述繪本,鼓勵幼兒一起講述繪本,引導幼兒學說“真舒服”“滑溜溜”。
1. 出示大圖片“小狗球球,小貓咪咪”
師:看,小狗球球在洗什么呢?(小手)“小狗球球,洗洗小手,真舒服”
“嘩—沖一沖,滑溜溜!”
小狗球球洗完了,猜猜誰也來了?(小貓咪咪)小貓咪咪,洗洗腳丫,真舒服……嘩—沖一沖,滑溜溜!
2. 看繪本講述,幼兒學說短語“滑溜溜”
師:嗷嗚嗷嗚,怪獸寶寶說我也要來洗一洗。
看,怪獸寶寶在洗什么呢?(后背)現在怪獸寶寶說,我要寶寶們來幫它洗一洗,你們愿意嗎?
(教師請幼兒一起來說一說,引導幼兒學說“滑溜溜”)師:喳喳喳,小鳥皮皮噗噗噗也來洗了。
小鳥皮皮說還沒洗干凈,還要請一個寶寶來幫它洗一洗呢?(請個別幼兒來說一說)“小小優優在洗什么?(洗頭)小優優洗洗頭。
嘩—沖一沖,真干凈!
用毛巾擦一擦,真舒服!”
3 . 進行經驗拓展,讓幼兒用相同的句式來說一說。
師:除了腳丫,小臉,小手,還有哪些地方還沒洗到呢?(咯吱窩,脖子,耳朵等)
三、情境表演,鼓勵幼兒一起動一動。
觀察最后一張圖片師:大家都來洗澡了,縮進浴缸泡一泡,真舒服!
現在我們也一起去洗洗澡吧!(播放音樂“我愛洗澡”)
幼兒園托班繪本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1、讀懂畫面,理解故事中小豬通過改變自己形態,尋找快樂幸福的過程,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
2、結合白板圖片,分段學習故事情節,大膽講述小豬變形的有趣經歷。
3、通過閱讀,初步理解“做自己最幸福的道理”。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繪本課件
2、《小豬變形記》繪本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假如我們能像孫悟空一樣有72變,你最想變成什么?
2、有一只小豬啊,他也想變。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豬呢?
二、幼兒自主閱讀,初步欣賞故事內容
1、師:請小朋友們輕輕地打開圖書,我們一起在書中認識這只小豬
2、幼兒自主閱讀,師巡視指導
三、結合電子圖片,分段學習故事
第一段:變長頸鹿
1、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小豬,小朋友們覺得這只小豬的心情怎么樣啊?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
2、喲,它在路上碰到誰了?那小朋友們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能幫助小豬變成高高的長頸鹿呢?
3、小豬踩著高蹺散步去了,走著走著遇到了斑馬,小豬得意的跟斑馬打招呼……他會跟斑馬說些什么呢?(播放聲音后,幼兒集體模仿)斑馬會怎么回答他呢?
第二段:變斑馬
1、看,他找來了什么?這一次小豬想變成誰?
2、小豬給自己穿上了一件奇妙的新外套,出門向大象炫耀去了……你猜他會怎樣向大象炫耀呢?
3、大象聽了哈哈的笑了起來,他為什么要笑小豬呢?
第三段:變大象
1、大象剛說完,用長長的鼻子吸滿了水,對準小豬“嘩啦!”,你知道發生什么事了?小豬怎么樣啊?
2、可是還沒等身上的水全干,小豬又想到了一個絕妙的好主意?這會是什么好主意呢?
3、他會怎么變大象呢?(想一想大象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鼻子長長的、耳朵大大的)
第四段:變袋鼠
1、失敗的小豬這次會想變成誰呢?我們來看看小豬在干什么呢?
2、小豬最后成功的變成袋鼠了嗎?
第五段:變鸚鵡
1、小豬又失敗了,這次他還會有什么好主意嗎?
2、裝好了翅膀的小豬得意的向猴子炫耀,猴子會相信小豬的話嗎?你猜猴子會怎么回答小豬?可是小豬不聽小猴子的勸告,結果怎么樣啊?
四、回憶小豬變形的過程,結合繪本,師幼共同完整閱讀。
1、無聊的小豬見到誰就想變成誰,結果都失敗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豬都變成了哪幾種動物?結果怎么樣啊?小豬開心嗎?
2、小豬最后和同伴在泥潭里打滾開心嗎?為什么呢?
3、結合圖書,師幼再次閱讀
4、是呀,小豬終于找到自己真正的快樂了,原來只有做自己才是最快樂、最幸福的。小朋友,如果你是這只小豬你還會想變嗎?因為我們都知道:做自己,最快樂!
活動反思:
在開始部分,我沒有直接切入故事,而是讓幼兒觀察圖片后猜測小豬索要變形的動物,運用"小豬為什么要模仿他"啟發幼兒認識到每一種動物都有自身的特點,為故事設置懸念,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產生聽故事的欲望。互動中還請幼兒學一學做一做,使氣氛輕松活躍。
緊接著跳進故事中,體會人物心理變化。在有趣的圖畫和優美的音樂中,教師開始講述故事,此部分側重于語言,讓幼兒能運用故事中的語言表演模仿,體會小豬的心理起伏變化,為后面的分析討論做好鋪墊。同時讓幼兒從視聽感等方面感受繪本故事的優美,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沉思曲中我們開始了回味和思考,"做自己最快樂"其實是一個富有哲理同時又難于言喻的道理。孩子們跟隨主人公一次次的經歷失敗,他們的心中會有很多的想法需要表達出來。這時,教師拋出"你想對小豬說什么?""你喜歡小豬嗎?為什么?"引發孩子們的思考回味,讓幼兒置身事外去理性的分析小豬失敗的原因。教師不對幼兒的看法作出對錯的評判,充分讓幼兒展示自己的見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