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情況綜述
1、加強組織領導,納入大事大項來抓。市委把這項工作列入人才工作重點定期進行督查。
市委和各縣市區委層層制定實施方案,成立了由主管副書記或常委組織部長任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組成的領導小組,在市、縣委組織部設立項目管理辦公室,專門負責組織實施和跟蹤管理服務。市委書記胡世英、市長于莎燕、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鄭新英等同志經常深入鄉村走訪慰問大學生志愿者,親自研究配套資金、政治待遇等相關政策,解決工作落實中的障礙問題。
市委組織部和項目管理辦公室認真履行牽頭抓總職責,加強督辦指導和對上溝通,積極爭取支持,使我市大學生志愿者占全省選派總數的34%。各縣市區委建立了“一把手”負責制和縣鄉領導包聯責任制,認真落實大學生志愿者的工作崗位和后勤保障,跟蹤了解他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況,幫助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積極為大學生志愿者奉獻建功創造條件。
教育、財政、人事、公安、農委、共青團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任務,全力為大學生志愿者提供服務,確保了“村村大學生計劃”的順利實施。去年9月初,市委召開了千人參加的省派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綏化農村動員大會,市級領導逐一接見志愿者,為他們披紅戴花,隆重歡送。
3、解決后顧之憂,保障志愿者發揮作用。市、縣兩級項目辦認真貫徹黑教聯[2004]47號文件精神,研究落實大學生志愿者各項扶持政策,協調基層黨委和有關部門解決大學生志愿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保證了大學生志愿者安心工作。
根據志愿者的
實際困難,把外地志愿者調整到的交通、食宿條件較好的城市近郊農村,把本地農村的志愿者調整到戶口所在村服務。到目前為止,全市名外地志愿者和名本地農村志愿者都按照從優安排、就便安排的原則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綏棱縣項目辦了解到大學生志愿者王生生、孟薇是一對戀人,都從事農村教育工作,但各自的服務單位距離很遠,為了讓他們安心工作,對他們的服務學校進行了重新調整,極大地方便了他們的工作生活。由于大學生志愿者的工資是地方財政先行墊付,省財政通過年終結算返還的方式解決,志愿者2004年8月至2024年4月份的工資沒有及時發放,市縣兩級項目辦根據黑財教54號文件精神,積極協調財政部門籌措資金,采取工資卡、存折和現金發放等形式,墊付全市272名大學生志愿者的工資和交通補貼萬元,做到了應發盡發。
現在,所有志愿者的工資和交通補貼都用工資卡的形式及時發放。為改善志愿者生活、工作條件,各地還為志愿者準備了專門的辦公室,購買了生活和辦公用品。
肇東、安達等地為志愿者免費提供食宿。明水縣為志愿者辦理了“優惠票”,在當地乘車一律半票收費。
市項目辦還專門印發了大學生志愿者聯系卡,把市縣兩級項目辦的電話印在卡上,有困難及時反饋,及時解決。目前,市縣兩級項目辦、基層黨委和基層被服務單位共為大學生志愿者解決生活難題件,拿出資助資金萬元。
5、實施規范管理,認真搞好跟蹤服務。為把大學生志愿者隊伍納入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注重發揮市縣兩級項目辦的管理職能,在志愿者跟蹤管理、培養考核等方面細化措施,加大力度。
市項目辦把大學生志愿者劃分成10個服務隊,選拔思想政治素質高、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志愿者擔任正副隊長,定期組織開展活動,交流情況,總結經驗,增強了大學生志愿者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功能。結合大規模培訓鄉村干部,分別組織大學生志愿者開展培訓,讓他們進一步熟悉農村情況、掌握實用技能、提高服務本領。
各縣市區項目辦每半年召開一次志愿者座談會,聽取志愿者工作情況,交流服務農村的體會,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定期對志愿者進行考核,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幫助大學生志愿者總結經驗教訓,并把考核、談心談話情況記入大學生志愿者檔案。到目前為止,共召開座談會20多次。
市項目辦還專門印發了大學生志愿者聯系卡,在崗位落實、生活待遇、工資發放等不同階段,定期用電話直接抽查基層落實情況,不定期了解志愿者的工作和思想動態,切實使他們感受上級組織的關懷,從而保證了“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的健康有序運行。“村村大學生計劃”盡管實施時間較短,但在實踐中已顯現出初步效應。
這些大學生志愿者在市、縣、鄉、村四級黨組織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全身心投入到村務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中,奉獻聰明才智,為推動我市農村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贏得了基層干部群眾的認可和好評。一是優化了村級班子和干部隊伍結構。
通過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使全市村級班子的文化、素質結構有了較大改善,村干部隊伍大專以上學歷、35歲以下的比例分別上升了%和%。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