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城市化既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又是促進經濟社會新一輪發展的重要載體。如何發揮財政杠桿作用,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財政政策,積極探索有效的投融資機制,全面快速地推進鄉村城市化進程,是擺在我們各級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下面就我縣發揮財政導向作用,推進鄉村城市化的一些體會和打算作一介紹,供大家探討。
一、幾點體會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的鄉鎮工業異軍突起,以中國輕紡城為標志的專業市場相繼涌現,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逐年遞增為推進鄉村城市化奠定了基礎,注入了活力。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基礎優勢,把推進鄉村城市化作為財政工作的一個重點來抓,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轉變財政職能,為鄉村城市化提供原動力 政府財政職能的轉變,是財政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性調整,對于公共財政的建立和鄉村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直接參與競爭性和經營性項目的投資,既不利公平,也影響效率。
近幾年以來,我縣按照轉變政府職能和建立公財政的要求,加大了預算內外資金的管理力度,加強了財政周轉金清理,財政管理由偏重微觀事務向注重宏觀調控轉變,使財政資金逐步從一般生產性和競爭性領域退出,調整和優化了財政支出結構,在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和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前提下,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的投入力度,魯迅中學、柯橋中學、縣職教中心、輕紡城公鐵立交橋、輕紡城醫院、輕紡城新華書店、有線電視廣纜聯網、治污外排等一大批全縣基礎設施重點工程相繼建成投運,從而大大增強了城鎮尤其是柯橋縣域中心的輻射和集聚功能,為全縣鄉村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提供了原動力。
(二)改革財政體制,為鄉村城市化提供財力支撐 在初步轉變財政職能的基礎上,我縣積極推進了鄉鎮財政體制改革。鄉鎮財政作為國家最基層一級財政,既是鄉鎮政府履行職能的財力保障,又是縣財政的重要組成部門,同時也是鄉村城市化工作的財力主渠道。
自1985年建立鄉鎮財政以來,我縣對鎮的財政體制經歷了五次變革,有效地規范了縣鎮之間的財力分配關系,較好地處理了財權與事權的關系,發揮了鎮級政府培植財源的積極性,鎮財政總收入年均遞增12.53%,預算內支出年均遞增13% ,分成收入年均遞增9.44%,鎮財政連年實現財政收入平衡。1998年全縣19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中鎮級就占了60%,10.44億元的財政總收入中鎮級就占了67%,1998年鎮財政結余3250萬元。
鎮可用財力的增強,為鄉村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尤其是城鎮建設提供了財力保障。近年來特別是撤、擴、并以后,鎮財政用于鄉村城市化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鎮財政用于公共基礎設施的預算內外支出達8億多元,文、教、衛事業設施投入4.2億,硬化縣鎮公路750公里,村鎮公路率達98.5%,大交通網絡初步形成。
可以說,鄉鎮財政體制改革的初步成功,對于推進鄉村城市化的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探索投融資體制,為鄉村城市化提供機制保障 一是積極探索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資金籌措機制。為鼓勵和引導農、交通便捷、功能互補、環境優美的鄉村城市化格局,使**縣在全省率先成為具有城市化文明的現代化區域。
根據這一總體目標,我縣推進鄉村城市化的工作方針是:大力建設縣域中心,積極發展中心城鎮,合理培育中心村莊,規劃控制面上鎮村。 推進鄉村城市化是一項帶有全面性、系統性的工作,是今后農村工作中的一個重頭戲,財政工作如何服從于、服務于這個工作重點,充分發揮財政杠桿作用,我們將著重把握好如下幾個方面:
(一)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推進地方財源建設 我們認為,在政府財政職能轉變過程中,進一步尋找財政事權結合點,完善規范縣對鎮財政管理的新體制,按分稅制財政體制的運行要求,鞏固壯大地方財源的基礎工作,應當成為加快城市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抓。 首先,進一步尋找財權事權結合點,完善規范縣對鎮財政管理的新體制。
