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毅二字心中藏嘉庚精神永傳揚征文2500字
1950年,陳嘉庚結束在新加坡的業務,回國定居。由于他德高望重,先后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僑聯主席等。他不負國人和僑胞重托,在新的領導崗位上,積極參政議政,大膽直言,旗幟鮮明,對維護華僑正當權益更不遺余力。在全國歸僑的熱切盼望下,中華全國僑聯于1956年10月在北京成立。陳嘉庚被選為該會首屆主席。像對第一故鄉的`祖國懷有深厚感情一樣,陳嘉庚對第二故鄉新加坡也一往情深,回國定居后,仍密切注視和關心著那里發生的各種事態。1956年,新加坡人民(主要是廣大華僑華人)正熱烈開展爭取公民權運動。陳嘉庚極表贊同。他對來華訪問的新加坡工貿考察團說:“現在你們新加坡即將自治獨立,你們說已把新加坡作為永久居留的家鄉,就要爭取成為新加坡的公民,效忠新加坡;并要比過去在殖民主義統治下的我們一輩,更加努力為你們新的國家效力。”考察團團長高德根認為陳嘉庚講得非常通情達理,盛贊陳先生是“走在時代前列的人,實在不愧為一個偉大的先知先覺者”。
三、毅——黑暗中的指明燈
往往提到一個地方,就會想起一個人,比如提到集美,就會想到陳嘉庚。集美是個美麗、靜謐而又整潔的地方。高大的行道樹在微微的海風里婆娑。陳嘉庚創辦和資助的學府隱藏在綠樹紅瓦龍脊鳳檐之中,學子的朗朗書聲綻開了陳嘉庚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勻的濤聲,像陳嘉庚先生均勻的呼吸。
如今的集美學村欣欣向榮,可當初陳嘉庚創辦時經歷的磨難又有誰體會得到呢?陳嘉庚辦學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很多困難。他的辦學實踐說明了他不愧是一位百折不撓、有毅力的教育事業家。在開始辦學的時候,選地址、征地、聘請校長等,困難重重,陳嘉庚躬操力作,多番設法加以克服。1929~1932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風暴,在危機和日本帝國主義傾銷的雙重重擊下,陳嘉庚的企業一蹶不振,每況愈下,維持廈大和集美學校的經費日漸困難。1930年,一些親友勸他停辦學校或縮小學校規模,他堅持不肯,說:“兩校如果關門,自己誤青年之罪小,影響社會之罪大,一經停課關門,則恢復難望。”1932年,當他的企業陷入極度困難狀態,外國某壟斷集團要把他的企業作為附庸公司而加以“照顧”,提出以停止維持廈集兩校為條件,他斷然拒絕,說:“寧使企業收盤,絕不停辦學校。”1937年,他因無力維持,將辦了16年的廈門大學無償地獻給了政府,改私立為國立。他原先認捐的開辦費和經常費總計400萬元,全部兌現。對此,他不說自己的貢獻有多大,而是為“為善不終,貽累政府”感到內疚。
為什么要創辦集美學校?陳嘉庚說:“民國光復后余熱誠內向,思欲盡國民一份子之天職,愧無其他才能參加政務或公共事業,只有自量綿力,回到家鄉集美社創辦小學校,及經營海產罐頭蟲豪廠。”而對于如何堅持創辦學校,陳嘉庚僅回答道:“毅力是黑暗中的指明燈。”
上一篇:工作證明范本(通用2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