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清 顧炎武)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清]顧炎武
原文: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
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注釋:
山海經北山經:發鳩山有鳥名精衛,是炎帝女女娃所變。女娃游東海,溺死;后化為精衛,衛西山的木、石,往填東海。明亡后,顧炎武立志復國;詩以精衛為喻,寫他的抗清復明的決心。作于清世祖順治四年(1647)。
“萬事”四句:問精衛。
爾:指精衛。“終古”永遠。
“我愿”四句:精衛答。
“嗚呼”三句:諷刺當時托名遺民,而實為自己利祿打算的人。
鵲、燕:比喻無遠見、大志,只關心個人利害的人。
翻譯
我知道,世上萬事萬物原本就不都是均衡的,你沒有必要自尋煩惱,憑你這徑寸之身,就算能長生不老,你也無法將汪洋大海填平。我也不止一次想過,決意要填平這汪洋大海,即使身沉大海淹死,填海之心也不會悔改,如果大海填不平,我填海的`決心就不會終止。教人傷心哪!你沒看見嗎?那西山上的鳥雀們都在各忙各的,為自己鑄造安樂的巢穴呢。
賞析
顧炎武(1613 - 1682年),漢族。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江蘇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他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顧炎武從二十七起開始編纂兩部巨著,《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志》。這首詩是顧炎武在36歲時根據《山海經》關于精衛鳥的故事寫成的。相傳,精衛鳥是炎帝的女兒,被大海吞噬了生命。她的靈魂變成了一只精衛鳥,鍥而不舍不知疲倦地從高山采集石子和樹枝銜在嘴里丟向東海。顧炎武把自己比喻為精衛鳥,決心以精衛鳥填海的精神,實現自己抗清復明和編寫巨著的大業。《精衛》詩表達了詩人堅持氣節,不向清王朝屈服的決心。在歷經三十年后,巨著終于完成。顧炎武為了探索經國濟民之道,跋山涉水,調查研究,作了大量筆錄,孜孜以求,直到“死而后已”。
在詩作中,既表露了詩人決意復明的決心,同時也滲透了區區一人的身單勢孤,當然,也有對那些為了一記利益“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的不滿和無奈。
上一篇:項目驗收方案(精選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