鎮財政體制是加強新時期財政建設的一個關鍵環節,抓好縣鎮財政機制,從當前看是一個縣鎮財力劃分、分配的問題,從長遠看是一個培植財源和加快城鎮建設的問題。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努力堅持四個原則,做到三個結合。
一是堅持事權和財權的有機結合,做到鎮事鎮辦,鎮財鎮理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定縣鎮兩級財權劃分和事權的范圍界定,消除縣財政的包辦代替,增強鎮政府的權威和職責。二是堅持在兼顧鎮利益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調動鎮的積極性的原則,既保證縣級適度集中一部份財力,加快縣域中心的建設,又考慮鎮級有一定的財力,增加公益性基礎性建設的必要投入。
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科學核定收支包干基數,制定增收節支的激勵措施,增強不同類型鎮的自我發展能力,確保縣域經濟和中心城鎮建設,確保城鎮收支平衡。四是堅持確立規范、穩定科學、不斷完善體制的原則,分步實施目標。
在此基礎上,一要做到財政體制的確立與兩保兩聯相結合(即在確保當年收入完成和確保當年收支平衡的條件下,與縣定補助政策和獎勵政策相結合);二要做到確立財政體制與強化地稅征管相結合;三要做到財政體制的確立與縣鎮轉移支付制度建立相結合,通過收入返回、定額、政策、專項、專款、特殊等補助手段,逐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 其次,壯大地方財源。
財源是財政之本,也是鄉村城市化建設之本。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根本出路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開辟新的財源,從而為推進城市化進程奠定扎實的經濟基礎。
因此,我們將按照全縣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緊緊圍繞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這條主線,幫助各鎮制訂出符合現有資源條件和經濟水平的財源建設規劃,調整區域財源結構。一是積極發展效益農業,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全面推進效益農業產業化進程,鞏固和強化基礎財源。
二是促進主導產業升級,強化支柱財源。紡織產業是**縣的支柱產業,目前我們正在抓緊實施產業升級、市場拓展的發展戰略,大力開展以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為主要內容的企業雙開年活動,加速推進中國輕紡城二次創業,加速籌建**縣紡織面料創新中心,并朝著生產力發展中心的要求去努力。
與此同時,要加快企業改制步伐,大力發展個私經濟和第三產業,培植新興財源,構建混合型的所有制結構。總之要通過財政體制完善來促進財源培育,通過壯大財源來鞏固鄉村城市化的地方財力基礎。
(二)發揮財政適度調節作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n進鄉村城市化進程,規劃是關鍵、是龍頭。要把制訂科學合理的規劃作為推進城市化的首要任務來抓。
在規劃過程中,財政要參與把握好基礎設施項目確定的決策關。既要考慮到項目的可行性與財力許可,也要考慮到社會事業和經濟發展需要的迫切程度,在諸多方案中進行廣泛論證,反復比較,擇優確定,并確定一個切合實際的投資額。
在規劃編制上,縣財政將予以扶持,各項規劃評審通過后,由縣財政補助編制費的50% ,以獎代補。規劃的實施與管理比規劃的制定難度更大,中心城鎮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及投資超1000萬元的建設項目的規劃選址,由縣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
財政部門要積極參與把握好項目的招投標關,所有政府性投資項目一律實行公開招標,要做好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預算標的編制和審定工作,以控制項目規模。同時參與項目的造價結算,加強項目財務竣工決算審查,把項目造價結算同財務竣工決算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達到項目支出合理的目的。
在規劃編制、實施、管理過程中,對具體落實的各項措施要跟蹤式管理,對各鎮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效能。 領導和同志們,發展小城鎮,推進城市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是一項帶動經濟、促進文明、造福百姓、造福子孫的大事業。
這次會議對于我們進一步發揮財政職能,推進鄉村城市化進程會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學習和借鑒兄弟縣市的先進經驗,抓住機遇,求真務實,扎實工作,全面提高我縣的城市化水平,為率先在全省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努力。
上一篇:洗煤事業部一季度經濟活動分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